为什么俄军的T50战机还是采用腹部进气方式,机腹不平滑这不严重影响隐身效果吗?

用户166364617

其实Su-57采用机腹进气的方式也并无不妥。

很多人在看待隐身飞机的时候太看重RCS的说法了,而且目前在网络上流传的RCS是不可能是真实的战斗机的RCS。原因如下RCS可以是战机形状在雷达上的指纹,不同的战机会有不同的RCS曲线,一旦这个曲线被暴露出来,那么别说是不能隐形了,就是机型特征也可以迅速的被地方识别。有那个国家脑子进水将自己的最尖端武器的RCS图给大家公布出来吗?

从Su-57的设计上来说机腹部分的不平滑主要是由两个发动机吊舱印起来的,但这架飞机的整体机身厚度却被限制到了最低。这样的最大好处是充分的发挥了中央升力体布局的特点,将飞机的机动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虽然在隐身特性上很多人不看好Su-57,但Su-57的本身隐身特点也不会是特别糟糕的状态。并且结合着新装备的松鼠雷达和L波段雷达对普通的隐身飞机的探测能力也有了大幅度加强。那么就是说基本上将Su-57又和其他五代机拉到了一个平等的地位,这个时候要拼的就又是机动性的问题了。


实际上很多的时候许多人的思路是被美国的技术拉着走,往往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却不曾理会问题的另一面。在这种状态下会作出偏颇的判断。看问题全面些就ok了


军武数据库

因为T-50的整体布局采用的是中央升力体常规布局,所以必须采用机腹进气下挂发动机。

由此带来了2个问题:

1:机腹不平滑。

2:进气道曲度不够。

这当中,进气道曲度问题可以通过雷达屏障解决。但是机腹不平滑是无法解决的,这也是造成Su-57隐身性能弱于F-22,J-20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在这方面,F-35和Su-57一个样,F-35的隐身能力不会比Su-57好多少,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但是可以明确的说,Su-57采用这种设计和发动机没啥关系。俄罗斯的发动机并不差,最新的产品30推力上甚至是超过F-119的。

至于直通进气道,真的算是陈年老段了,配备进气道雷达屏障的直通进气道在雷达反射面积方面相比S型进气道没有什么缺点,美国的X-32原型机也是这样。另一方面,YF-23的进气道也差不多是个直通进气道。

Su-57沿用中央升力体常规布局的原因并不复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直不景气,甚至T-50研发还让印度赞助了不少钱。飞机的布局研发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加之经济不景气就直接套用现成的中央升力体布局了。

另一方面,俄罗斯和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如二元矢量喷嘴方面,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所以在飞机设计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取舍。

和J-20不同,Su-57对亚音速飞行性能仍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不得不采用中央升力体布局。代价当然是有的,Su-57在隐身方面不及F-22和J-20,不过在反隐身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一架空战用的战斗机,牺牲一定的隐身性能换取飞行性能已经不是那么忌讳了。

最后一点,飞机好不好真不是让人看出来的。


贞观防务

图注:F-22的发动机更好,飞机机身可以做的更厚也不怕稍大的阻力,因此机身腹部可以做得平坦干净,极好兼顾隐身和气动需求

T-50即苏-57战斗机采用腹部吊挂短舱式进气道,这与苏-27是较为相似的,应该说原因是在于飞机气动设计理论和整体布局设计思想,是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新一代的布局往往是对前一代布局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在新一代战斗机上,往往能看到上一代战斗机影子的重要原因。在苏-57战斗机上,我们能看到苏-27的影子,同样的,在F-22上也一样能看到F-15等的影子。

苏-57从腹部吊挂短舱式进气道设计来看,它问题出在没有把机头和机身、进气道完全融合起来,甚至进一步来说,它的下机身(下半部分)没有能摆脱苏-27系列的影响。

我们反观F-22,它的底部是非常干净的,从外形设计上讲,使得飞机整体外形非常干净整洁,这在气动(减小阻力)和隐身上都是有利的。因为F-22和苏-57这样的战斗机,在敌占区飞行的时候,大量雷达探测是从斜下方来的,因此飞机底部如果做得足够干净,隐身效果好,那么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而如果做的比较凌乱,那么被敌人地面雷达发现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现在苏-57采用腹部吊挂短舱式进气道,机腹底部明显凹陷进去一块,不光是隐身,在气动阻力和装载上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假设如果苏-57能够把凹陷进去这一块“补平”,那么无论从机载设备布置、载弹还是载油上来讲,都会有好的影响。但缺陷是会进一步造成飞机迎头截面积的增加,会增加超声速飞行阻力,影响超声速性能。当然,未来也不排除苏-57获得了推力特别好的发动机,会稍稍更改设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苏-57基本就是这样了。

图注:苏-57(T-50)的发动机不给力,因此机身必须设计的更薄,这为发动机布置带来困难,使得其不得不延续苏-27式的挂载方式

也可以认为,苏-57之所以设计成这个样子,还是发动机不够给力,因此机腹只能做得比F-22更薄,这样才能在发动机性能与F-119存在差距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超声速机动性能,而机腹更薄,就造成难有平整的空间容纳两台巨大的发动机,只能沿用苏-27的机腹吊挂短舱式进气道设计。

苏-57的腹部吊挂短舱式进气道设计的缺点,其实体现出来的,是在气动和隐身设计兼顾方面,与F-22存在的巨大差距。目前来看,在世界第五代战斗机中,在气动和隐身兼顾方面做得最完美的,依旧要数F-22。


兵工科技

俄罗斯T50战斗机,现在已经更名苏57战斗机,是俄罗斯研制的一款新一代战斗机,对比目标是美国的F22、F35和中国的歼20。他的气动布局和外形设计大量由于吸收了苏27系列战斗机的成熟经验,整体看更像拍扁了的苏27战斗机。

他的进气道位于机身下方,没有像F22或者歼20一样进行S型设计,这样会影响苏57(T50)的整体隐私性能,现在普遍认为苏57战斗机在隐身性能方面不如美国和中国同类战斗机。不过俄罗斯苏57战斗机采用这种进气道,可以使空气流通更方便,相对与S进气道损失气量更少,更能发挥发动机的性能和效能。由于这样比S进气道更简单和更短小,也有利于日后维护和降低飞机重量。


为了弥补苏57战斗机在隐身性能上的不足,苏57战斗机加装机翼雷达翼和前鸭翼,并采用升力体设计机身,总体气动布局优秀,雷达也可以实现360度扫描,性能指标优秀。苏57战斗机将采用的30号发动机,推力高达17000公斤,使苏57拥有了优秀的加速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苏57战斗机拥有优秀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雷达系统、机动能力,在俄境内利用完整的防空系统、其他配套设施等现有和未来新的装备体系,击败入侵的其他隐身战斗机。


任何一种战术平台,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装备体系上的,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能够融入自己的装备体系,使自己的优势和装备体系的优势最大化就是这种平台设计的目标。苏57战斗机选择这样的设计,恰恰是俄装备体系的需要,也是俄认为苏57战斗机可以利用自己的装备体系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从而在未来的冲突中保持胜利。


乐水者乐山人

一架战机的设计是为了需求设计要求,而不是什么创新,如果设计师只是为了与众不同才那么设计的话,那么这个设计师就是失职了。

现代航空设计是相当复杂,不是简单的拍脑袋就可以了,许多设计不是想象出来,而是试验出来的,关于苏57的设计,说是对苏-27的沿袭,这本身就是推想。

任何一个设计都是有利有弊的,象进气道的设计,说是沿用了苏-27腹部进气方式,将发动机置于机腹,只谈缺点,那当然是占据了机腹空间,但是为什么不能说它的优点那?进气道的设置不是想象如何设计都可以,而是要看需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一个小小的改动,可能是带动全身的。

既然有人提出:为什么不采用f22和j20那种进气方式?那么问题为什么不能变成:为什么要采用f22和j20那种进气方式?

这属于设计风格吧,俄罗斯在航空设计方面自成体系的,与西方风格完全不一样,如果非要拿西方标准来评价,很不合适。俄式在战斗机设计上强调机动性,要求比F22更高的机动性,至于说隐身性,只因长不象F22,隐身性就一定很差,这个说法本身不对,俄对隐身设计有自已的想法,以前有西方专家对T50的外观进行模拟设计,结论是它在隐身设计,尤其中正面与F22相近,并不差什么,真正的问题在侧面与后面。这是俄方从自身需求的角度来如此要求的。

有关T50/苏57为苏27的改进版,其实就是一种拍脑袋的想法吧,仅仅看着象,就是直接下结论,说谁与谁是什么关系,这根本不是什么航空设计的心态。如果可以说下结论的话,是不是说可以说,苏57为F22的拉皮版那?


讲武堂

(T50原型机)

战机的研发是一个平衡折中各项属性的过程,俄罗斯的T50采用苏27那样的进气方式与布局,的确会对隐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隐身效果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后仍要远远强于传统四代机,并且T50的设计着重点与歼20、F22明显不同。

(T50正面特写)

T50项目采用苏27的这种升力体布局,可以说是简化了设计难度,毕竟苏霍伊设计局早已吃透了这种气动布局,这种气动布局拥有较高的亚音速升阻比,可以说T50是全面优化亚音速机动的,但是宽大的机身布局带来的超音速阻力让T50的超音速升阻比远不如歼20、F22,T50若想实现超音速巡航就只能靠未来“产品30”发动机的高推力来弥补了,可以说T50相对于F22、歼20来说才是真正的“吃发动机推力”。

(苏35正面特写)

T50的其实并不是跟苏27一样的直通式进气道,仔细看T50的侧面的话,就能看出T50进气道是与当年YF23一样的上下曲折进气道,也就是发动机位置略高于进气道,这样能跟S型进气道一样遮蔽一部分发动机裸露的页面,在配合雷达遮蔽器的话,隐身效果并不是那么糟糕,类似X32、YF23都采用这种设计,也没有人说它们隐身性能差。

(量产型苏57)

而T50的腹部跟F35差不多,都是有比较多的隆起,虽然经过精心计算的曲面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雷达隐身,但是F35、T50的机腹隆起处理显得比较粗糙,一定程度上的确会影响隐身,而T50更致命的是发动机座舱盖还是传统的分离式座舱盖,不像F22、歼20、F35那样采用一体化座舱盖,肯定会影响隐身。而且苏57还采用了可动边条翼设计,再加上多了一对水平尾翼,正面雷达RCS面积肯定要差于F22、歼20,但是T50毕竟在总体上采用了隐身化设计,隐身性能还是远远强于过去的苏27、米格29的。


军情解析



T50战机是俄罗斯新研制的用于替代苏-27的第五代战斗机。然而,不得不说的是T50战机是苏-27的改进版,在许多方面都是对苏-27的沿袭。

T50战机沿用了苏-27腹部进气的升力方式,将发动机置于机腹,这样机腹的空间明显减少。其实,当时苏-27在研制出来以后,人们也发现了这个弊端。但是也许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T50在进气方式上还是沿用了苏-27,毕竟这种对于苏-27的改进比重新研发一种飞机的成本要少得多。


当然T50在研制的时候被定义为第五代战斗机,而第五代战斗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隐身性能。而具有隐身的飞机,其机腹弹仓肯定要设计在飞机的重心附近。这样飞机在飞行、投弹过程中才能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但是T50机腹空间比较小,弹仓宽度受到限制,为了投放武器,不得不增加弹仓的长度。然而这种设计又导致产生了许多弊端,弹仓长度占飞机长度的很大一部分,既不利于飞机的稳定飞行,也不利于飞机的结构设计。

而且美国人一直不承认T50这款战斗机为第五代战斗机,因为美国人觉得这款战斗机根本无法实现隐身。但是,这款战斗机是俄罗斯和印度共同研发的。只要拽上印度这个冤大头,俄罗斯肯定又能赚不少。


阿尔法军事

俄军的T50战机在设计上就不是特别强调隐身,或者说只强调前向隐身。图为T50战机所呈现的雷达反射情况。由于整体技术实力上的差距,所以T50战机在设计之初在隐身性能方面还是做出相当大的让步和取舍。为了接近F-22所树立的四代机的标杆,以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只能在性能方面进行取舍。

同时由于吸取金雕战机在技术过于求创新、求突破,从而造成技术上风险过大的教训。所以T50立足于苏-27战机的设计思路,沿袭苏-27的气动外形设计,把四代机的设计思路不断往苏-27里面装。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技术上风险较小,不需要推到从来从头设计。但是所有的毛病都在于如果立足苏-27这个平台进行升级,苏-27设计上的“原罪”势必无法避免和摆脱了。

比如源于苏-27发动机间距过大必须要有尾椎设计,而尾椎又是巨大的雷达反射源,这种源于苏-27的“原罪”T-50根本无法避免;同样源自苏-27的腹部进气设计,没有采用S型进气设计的T50,进气口没有与机翼融合仍是巨大的雷达反射源。而又薄又长的机腹则无法安放弹仓,所以T50的弹仓从来就没有打开过。最后,连发动机都整体裸露在外面,裤子都不穿,光着屁股还谈什么隐身?好歹给T50的裸露在外的发动机金属表面加上一层隐身材料啊?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估计俄罗斯也不会接受堂堂四代机发动机裸露在外的设计,没钱没技术的俄罗斯也就拿T50各种凑合了,而隐身效果这种高大上的“奢侈品”俄罗斯自然是消费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