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頂尖美高可能嗎?親歷1000個孩子升學的他,總結三條擇校經

引 言

又到一年擇校申請季:這麼多美國高中,該選哪個?

家長的考量集中在:哪些高中升入藤校比例高?哪所學校的學術排名好?哪裡更適合自律性差的孩子?

但你可知道,這些思路可能都“跑偏”了……

今天我們採訪了香港老牌教育機構Foundation範迪信的創辦人Daniel,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指導過超過1000名孩子升學,他如何給家長科學的擇校建議?

Daniel說家長在擇校方面常犯幾類錯誤,導致孩子申請不順利,或者錄取之後“高開低走”。新一輪申請季來臨,以下三點認知供家長們參考:

衝刺頂尖美高可能嗎?親歷1000個孩子升學的他,總結三條擇校經

認知一:

頂尖美高,這類孩子不要去

哪一類孩子不適合衝擊頂尖美高?

通常我們想到的是學術成績一般的孩子。然而Daniel說,首先要看學校本身的特點,與孩子是否相配。有的學校人數多,人與人之間“更獨立”;而有的學校人數少,人與人“更緊密”。

成熟度低的孩子,不適合人數眾多的學校。因為老師的關注度相對不高,學生們像大學生一樣獨立,這對孩子的要求非常高

你可能會問,有哪些頂尖高中屬於“人數多”的類型?

首先是Philips開頭的兩所大牛校:Philips Academy Andover和Philips Exeter Academy(Andover由Exeter創始人的侄子創辦),它們常年穩居各項美高排行榜的高位。

衝刺頂尖美高可能嗎?親歷1000個孩子升學的他,總結三條擇校經

這兩所學校的共同點總結成六個字:“人多,錢多”。廣闊的校園裡有各項頂尖的科研,藝術和體育設施,龐大的校務基金,支持著450多門學科,有150多個學生社團和非常優秀的師資(畢業於哈佛、耶魯的老師等)。學校的人數在1000人以上。

兩大牛校對比

衝刺頂尖美高可能嗎?親歷1000個孩子升學的他,總結三條擇校經

其次,Milton和Lawrenceville也屬於人多地大、資源豐富、崇尚獨立的頂尖學校。

Milton離波士頓車程10分鐘,距離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非常近,校園採取開放式格局,被寬闊的馬路隔開,每天都有車來車往,學生可以到周邊的社區、大學、博物館進行實地學習;Lawrenceville相對偏遠,但也有800多個學生,住在700畝的校園裡,幾乎接近一個文理學院的大小。

衝刺頂尖美高可能嗎?親歷1000個孩子升學的他,總結三條擇校經

這類學校有一個共同特點:學生非常成熟、有獨立的想法;學校希望培養全面發展,能夠改變世界的學霸+領袖。

如何理解呢?

由於學校非常大、資源豐富、人數眾多……老師無法關注到每個孩子的一舉一動;換句話說,這類學校也並不打算從零開始“養成”一個領袖,它們更希望已經具備”領袖能力”的牛娃們自我塑造、勇敢嘗試、大膽交流、互相學習。

如果您的孩子不屬於這個類型,比如Ta的競爭性不強、需要被關注、渴望被引導、自律能力一般,那麼盲目申請這類頂尖名校可能是一場災難。

不僅孩子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而且即使“意外”考上了,也有可能在強手眾多的校園裡,成為墊底的那一個,沒什麼存在感,影響未來的升學和人生。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衡量一個孩子的成熟度?

縱觀每年考入Top 10頂尖美高的學生,Daniel發現成熟度高的孩子至少需要以下三個特點:

1)世界觀更廣。成熟度高的孩子,往往父母的經歷和眼界也更寬廣,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多元、包容;孩子擅長跟各種人相處,併發揮領導能力;做事的眼光更加長遠。

2)閱讀廣泛。孩子的高成熟度,與廣泛的閱讀息息相關。他們能夠突破父母的侷限,從廣博的書籍當中認識世界,獲得多元的世界觀。歷年考入Exeter, Andover的學生,都從小看了很多書,尤其是英文書。

3)與成年人自如對話。 歷年成功考入Andover,Exeter的學生,他們在跟成年人說話的時候,非常自然,不會害羞。他們的家庭也往往“不把孩子當孩子”,會讓子女平等參與家庭討論。晚餐時、散步時,會跟孩子一起聊聊大人的工作、看過的書、社會事件等等。這些孩子對世界有一手的認知,能夠跟不同國家的成年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

衝刺頂尖美高可能嗎?親歷1000個孩子升學的他,總結三條擇校經

而成熟度,幾乎是所有私立美高都非常看重的素質。只不過以上提到的學校,對成熟度的要求格外高。

認知二:

人少氛圍好,不適合內向孩子?

如果說上面這些人數眾多的大牛校,給人的感覺是勇猛的父親形象,而下面這一類“人少緊密”的學校,同樣是頂級美高,卻更像溫暖的母親。

比如St. Paul(聖保羅),它和Andover,Exeter並稱“三大神校”,學校面積比另外兩個加在一起還要大,然而學校人數只有五百人。

特拉華州最好的學校St. Andrews比St. Paul面積還要大,卻只有300個學生。

這兩所學校的共同特點是100%的寄宿率,沒有走讀學生,學生和老師都住在一個校園裡,彼此關係緊密。

St. Paul官網上是這樣描述學生典型的一天的:和朋友一起吃早飯,晚上被輔導員邀請,和輔導員一家共進晚餐;隨時能和同學討論功課,有不懂的地方,即便是晚上也可以去請教老師。所有的學生和老師相互間非常熟悉,每個孩子得到關心和指導。

相比Andover和Exeter的高競爭和獨立性,這類學校更希望打造一個互相支持、互信互愛的校園氛圍,也因此更適合那些希望獲得更多自信,更多引導,想要在家庭一樣溫馨的環境裡學習的孩子。

衝刺頂尖美高可能嗎?親歷1000個孩子升學的他,總結三條擇校經

但一些家長聽到這裡會誤以為:這類學校更歡迎性格內向,不善於敞開的孩子。

實際上,真實的情況恰恰相反。

“媽媽一樣”的學校在招生的時候,更傾向於活躍的孩子。為什麼呢?

想想看,美國私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全面開花、學術與社交能力全能。而一個只有三百人的校園,仍然需要各種樂隊,各種運動隊,戲劇社團,志願者隊伍等等。學生人數又不夠,就只能一個當三個用;所以學校當然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精力充沛、樂於嘗試不同的項目、開朗合群。

假如學生有比較專一的興趣愛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反而在大型的學校裡更如魚得水一些。

總結來說,如果您的孩子不擅長交流,他申請任何學校都會有難度,這方面需要在申請季加強和提升。

而如果您的孩子學術很強,有明確的興趣,有獨立成熟的想法,不需要太多的引導,他可以嘗試挑戰大型的頂尖學校,在那裡,跟同樣強勁獨立的夥伴合作發展。

認知三:

頂尖高中,可能不利於爬藤

頂尖名校,更容易進入頂尖大學嗎?

每年都有家長問這個問題,而我的回答是:不是。

從絕對數量看,頂尖高中有不少孩子考入頂尖大學,但您需要知道的是,頂尖高中競爭也更加激烈,如果您的孩子變成“鳳尾”,反而不利於他的大學申請。

每年我都幫助很多孩子,通過“補位”最後衝進了比他們先前預期高出很多的學校,也不乏像andover,exeter這樣的頂尖學校。我在為他們高興的同時,也有著憂慮,因為我曾經看到許多“高開低走”的案例,這些孩子在國內的學校是妥妥的學霸,到了美國的高中受不了巨大的壓力,幾次考試都不太理想,從此一蹶不振。

衝刺頂尖美高可能嗎?親歷1000個孩子升學的他,總結三條擇校經

所以我想說,頂尖名校固然好,但並非適合所有的孩子。

家長們想讓孩子去美高,目的之一無疑是“爬藤”。但是從申請大學的角度來看,並非去了排名越高的高中,去藤校的概率就越高,事實可能截然相反——孩子進了andover, exeter之後,去藤校的概率反而大大降低了。

百年前,andover, exeter幾乎人人錄取藤校,但現在,藤校在andover, exeter的錄取比例不超過30%。也就是說,您的孩子需要比70%優秀的孩子更優秀,才有進入藤校的機會,想想看有多難?

但反過來,也許去一個藤校錄取比例在5%左右的排名前30名的美國高中,孩子能夠更輕鬆地名列前茅,反而更容易考入藤校。

也就是所謂的“寧當雞頭,不做鳳尾”

除了申請大學,更重要的是,擇校不當會對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打擊。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抗壓能力,一些孩子進入課程難度高的學校後,能夠穩住心態,逐步提高,這當然是最好的;但也有些孩子可能全面崩潰,抑鬱輟學。

所以,家長不必過於看重排名,這是非常parent-centric,以家長為中心的想法。

假如以“孩子為中心”,家長更應該思考,學校有什麼特點?哪所學校的特點更適合您的孩子?孩子在哪裡更容易獲得自信和幫助,更容易獲得成功?

美高優質的學校很多,每所特點都不一樣,建議家長們好好研究,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空間對人的影響很大,孩子的教育空間就像水一樣,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都知道,划船需要努力,但為小船選擇一片合適的水域,也是至關重要的。


這篇文章重點談了美高擇校,但很多道理也適用美國之外的地方。

美高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家庭會同時關注英國初高中,尤其是希望孩子在專業上有所發展,又養成文明禮儀習慣的家庭。建議大家不要錯過範迪信Foundation的英國寄宿學校申請規劃講座。Daniel作為美高教父,兩個孩子卻都在英國寄宿學校讀書,他為此多年裡走訪了幾十所英國中學,深深認可英國的文化和教育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