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当和相声类似,却非“下九流”,祖师爷可是庄王、孔子

一袭长衫、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位说书人。

这个行当和相声类似,却非“下九流”,祖师爷可是庄王、孔子

评书这个行当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宋代的时候就有文史记载。到了清朝更是成为京城各大茶馆的必备环节。评书和相声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同样都是身着一袭长衫,手拿一把折扇,但是评书和相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当时,相声属于“下九流”,评书属于“中九流”。

这个行当和相声类似,却非“下九流”,祖师爷可是庄王、孔子

在古代,说书人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据说他们的祖师爷是孔子。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缺粮食,于是就在当地讲学换粮,久而久之就成为了说书一行的祖师爷。据说,每个新入行的说书人都要先敬拜祖师,牌位中间是“大周庄王”、上首是“至圣孔子”、下首是“文昌帝君”。之后由师傅交付扇子、醒木、手绢。

这个行当和相声类似,却非“下九流”,祖师爷可是庄王、孔子

评书分为两派,北派由明末清初的柳敬亭发展起来。清末民初时,北京的茶馆数量增多,不少说书人就选择在茶馆中驻场说书,而且待遇很好。按照规矩,开业之前先要举行“开荒破台”仪式来祭拜祖师爷,之后说书的收入按“三七分成”,七分给说书人,三分给茶馆。

这个行当和相声类似,却非“下九流”,祖师爷可是庄王、孔子

由于说书不是单纯的逗笑、娱乐,而是带有一些教化的意味,所以一般人都尊称说书人为“先生”,属于当时社会阶层的“中九流”。而与其有些相似的相声,就只能被列为“戏子”当中。

现在评书不仅是在茶馆中表演,也走上广播、电视、互联网。目前公认的几位评书大家基本都是东北人。其中以过世的袁阔成老先生水平最高,除此之外还有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等大师。袁阔成老先生以《三国》著称,可以说是《三国》评书中最好的,不仅贴合《三国演义》原著,而且更加精彩有趣。另外,刘兰芳先生说的《杨家将》、《岳飞传》,田连元先生的《水浒传》,单田芳先生的《三侠五义》都是评书精品,值得一听。

这个行当和相声类似,却非“下九流”,祖师爷可是庄王、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