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呢?

用户68708500


在人们都去关注“中年危机”的时候,却没有人想到老年人其实也存在“危机”,亦或者称之为“忧虑心理”。

要知道,人总会在特定阶层产生特点的焦虑,青春期会有对异性的焦虑,20几岁会有对发展的焦虑,30几岁会有对生存的焦虑,40、50几岁会有对地位的焦虑,这个阶段就是中年危机,再往后,就是老年人的焦虑。


老年人具体有哪些焦虑

虽然这方面研究起来很复杂,但是,总结起来无非就是那么几点。

第一,生命的焦虑。老年人会随着年轻提升,开始愈加恐惧死亡。

第二,生存的焦虑。因为不再工作,无非创造价值,特别是缺乏自我价值的认可,就会各种各样的担忧。这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规划性担忧”。

老人需要重新规划自己未来只能得到固定收入的生活方式,要知道,这个收入是很固定,无论是高,还是低。如果他们还年轻,大可以多努力一些,多赚一些,但是,退休金只能靠过去的努力,不能通过现在的努力提升。

可是我们都明白,人的欲望会在得到一定满足之后又不断的提升。

这是人类之所以成为这个星球上唯一智慧生物的根源,因为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去发明和创造。

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他们的退休金可以保证生活和存款,那他们就会因此产生“吃些更好的”、“旅个游”等等需求。

可是,这些东西需要钱啊,钱从哪来?

有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的老人,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发挥余热,也就是赚钱。

可是,我们过去数十年里,发展的核心是体力劳动啊,更多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已经不再适合劳动了,没法在赚钱了。

所以,他们必须要考虑到怎么能让“钱生钱”。

一些老年人被骗也是这个原因,比如金融诈骗是比较常见的,一些保险销售说只要老人买了什么什么保险,再多少多少年后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收益。

那合同做的比《安娜·卡列尼娜》还厚,老人根本不知道里面的猫腻,买了就是有生之年看不到钱系列。

所以,一些老人为了安全,都会去银行买理财,或者是干脆存定期,虽然收益少,但苍蝇腿也是肉啊,至少还安全。

这就是老人之所以喜欢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原因

他们的固定收入就那些,想多赚点钱,体力又不行,又过了打工的年龄,投资风险又太大,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买理财,虽然收益比例不高,但是胜在稳定安全啊。


既然说到老年人投资方面,咱们也多说两句。刚才说到老年人的焦虑,主要是生命和钱,这也是老年人被骗的主要原因。对于生命的焦虑,比如怕死,健康等等,就会被人忽悠着买保健品、保健设备。价格奇高,有用的还少。

这方面子女一定要多注意,帮助父母识别那些虚假产品的骗局。

而关于钱,很多老年人也会因为一时贪心,导致血本无归。刚才说的保险就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些基金什么的,一定要注意,很多销售说的好听,可是他们甚至连牌照都没有。

所以,子女要和老人多沟通,老人要觉得想买什么东西,子女要去调查一下,看看到底是真假。别父母一说话,就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你们当年上学的时候,父母给你们找学校可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所以,咱们不谈孝心,将心比心总要能做到吧。


小言詹詹


花大钱购买理财产品的老人主要有两个特点:

1. 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像样子的理财渠道。也就是年轻时候缺乏理财意识;

2. 老人常年处于贫困当中。

这两点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对这样的老年人来说,一个茄子是1块2还是1块3,他们特别敏感;买衣服是79块还是81块,他们特别敏感。

但是每个人对钱的敏感区是不一样的。

一个每个月赚3万的人,和一个每个月赚3000的人,可能生活状态差不多,但是对钱的敏感区域绝对不一样。

月入3万的人,他日常的开销可以很节约,穿的很朴素,但绝对不至于对晚上吃饭到底吃10个肉串还是11个肉串计算半天,所以许多年轻人在老年人眼里,就是:奢侈、浪费,不会理财。

说回上面的老年人。他们长期沉浸在一个月只花200~300块的世界里,一旦一笔钱超过了他们内心的阈值,比如1万。这时候他们就完全没有概念了!

于是他们很容易忽视风险而只认收益。他们的脑回路忽然就变成了这样:

我手里有10万块,放银行一年也没多少钱。放哪都是放,放了一年还能有好多利息。

于是他们很容易就放弃了对风险的考虑,只看收益。

结果就被人惦记本金了。

所以我觉得一个孝顺的年轻人,给父母钱是绝对不够的,一定要尝试带着他们去花钱,提高老年人对钱的认识。不然别人一忽悠,年轻人的“6个钱包”瞬间减少一大半,这损失就大了。


酒骑风


您好,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银行买理财产品,主要是看中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比较稳定、安全性较高,一般三个月或半年乃至一年的锁定期,就可以获得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这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可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不过,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也并非没有风险,实际上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不低,但仍然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老年人,他们往往热衷于到银行客户经理那里购买理财产品,而期间他们并没有对相应的条款加以熟悉,由此导致自己的资金买了非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而是一些保险类理财产品等,而这却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效果。除此以外,对于部分银行人员,与外部民间机构的资管产品或信托产品有合作,并把产品积极推销给这一些老年人,而看似年化收益率高达10%以上的收益率,且有着银行作为背书,老年人也会深信不疑。殊不知,对于这些投资理财产品,却是充满了不少的投资风险,而在银行销售也并非完全出自于银行的理财产品,而这确实让不少老年人受了伤。不过,归根到底,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很大程度上还是看中了银行的背书,看中了银行理财产品比较稳定的投资收益率,而安全性、收益率优势,却吸引了大量老年人的参与。实际上,如果老年人通过正式渠道购买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风险与问题的概率并不高,但老年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更需要把银行理财产品的条款看清楚,并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行考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郭施亮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可以说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银行是存钱最安全的机构,毕竟银行是国有的。

因为现在电视上经常报道一些关于手机诈骗案的新闻,所以老一辈的人对移动支付很反感。有些老人即使会用微信,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在微信上面。

当然,就连去银行存款都要小心翼翼。比如说小编的奶奶,去银行存款、取款从来不愿意到ATM机上取,因为怕钱少了说不清或者被骗,硬是要排队在柜台上取钱。

当然,除了老人外,一些三四线乡镇城市的银行每天也有很多人排队,因为移动支付在他们那里还普及的不完全,银行成为了最受信任的金融机构。

但现在银行的效益也不好了,被移动支付抢走了大部分的市场。所以必须靠卖保险、卖理财产品来提高效益。因此对于这些业务每个银行工作人员都是有KPI考核的,也就是每月都要完成既定的目标。大部分年轻人因为用钱比较频发不会选择购买此类产品,而老人因为用钱地方不多,加之他们对银行的信任度很高。所以,工作人员们经常向他们推销这些产品。在他们天花乱坠的描述下,很多老年人都购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所以上了年纪的老人买银行理财的很多。


正商参阅


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按照年龄和人群来划分的。当然了,的确是有着越来越多的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了。

他们实际上是有一定的本金去做这件事情的。往往越是上了年纪的人,工作年限久了,就会有更多的经验和积攒下来的钱去购买理财产品,其一现在的一些理财产品是值得购买的,他们可以去平衡哪一款产品更好,把钱存在银行中,以获取更多的利息。其次,他们也是在为自己的子女考虑,很多的父母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自己的子女,这也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理财并不必非要等到上了年纪之后才开始行动起来,以目前的阶段来说,在职场上打拼,为了避免做“月光族”,理财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毕竟工资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更何况,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有一种顾虑,就是如何才能钱生钱呢,每个月拿着基本工资大概是不够用的。现在除了银行中的理财产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平台可以操作,所以,如果你也有这种担忧,不如行动起来吧。


环球老虎财经


近年来,银行推出许多理财产品,收益比银行略高,坤鹏论的父母和许多认识的上了年纪的人开始将银行储蓄转向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老年人习惯去某一银行存钱、取钱,由于上了年纪,许多人老花眼,反应能力也不如年轻人,所以在存取款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会给予一些帮助,久而久之熟识起来,也赢得了老年人的信任。

通常银行职员业务挂勾,而且推荐理财产品有额外的提成,当银行柜员与经常有业务往来的老年人熟识之后,便会向老年人推荐一些理财产品。当然,由于银行柜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柜员介绍产品的时候考虑自己提成的因素较多一些,提醒老年人需要承担风险的意识较少一些,偶尔会出现当老年人取钱的时候,获取的收益与自己的期望值出现偏差。这里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下银行的理财产品。

一般银行柜员向人们推荐理财产品时,应该先测试理财人的抗风险能力和提示该理财产品的风险系数。我们经常会看到银行大厅内会展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即保本保利)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即保本不保利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

保证收益理财产品风险系数很低,目前许多银行都有此类产品,年收益系基本在4%—5%之间,期限少则30天,多则一年,这种产品收益比银行利息高一些,所以老年人选择这种产品,亏损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大多数老年人现在开始将银行存款改为购买这种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但一些不良柜员向老人推荐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拟定收益较高,最高可达到10%以上,如果不向老人提示风险,老年人辨别能力较弱,很有可能上当受骗。

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一方面是因为听从银行柜员的建议,毕竟银行理财产品不需要老年人费心费力,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填写什么表格老人就填写什么表格,甚至银行柜员还可以代写,老人签字就可以。另外,一些老人具有从众心理,当自己身边有在银行购买过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老人,而且到期收益确实比银行储蓄利息高,一个传一个,自然许多老人都会去银行选择同样的理财产品。

作为年轻人来讲,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所以对于银行理财人员,也有义务尽最大能力去帮助这些老人理好财,使他们安度晚年。


坤鹏论


这很正常啊。

首先,在大多数人眼中,银行是国家开办的,十分安全可靠,值得信任。自然银行推出的产品就如有国家背书一样,可以放心购买。尽管目前银行基本都是股份有限公司,只不过有的国家控股,有的民间资本控股,还有的地方政府控股,近几年也不乏出现银行飞单的乱象,但总体来说,我国对银行的管控还算严格,银行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较为稳定。

其次,除银行外,我国其他理财渠道的发展时间较晚。即使股市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也不过短短30年,因此对于上年纪的人来说,他们过去成长生活的年代多数都只有银行一种渠道来存储和管理资金。过去他们将钱以定活存储方式存在银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理财产品的出现,银行有着先天的优势直接将这些客户转为理财产品购买者。而客户不需要花多少精力,就可以将本来就存在银行中的低息存款转为较高利息的理财产品。

再次,年纪稍大的人对于风险的偏好较低,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宁愿牺牲利益来换取安全性。近几年,中国的投资市场发展极为迅速,理财产品更是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乱象丛生。上了年纪的人普遍没有更多精力和能力去研究辨别真伪,因此,更愿意倾向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孙建波


本来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去把钱存银行,后来觉得银行利率过低,就去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像我父母也就是相信银行,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不会骗人的,而把钱投向信托、私募、P2P这些领域,是存在较大风险的。银行买理财产品相对安全的理念已经深入老人们的心理。

但是近两年,我们经常看到中老年人在银行买理财产品后资金不知去向或者被挪用的事件发生,搞得老年人不知究竟该问银行索赔呢?还是找客户经理去要钱呢?

事实上,出了这些问题的主要还是银行方面吸纳了一些代销理财产品,而银行理财经理往往又挪用了客户的资金,让其他企业去运作,当然这些理财产品赢了钱,我们中老年人可能永远不知道,只要到期了,那些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和挪用的资金都会归还给客户。

而就是有一些银行的代销理财产品或者客户经理挪用资金后,发现投资失败,无法向中老年投资者归还购买理财产品的本金,这就往往让中老年人觉得我把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咋还出了事情呢?现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不安全了吗?

实际上,作为银行来说,要加强对代销理财产品的监管,以及对客户经理培训力度,以确保中老年人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资金安全。而对于广大中老年人来说,你在购买理财产品签协议时,一定要看清楚,究竟是当地这家银行跟你签的理财协议,还是银行作为代销的机构与你签的协议,不是银行自己推出的理财产品最好不要随便签署,以防出现投资损失。


不执著财经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陶子认为,上了年纪的人和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消息来源少,不能用年轻人的知识体系衡量老年人的决策。

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银行买理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信息来源少,对于互联网不了解,也不会操作网上理财产品。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去银行购买理财这一条路。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觉得网上动动鼠标就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要亲自往银行跑一趟呢,运气不好还要排队,其实老年人也没办法,他们根本不会网上买理财。

另外,老年人去银行买理财,也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其他金融机构他们没听过,怕被骗。老年人普遍不熟悉网络,个别会上网的,也觉得网上理财骗子多,害怕钓鱼网站把银行卡密码套走,或者网上的理财公司倒闭,他们的钱拿不回来。因此,就算他们能在网上操作,也成天提心吊胆,害怕自己的钱不见了。而中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资,倒闭可能性几近于零,钱放在银行安心、放心,因此老人哪怕麻烦点,利息低一点,也会优先选择去银行存理财,不会选择网上的各种宝理财产品。


首席投资官


现在不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买理财产品,而是大部分的定期存款储户都在向理财产品客户进行转化,买理财产品的老年人只不过是其中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的那部分老年人群体!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 第一,理财产品收益更高。

定期存款相比理财产品来说,优点在于保本保息、安全性高;可提前支取、灵活性强;起存金额较低、50元即可。

但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万万不是定期存款可以与之相比的。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只有2%左右,理财产品却能达到5%—6%,相差何止一两倍!高收益的驱使下,必然会有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老年储户尝试购买理财产品,而现实当中99.9%以上的理财产品都没有出现过问题,在尝到理财产品高收益高回报的甜头以后,很难再让这部分储户回头购买定期存款了。


  • 第二,理财产品安全性极高。

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前,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两种,老年人购买的绝大多数属于保本型理财,风险极低。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后,虽然国家已明确规定理财产品不得刚性兑付,银行只能发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但是鉴于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正常兑付的比例在99.9%以上,已买过理财产品的老年客户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忧虑心理,还是一如既往的购买理财,可以说老年人是比年轻人更牢靠的理财客户。


  • 第三,银行更受老年人青睐。

互联网模式下也有许许多多的理财产品,例如余额宝等宝宝类理财产品、P2P理财、基金定投以及股票投资等,这些说实话都属于理财产品。但是,因其都属于新兴事物,老年客户接触的时间比较少,他们多半和银行打了一辈子交道了,在心理上就也更信赖银行。当然,银行的安全性比互联网理财产品要高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理财产品虽好,但存在的风险性一定要清楚明白的告知老年客户。

很多老年客户虽然一直在购买理财产品,但他们并不太清楚理财产品当中存在着何种风险,而且一旦出现风险又有可能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在平时与他们交流当中,因为以前的理财产品都是按照预期收益率为其发放本金和收益的,他们很可能会潜意识的认为理财产品没有风险。所以我们银行在为其提供理财服务时,一定要先告知他们在售的理财产品风险性有多大、仔细评估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推荐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