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著急,沒那麼多事能影響孩子一生;真能影響他一生的,只有爸媽

彆著急,沒那麼多事能影響孩子一生;真能影響他一生的,只有爸媽

好擔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和一位媽媽討論關於孩子的一件小事,她說:“我就是特別容易焦慮,總擔心什麼事做不好、管不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焦慮的媽媽,我遇到過很多。作為不焦慮的媽媽,我經常不能明白,有啥可焦慮的呢?聽了這位媽媽的話,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家怕的是這個。

孩子和小朋友玩,被小朋友打了一下,媽媽們就覺得,孩子被欺負了,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會不會變得個性懦弱?

上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大坐得住,媽媽們又擔心:孩子是不是專注力不好?專注力不好以後上學會不會有問題啊?上學有問題將來中考和高考可咋辦呢?

孩子上了什麼興趣班想中途放棄,媽媽們又不免憂慮:孩子這算不算沒毅力啊,孩子將來學什麼都半途而廢怎麼辦啊?

再加上什麼“起跑線”啊,什麼“你現在不讓孩子學會七十二變,未來他怎麼能應對八十難”啊……種種驚悚說辭,簡直時刻都在拉緊父母們已經緊繃的神經。

影響孩子一生,這事想起來就讓人汗毛直豎。不過,事情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有必要這麼焦慮嗎?

彆著急,沒那麼多事能影響孩子一生;真能影響他一生的,只有爸媽

真能影響孩子一生的事,沒有那麼多

孩子的一生長著呢,真能影響孩子一生的事,哪有那麼多?

絕大部分孩子,在成年以前,都有和同學夥伴發生衝突,或者真的被欺負一下的經歷,但是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如果不是生活環境有問題,都不會因此成為懦弱的受氣包。甚至可能三天後,那件依然困擾媽媽的小事,對孩子來說,已經全然是過眼雲煙,毫無痕跡。

相當多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剛上幼兒園,剛上小學,都會有一個坐不住的階段,但他們中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非常糟糕,都不會發展成讓老師和父母頭疼的“差生”。

還有學這學那,很多孩子都有過想放棄的念頭,或者真的放棄了。但這很嚴重嗎?孩子不會鋼琴又能怎樣?不會畫畫又能怎樣?未來大部分的孩子,其實都成不了鋼琴家、藝術家,只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人,放棄某樣才藝學習,完全嚴重不到影響孩子一生的程度。

爸爸媽媽們大可不必遇到一點點小事就緊張得不得了,覺得這件事要是不解決,孩子的一生就完蛋了,做父母的,就有多麼失職多麼失敗。

你現在遇到的很多事,其實都是日常的、細節的,讓你眼前有點小煩惱,但日後等孩子長大一點再想起來,你會覺得那完全都不是事兒。

真心爸媽寫育兒文章,也每天和很多爸爸媽媽做各種各樣的小討論,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告訴焦慮的父母們:彆著急,別擔心,淡定點,這事兒沒關係,不嚴重。

也有很多讀者讀了我們的文章、看了我們的書,跑來說:“哎呀,看了您的文章,我的平常心多了不少,感覺沒那麼著急了。”果真如此,我們不停寫育兒和家庭教育文章的目標,就達成了至少三分之一。

彆著急,沒那麼多事能影響孩子一生;真能影響他一生的,只有爸媽

能影響孩子一生的,只有爸媽

當然,孩子不是一天就能長大的,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天,肯定會有一些真正能影響到他一生的東西。

不過我認為,它們大部分,都不在孩子日常生活的最表層,不是那些每天讓父母緊張焦慮的東西,而是藏在孩子生活背景和內心的深處。比如:

他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關係?如何在與他人相處無礙的同時,又保有自我?

他是否有自己的原則和堅持?是否有自律?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沒有做選擇和做決定的能力?

他是發自內心地有學習的動力,還是迫於父母的壓力而在各種各樣的課程中茫然奔走?

他是真正具有學習的能力,還是隻能被動地接受各種各樣的灌輸?

他是否有愛?是否友善?是否不對世界和他人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同時又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

如果繼續羅列,還能列出很多。

彆著急,沒那麼多事能影響孩子一生;真能影響他一生的,只有爸媽

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每天都在悄無聲息地建構著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內在,讓他們一點一滴地變成一個獨特的、和別人很少有重合之處的成人,決定他是否幸福,是否獨立,是否努力,是否願意終身學習,是否善待自己也善待世界,決定他的一生和未來。

有些爸媽會覺得,這些人生的大道理,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我們哪兒能管得到?又該如何講給孩子聽呢?

真心爸媽認為,這些東西,沒有一個是大道理,也並不飄渺虛無,它們就藏在每一個家庭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由爸爸媽媽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

比如,我曾經不止一次地遇到爸爸媽媽一言不合就斥責孩子,其實這個並沒有什麼不尋常之處的小舉動中,就藏著你傳遞給孩子的東西:

你是否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你是否懂得尊重他人?你是否足夠尊重自己?你是否努力保持優雅得體?你面對生活是經常煩惱焦慮還是積極樂觀地應對?

遇到有爸爸媽媽問“孩子壞脾氣怎麼辦?”,我經常會請他想想,家裡是否有個急躁的大人。有時候我們跟孩子著急,已經成了習慣,自己並不覺得,但是孩子很容易就會從大人身上學到這些東西。

有一次,我在等電梯時遇到一位媽媽帶著五六歲的孩子,孩子跟媽媽說話:“媽媽,媽媽……”那位媽媽毫無徵兆地就發怒了:“整天就知道叫媽媽媽媽,我就在這兒你沒看見嗎?”我有點不敢看那個孩子的表情,也不敢想象,等他有了孩子,他會不會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人們常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那麼,複印的是什麼?一部分可能是容貌特徵,更主要的,就是父母的觀念、行為、氣質、心性、教養、態度……所有你沒有辦法具體到某件事,但又在每一件日常小事都能看得到的東西。

你給孩子的這些東西,才會真的影響到他的一生。

而把這些真正影響到孩子一生的東西,好好地傳遞給孩子,爸爸媽媽並不需要焦慮,只要不斷地教育好自己,並且認認真真、自律、勤奮地過好每天的生活就好了。對於一個沒有停止成長的成人來說,這並不難。

所以,淡定,淡定,只要你自己沒問題,孩子的一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1)》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育兒基本(2)》,分享真心爸媽與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