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三合医院”曾经是我们天等县知名度较高的医院,因为它的特殊使命,更因为它的神秘色彩。在高峰期,那里曾同时收治一百多号病人。转眼几十年过去,医院已经荡然无存,了无痕迹,但是现在仍然还有3位康复病友留在那里,作为医院的救治对象,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作为国家医疗政策的直接受益人,他们一直留住在“三合医院”的“住院部”里,当然,那里也是他们的村庄他们的家。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这三位是上个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医疗救助体系活生生的“范本”,他们留在那人迹罕至的重重大山里,静静地度日,静静地生活,直到……静静地消失,消失在莽莽大山里,一切将隐没于山林荒草,归化于风雨雾岚,最后了无痕迹。

麻风病作为一种古老的慢性皮肤传染病,因患者皮肤溃烂、疙瘩突起、手足畸形、容易传染、面目恐怖、难于治愈等原因一直被视为洪水猛兽。解放前,村里有人患了麻风病人,都普遍被认为没有办法治愈,隔离囚禁,让其自生自灭那是小事。听说有的地方还把病人抬到深山老林里,抬到远离人居的山洞,垛起高高的柴堆,把病人捆个结实,连同单架置于柴火堆上,一把火把病人活活烧死,化为灰烬,以防病菌散播传染。这实在是骇人听闻、惨无人道的悲剧,却也足于说明当时人们对麻风病症的无奈和恐惧。


解放以后,新中国对人民医疗卫生事业非常重视,下大力气消灭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疫病,比如我县进结一带的消灭血吸虫病运动,就是采用人民战争搞突击战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70年,针对全国麻风病疫情分布情况,党中央作出疫情各地成立麻风防治医院的决定,我县作为重点疫区,当然是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东平公社南务大队侬宁生产队附近的重重大山里成立天等县麻风防治医院,把全县的麻风病患者集中到医院里来进行集体免费治疗。

“麻风”是个让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瘟神”,为了不直呼“麻风”二字,人们便以地名代替之,称为“三合医院”。医生从县人民医院抽调或是从南宁各大医院抽来,连带护士等等一共有十多个医务工作者。医院汇集了全县各地的麻风病患者,他们住在远离村舍的深山里,四周山高林密,与世隔绝,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公路边的侬宁屯,医务工作者就住在侬宁屯临近的公路边。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为什么要选择三合这个地方,当然得综合考虑几个因素,既不能离县城太远,方便医生回城和医疗器械的运输,环境又要相对封闭,不受外界干扰,给病人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沉下身心安心治病,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影响,让群众相信这个地方安全可靠,病源不会向外扩散。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病人住的房子是成排的石头瓦房,石头砌成的墙壁,瓦片封顶,正是当年那种集体宿舍的标准模式。在石墙上,刻有“麻疯医院”字样,时间是1970年,应该是砌石师傅所为,虽说字体漂亮,但“麻疯”的“疯”字显然是错别字。这个居住点唯一的“村民”黄永生还指着另一处的墙上刻字说,你看,1970年建设,上面有记录。两处字刻记录的时间都一致,可见这排病房的建设时间为1970年无疑了。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转眼近五十年时光流逝,这些石瓦房的屋顶大都已经塌陷,檩折梁断,椽烂瓦碎,一派破坏之象,有些房子更甚,只剩半截矮墙。再过数年,山风山雨将抹平一切,什么也寻找不着。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从1971年到1981这十年时间,三合医院收治了全县的麻风病患者,他们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救治。在老家,他们被视为“瘟神”,受尽歧视和冷落,在这里,他们得到免费的治疗,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所谓同病相怜,病友之间也结下深厚感情,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第一次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在这个国家给他们构建的独立的世界里,他们是平等的,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他们抱团取暖,在彼此营造的脉脉温情中,平静地度过每一天。他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甚至不愿意回忆过往,不愿意再去触碰那个山外的世界。那连绵高耸的山峰,是保护他们的城墙。

国家层面推进的重大疫情歼灭战取得了辉煌战果,送到这里的病人都得到很好康复,也有许多人回到老家,重新融入社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但也有许多人选择留在这里,当中有主动也有被动,病虽然治好了,但是患过这个病,在有些地方,还是会被歧视,遭受白眼,所以他们宁可返回这里,重新过上安静的生活。有些病人痊愈后,回到家中,虽家人无芥蒂,视为常人,但仍能感受到邻里乡人的那种种说不出道不明的防范,让他们感觉不舒服,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同时他们又担心家人因此而被村里人视为异端,影响孩子前途,男孩难娶媳妇,女孩难处上好对象。以其作为拖累,不如重回山里,过上两不相欠的生活,因此有些人出去了又回到三合医院。

三合医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1982撤回天等,其功能并入防疫站。三合医院仍有部分人留在那里,到现在已近四十年,人员不断逐年慢慢减少,现如今只剩下三个人。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他们生活在这里,几乎被世界遗忘,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有一股股社会力量如一股股暖流始终温暖着他们。这些社会力量国际团体有之,省外团体有之,区内、县内爱心公益团体有之。他们通过看望老人,捐送钱物,修缮房子,劳动相伴等方式,给予这些世外人员关心和帮助,这些源源不断的帮助,几十年来未曾间断过。


一位美丽的爱心天使,就永远留在了这里。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2011年6月4日,就读广西民族大学的王珺随十几名同学来到三合医院举行慰问活动,打算陪麻风村的老人一起过两天之后的端午节。同学们到达三合医院后,在村里的空地上安扎了帐篷,晚上和同学们到另一个居住点去看望慰问其他老人。返回途中,由于天黑路险,不慎踩空跌落到深达三米的石崖下,身体头部等多处受重伤。虽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第二天下午,在端午节的前一天,王珺离开人世,长眠在“梦开始的地方”。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6月11日,广西民族大学追授王珺同学为“优秀共青团员” 。6月12日在南宁殡仪馆举行追悼会。6月13日,安徽省池州市委书记童怀伟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宣传王珺的先进事迹;共青团池州市委向全市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向王珺同学学习。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王珺是安徽池州人士,于1991年生。 2010年7月毕业池州一中,2010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柬埔寨语基地班,同年10月7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大学里,王珺的表现十分活跃,她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校礼仪队、外语学院团委、英语俱乐部的骨干,还参加了红色爱心服务队,三次参加无偿献血。于2010年10月,她加入校外一个叫做“家工作营”的志愿者协会的民间组织,积极参加各种爱心公益活动。没想到天等的爱心之行竟然成为她的短暂人生的最后一站,的确令人感到无比的痛惜。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来天等之前,王珺已经4次去看望麻风病康复村老人,2010年的国庆,2011年的元旦、寒假和五一假期,王珺都是和志愿者到龙州县、大新县麻风村陪老人一起过的。在放寒假时候,她到大新岜关的康复村住了6天,还在那里度过了自己20岁的生日,腊月二十八才赶回家。王珺经常在和老人聊天的时候,就自然地把阿婆、阿公的手放到自己的手里按摩,一点都不嫌弃什么脏病之类。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端午去天等,梦开始的地方……”,这是王珺留在QQ空间里最后的个性签名,没想一语成谶,王珺为爱心、为公益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宁愿相信她化身为爱的天使,永远那么年轻漂亮,去关心、帮助那些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美好形象,她的无私的爱,也将永驻人心,永存人间。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王珺去世后,她的伙伴们在她跌落山崖的地方竖立了一块石碑,上刻书“志愿者王珺遇难地”。转眼时光又过去了七年,她遇难的山崖,已经被方解石开采公司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填平。那个石碑,默默地立在寂静的大山里,静静地迎来时光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很少有人知道,有一位美丽的安徽女孩,她曾经来过这里,给这些非亲非故的老人予关爱,她永远留在这里,化作山脉的一部分。树木苍翠,野花绽放,蜂飞蝶舞,风吹雾流,巍巍大山在这里一直陪护着她。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一位是来自福新镇种典村的赵仁青,他今年61岁,1972年就来到这里,麻风病使他失去一只右腿,正是医院给他治疗,截肢,并帮他安装了假肢,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这里。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一位是来自福新镇万秀村的赵叶娥(音),她今年已经90高龄,她康复后曾经回到老家生活了几年,但是为了不响应儿孙辈们的正常生活,她又回到这里,转眼三十五年过去。她虽年龄很大,但记忆力好,思维清晰,心态也比较平和。她说自己在这里过得挺好,没人打扰,日子过得很清静。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一位是来自都康乡安保屯的黄永生,今年67岁,他20岁就进入这里,治疗了几年,到1978年就完全康复了。但他不想回家,就在这里住了下来。他看起来身体很壮实,说起当年王珺遇难的经过,他都还觉得特别地痛心。他说那些大学生很活泼很可爱,在空地上驻扎,白天帮助他们劳动(那时这个居住点还有七八位老人),晚上就在空地上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天等这家医院撤走三十六年,现仍留住仨病友

这个麻风村不通水电,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他们建设了平顶房,把屋顶的雨水引下来储蓄在不锈钢水塔里,供生活饮用。三位老人享有低保,平时偶尔也上街,或是有爱心村民帮助他们带生活用品进来。去年,三合医院地块被开辟为方解石矿区,开采方修了一条石头路进去,进山再也不那么难了。


随着这村里最后三位老人的终将离去,三合医院也终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储存在我们记忆深处。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忘记那时代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不能忘记那些一直给予麻风村老人关怀的社会力量,更加不能忘记那位献身于此的美丽天使,那位来自安徽的年轻大学生——王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