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答題卡「掉包」事件:當質疑變成常態,政府的答題卡準備好了嗎?

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当质疑变成常态,政府的答题卡准备好了吗?

高考還是那個高考,公平得有些殘酷,卻殘酷得讓人安心。

11日,河南紀委監察委的通報“高考答題卡掉包”調查結果:

沒有掉包,沒有舞弊,沒有濫用職權。

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当质疑变成常态,政府的答题卡准备好了吗?

從調取全程視頻監控到對監考人員進行調查取證,從權威機構的筆跡鑑定到高壓態勢下的履職調查,既有當事人的參與又有詳細周密的程序,想從雞蛋裡挑骨頭都難。

回望從質疑到塵埃落定的全過程,公平的底線承受住了腦洞大開的考驗,水落石出的結果凝聚起理性與公信——

8月5日,一篇微信公眾號的舉報文章引爆輿論。文章稱高考招生即將結束之際,4名河南高考考生家長向紀檢監察部部門實名舉報,稱孩子高考答題卡被掉包,試卷被塗改,導致原本學習優秀的孩子在高考中得到慘不忍睹的分數。舉報還直指該省招辦負責人,稱其“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內外勾結掉包答題卡”。

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当质疑变成常态,政府的答题卡准备好了吗?

圖文並茂,言之灼灼。消息一出,群情激奮。

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当质疑变成常态,政府的答题卡准备好了吗?

集體的憤怒來得並不出人意料。雖然出發點不同,有的出於現實功利,有的出於對未來的焦慮,有的出於道德情感,但所有的質疑凝結為兩個字:公平!

數載寒窗苦讀,全在高考一舉。高考早已變成社會公平的一個象徵,多少經歷過和即將經歷高考的人,一邊詛咒著它的殘酷,又期盼著它能殘酷到不受任何權力和金錢的干擾。

請公平點,再公平一點!高考40年,人民群眾對高考的要求不斷提高,正如同對公平正義要求的提高:不僅要求存在高考這條制度通道,還要求這條通道上不容有任何瑕疵,這從期許變為了底線。

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当质疑变成常态,政府的答题卡准备好了吗?

在突破公平底線的可能中,質疑是公民的理所應有的權利,但也讓政府的公信力經歷了不啻高考的挑戰。

從輿論聚焦開始,相關部門就表現出直面質疑的擔當。8月5日的文章引發極大關注後,有關部門第一時間權威發聲,宣佈已經介入調查。沒有置若罔聞,沒有閃爍其詞,直面質疑,不迴避矛盾的態度是信任的起點。

從家長反映這一問題開始,相關部門的調查和回應就從未缺位。在那篇引爆輿論的舉報文章刷屏之前,公安機關就已經介入調查。如果說公眾的第一反應是震驚和憤怒,那麼隨著信息的不斷披露,大家的情緒漸漸冷靜迴歸理性,從常識出發早已自發看出此事的諸多可疑之處,有人甚至開玩笑說,每天的通報讓大家有了追劇的感覺。

從展開調查開始,相關部門一直堅守著嚴格周密程序。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調閱監控資料,查閱比對試卷原件、答題卡原件和掃描件,與舉報人、被舉報人、考務人員和當事人進行談話、詢問,特別是經過嚴格審批組織考生和家長查看了高考各科答題卡原件,在1名考生已經確認答題卡沒有被掉包的情況下,委託權威專業司法鑑定機構對其餘3名考生筆跡進行檢驗鑑定……任何質疑在如此細緻認真面前足以偃旗息鼓。

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当质疑变成常态,政府的答题卡准备好了吗?

大規模的質疑,不但沒有造成政府公信力受損,反而掀起了一波公信力的“漲停板”。

說這些不是為一時一事大唱讚歌,而是應當從中學到重要一課:

質疑不是壞事,它讓公平百鍊成鋼;公開不需害怕,它讓理性萬馬奔騰。這個過程中大可不必驚慌,公信力總會在人民群眾的信任中聚沙成塔。

公眾越是習慣於質疑和表達,政府越應該習慣監督和公開。質疑從來不是公信的對立面,相反,越是輿情洶洶、質疑不斷的時候,公開透明、及時高效的調查和回應越是能夠消除誤會,匯聚公信。

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当质疑变成常态,政府的答题卡准备好了吗?

錯了就是錯了,別捂著。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既看到了陳年冤案的昭雪,也看到了法不阿貴的擔當,當司法者為冤屈低頭道歉時,當貪瀆者為罪惡鋃鐺入獄時,我們足以建立對社會底線的信任與信仰。

對了就是對了,別瞞著。無論是公開的質疑還是對真相的拷問乃至對程序的吹毛求疵,權利意識的覺醒帶來了權力作風的進步,公開逐漸取代暗箱,陽光逐漸驅散陰霾,在這個循環中,任何一方都不必驚慌,“他們都是一夥的”與“他們都是搗亂的”都不是時代的註腳,在質疑與理性之間,輿論和權力實現了良性互動,最終帶來的是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風波終會過去,生活仍將繼續。今天面對公眾對公平的更高要求,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但別忘了,人民群眾提出更高要求的不止是公平,還有民主、法治、正義、安全、環境等等,質疑將是常態。

在新的趕考中,人民群眾還在期待更加優異的答卷。

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当质疑变成常态,政府的答题卡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