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評論:如何審思高考「掉包」事件

重磅評論:如何審思高考“掉包”事件

央視評論員 王石川

“不存在人為調包試卷和答題卡現象”“不存在他人模仿筆跡作答和調包現象”,針對“河南四名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被調包”一事,河南省紀委監察委經過多日調查,於8月11日通報調查結果。

一錘定音!河南省紀委監察委的通報,迅速在輿論場中獲得好評,無數網友認同並點贊,《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也在當晚刊發微評:“不存在人為調包”,河南省紀委監察委以嚴格程序回應“答題卡被調包”質疑,以公正調查驅散疑雲。這也警示:誰都不能傷害高考公平,否則將動搖公眾對高考的樸素信仰。但願處於風口浪尖上的涉事學生和家長,經歷此事後,還能回到正常生活,以更誠實的心態面對多彩的生活和未來人生。

輿論贊同河南省紀委監察委的調查通報,不僅在於該機構權威,更在於調查程序嚴謹,比如“經查看監控視頻和調查核實”“依據筆跡鑑定結論”。事情到此,暫時可告一段落。站在時間軸上,如果把這一事件形容為一部短劇,每一個畫面無疑都有信息量,都值得反覆審思。

風起於青萍之末。事情起因並不複雜。河南高考成績可查詢後,某考生父親對女兒335分的成績感到難以置信,因為此前女兒估分627分。面對女兒“這不是我的成績,可能是成績被弄錯了,也許是被別人調包了吧”的陳述,這個父親決定維權,於是通過個人微博、朋友圈等渠道發表個人看法。每年高考分數公佈後,各地都有考生覺得考分不正常,也都有考生選擇查分,在現有機制健全的環境中,這很正常。有錯就糾,沒錯翻篇。年復一年,各地招生部門也都作為一項規定動作和常規工作。然而,具體到此事,因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而變得複雜起來。

簡單回顧此事,可用幾個字形容所涉群體。

1.疑

這起事件共涉及4名考生,家長面對孩子的較低分數,無不錯愕,難以接受。據報道,7月中旬的一天,某家長在河南省招辦門前遇到了同樣不相信孩子成績差的家長,交流後決定集體維權。

家長有疑問,再正常不過。從這位家長高考前後發的微博看,他對孩子一直抱有較高期待,比如6月8日發微博稱“忽然想到考場裡的你會高考作文滿分呢”。此前還表示,“高考如期而至,大事需要靜氣,小女自信滿滿,閒庭信步北師。高考還有9天,夢想必將成真,恰同學少年,不負好大學。”綜合媒體報道可知,這位家長認為女兒一定能如願進入名校。可現實將他的夢想擊得粉碎。

有疑問就需要把問號拉直,何況關乎女兒人生大事的問號。這位家長所做的一切都是探索真相,無論實名舉報還是網上發文,一切都符合邏輯。

2.炒

如果說事情一開始還算常態化發展,隨著自媒體的介入,讓這一事件變得詭異起來。有人披露一個頗堪玩味的細節,4名學生家長聯名舉報後,又把萬字長文的舉報信發給了幾家自媒體,要藉助輿論的力量來施壓,有的自媒體選擇了拒絕,因為證據確實是不怎麼充分,但是“波動財經”還是把它發了出來。

8月5日,自媒體“波動財經”編髮了學生家長的舉報信,該文迅速刷爆朋友圈。8月6日,此事在微博輿論場廣為傳播,繼而持續發酵。該文“編者按”中寫道:高考是改變個人一生命運的機會,孩子在成長階段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會影響其踏入社會的心智發展。波動財經瞭解到,考生家長向河南省教育廳申請信息公開過程中,另外數名考生家長也懷疑河南省招生辦涉嫌舞弊。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是平時成績穩定,高考估分高於平時平均成績,考試結果卻分數差距較大。面對漫長的求真過程,孩子家長只能痛苦:拿什麼拯救你,我18歲的孩子……

不得不說,這一按語頗具“煽動性”,不僅讓這一事件走向公共輿論,更激發了公眾的“正義感”。如果沒有自媒體推波助瀾,事件不會如此演繹,也不至於如此一波三折,越炒越熱。“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可是一些媒體有意無意的炒作,特別是唯恐天下不亂的病態思維,讓這起事件變了味。

3.怒

不可否認,相關自媒體發佈消息後,一些有識之士持保留態度,特別是業內人士紛紛分析,認為“調包”不可能。更有“過來人”翻出舊文——2013年8月6日《中國青年報》刊登的報道《高考分數“被調包”騙局為何年年上演》,報道認為,個別考生編造謊言最初只是為了應付家長,矇混過關,如果家長深信不疑且不依不饒的話,就可能鬧成一起公共事件。

應該承認,從常識看,隨著制度監督越來越嚴格,高考成績“調包”確實不可思議,也難以發生。具體到此事,不少網友的情緒被點燃了,一些人正義感爆棚,揮舞憤怒的矛頭亂戳,又是篤定認為考生的試卷一定被調包,他們太慘了;又是指斥高考造假大行其道,嚴重戕害社會公平,重創人們對高考的信心。更有甚者,有少數人趁機攻擊高考制度,甚至抹黑河南。

誇大其詞、上綱上線,是可笑的;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是偏頗的;故意標籤化高考,刻意妖魔化體制,肆意汙名化地域,更是不可原諒的。

4.查

面對舉報,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面對突如其來的輿論風暴,監管部門和主管部門沒有自亂陣腳,在節制中保持有條不紊地回應,在依法依規調查中與民眾積極互動。

據報道,早在家長寫舉報信前,相關部門就悉心回應。舉報文章經自媒體發出後,引得輿論譁然,8月6日,河南省教育廳公開發布情況說明:近日,網上反映“個別考生家長質疑考生高考答題卡被調包”。對此,為維護高考工作的嚴肅性,紀檢監察部門正在依法依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監督,維護高考公平公正,維護高考良好聲譽。對於大眾關注、極易引發輿情的教育部門而言,第一時間進行回應有助於還原事實真相、平復公眾情緒,此後,網民觀點趨於理性,並希望及時公佈調查結果。

8月7日下午,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發佈公開信,回應“河南四名家長質疑孩子高考答題卡被調包”事件,稱“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核實結果及時書面回覆了考生及家長”。針對此事,河南省紀委監察委成立調查組。從全面調閱審核4名考生的答題卡運轉視頻監控資料,到認真查閱和比對4名考生的試卷原件、答題卡原件和掃描件,從對有關舉報人、被舉報人、考務人員和當事人進行談話、詢問,再到委託權威專業司法鑑定機構對考生筆跡進行檢驗鑑定……真正做到了依法依規,一絲不苟,彰顯出專責機關維護廣大考生合法權益和高考制度權威性公正性的堅決態度和堅定決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相關部門以恪盡職守的態度、雷厲風行的行動,受到了輿論的普遍贊同。公開帶來公信,公平塑造公理,事實再次說明,只要秉承公正就能凝心聚力。

小結

至此,事件已畫上句號,但帶給人們的思考卻不會消失。從中不難看出,高考公平在世人心中佔有極大的分量,而公平焦慮也讓一些人進退失據。特別需要關心的是,這幾名考生需不需要獲得心理救濟?最不可原諒的是那些添油加醋和煽風點火的自媒體,他們中的一些人打著正義的旗號,不過是為了追逐流量故作驚人之語。捕風捉影亂貼標籤,誇大其詞無事生非,“人人手握麥克風”的網絡時代,這種粗鄙的營銷炒作理應受到制止和譴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