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考大学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那个不考大学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1

我有一个侄子在读高中,每次打电话总会抱怨说,不知道现在每天读书的意义是什么,高中学的那些东西,好像在生活中也很少能用到。

即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每月三五千也还是买不起房,还不如那些老早出来闯荡社会的同学,他感觉很迷茫。

我很理解他这个阶段的困惑,便让他在暑假,去找一份兼职工作,之后他去了一家电器专卖店里做促销员。

刚开始兴致勃勃,每天能赚小两百,比他妈妈一天赚的还多,便觉得生活其实也挺简单,好像并不像大人说的那么苦。他有些得意,我让他继续再工作一段时间,他不太理解,但最后还是听了我的话。

两个月后,我再一次见他时,他的神情不再那么张扬了。我问发生了什么,他说,最开始觉得那份工作挺好的,不仅不用每天读书做试卷,没老师天天盯着,轻轻松松还能有好几千的收入。

但是慢慢做下去,发现每天都是如此,说着固定的话,做着固定的事,感觉生活好像停滞了,对未来的憧憬也变的模糊,做什么都提不起心力来,隐隐觉得这样的生活过久了,有点可怕。

年轻有太多好处,唯有短视是不可逃避的缺点。

不仅仅是他,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少年时不懂事,觉得读书很苦,早早便放弃了学业,认为“上学”没有用,转身跳入了社会的大海,横冲直撞,头破血流才知道社会的苦,挣扎半生,最后拼了命也要让下一代逃离动弹不得的生活困局。

我还记得当年,我也有一个女同学高中毕业后不想再读书就工作了,做销售那几年顺风顺水,赚了些钱。家属院里的老邻居纷纷称赞,说这孩子出息了,不比上过大学的差。

有一次我回家,碰见她,她坐在楼道边,叹口气说:刚工作那几年拼了命的干,本来以为会慢慢往上走。结果,我的学历太低了,一次次错过,现在高不成低不就,被公司排挤在外。

刚毕业的那些姑娘们,又年轻又有文化,一个个在工作上追赶,心力交瘁。我现在没有学历,只要青春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岁月,会让有些人升值,也会让一些人贬值。

我不知道她以后的人生会如何,会像更多励志故事背后的故事主角一样,吃尽各种苦之后,终于上天给了一个机会,她做出了一番事业,亦或是工作不顺后,接受一场不太情愿的婚姻,干一份维持温饱的工作,就这样终老呢?

我好希望是前者,却也清楚的意识到,这可能性有多微乎其微。

2

学识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决定人的一生。

好的学识,能让人接触更好的圈子平台,更大的世界,然后有更大概率遇到更好的人和事。

人生本就不公平,正如马太效应一样,越好就越好。

这个社会对我们要求越来越高,大学学历已经成为了最基础的工作敲门砖,我像个老古板一样希望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而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快乐。

一张文凭,虽然许不了你飞黄腾达,却也至少在你想要摆脱某种苦难的时候,能赋予你一点点的能力和资格,给你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

3

所以我们不仅要上大学,还要努力上更好的大学。

其实上更好的大学,例如985,211,除了高考其实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就是国家给优秀高校的自主选拔人才的资格,我们国家有90多所985,211高校都在进行自主招生。

自招的考试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通过自主招生高校的笔试和面试之后,学生就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一般可享受该高校降低十分至六十分录取的优惠政策,甚至降至一本线录取,另外还有专业选择方面的优惠。这样刚过一本线的孩子也能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了。

现在每年100万一本上线的学生里,有80万的学生都在走自主招生,就是为了让高考不再一考定终生,给自己多一个机会,即使出现差错,也能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