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星刮痧刮到「血管爆炸」?卻大呼過癮!這屬於僞科學嗎?

現如今,隨著養生潮流的盛行,許多人發現,經常性的刮痧按摩不但可以使身心放鬆下來,還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因此刮痧成為了人們十分喜愛的一種中醫保健方式。

前段時間香港女星阿嬌在微博曬出了一張自己刮痧後的照片,這背颳得跟燒焦了似的,看得人頭皮發麻。

某女星刮痧刮到“血管爆炸”?卻大呼過癮!這屬於偽科學嗎?

而這條微博也引起了粉絲間的激烈爭論,有懂傳統中醫的粉絲認為,這是阿嬌體內溼氣過重,不然不會出現這麼嚴重的痧。而部分粉絲則認為,這是偽科學,很容易導致橫紋肌溶解引發腎衰竭。

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刮痧是偽科學嗎?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刮痧?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覆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某女星刮痧刮到“血管爆炸”?卻大呼過癮!這屬於偽科學嗎?

而在西方醫學中認為,刮痧後皮膚留下紅色,是外界物質摩擦皮膚,刮破了皮膚內大量毛細血管,導致機械性皮下出血,而並非身體內的“毒素”。

那難道說咱們老祖宗流傳千年的“刮痧”就是一個笑話嗎?其實不是的,中西醫本就是兩種不同的醫學理論,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陰陽平衡,而西醫講究的是化學試劑。而一味的用西醫的醫學理論否定刮痧顯然是片面的。

某女星刮痧刮到“血管爆炸”?卻大呼過癮!這屬於偽科學嗎?

在傳統中醫中,刮痧可以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擴張毛細血管,達到排毒養顏、開竅醒腦、舒筋通絡、行氣活血以及祛溼化濁的作用,進而可以平衡陰陽,提高抗病能力。

中醫講究中庸之道,任何事都要點到為止,就算刮痧能起到日常保健的作用,但像阿嬌那樣刮,明顯是刮多了,刮狠了。要知道,用對用好,砒霜成良藥;用錯瞎用,人參賽砒霜啊!

清醒點!刮痧不是越疼越黑越有效!

很多人以為刮痧一定是感覺到疼痛難忍、颳得“慘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其實這是錯誤觀點,刮痧並非越痛越有效,也不是颳得又黑又紫才好。

1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刮痧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亞健康的人群也越來越多,很多人在日常健康理療的時候會選擇刮痧。像感冒發燒、高溫中暑、胃腸痙攣等刮痧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某女星刮痧刮到“血管爆炸”?卻大呼過癮!這屬於偽科學嗎?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刮痧哦!任何治療方式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注意,會引起潛在的風險反而加重病情。

不適合刮痧的人群:孕婦、6歲以下的小孩、常年生病的老人、有出血傾向的人群、氣血虛弱的人

不適合刮痧的病症:

心臟或腎臟功能衰弱、高血壓、皮膚病、癌症、慢性病、白血病、糖尿病等

2

把握好刮痧時間很重要

刮痧的次數和時間都是需要控制的,刮痧不是刮的越多越好,也不是什麼時候刮都行,刮痧過多的話,是會對自己的皮膚造成傷害,這樣也起不到相應的保健的作用。

某女星刮痧刮到“血管爆炸”?卻大呼過癮!這屬於偽科學嗎?

一般來說一天之內不要頻繁刮痧,中午不宜刮痧,早上刮痧的效果比下午好。每次刮痧時間不應超過30-40分鐘,初次刮痧時間應適當縮短。

體質瘦弱的人總體刮痧時間應當少於20分鐘。同一部位兩次刮痧時間應間隔5-7天,原則上是皮膚無痧斑、被刮處用手輕觸無痛感時才可進行第二次刮痧。

3

刮痧的誤區要知道

刮痧是要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的症狀要在不同的穴位上刮,這樣才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通常,出現感冒、發燒等症時,可以刮刮背部,因為所有臟腑的背俞穴都在背部,所以,刮背部也可以調整各個臟腑,讓體內的“毒氣”排出。

某女星刮痧刮到“血管爆炸”?卻大呼過癮!這屬於偽科學嗎?

提醒大家不要在骨頭部位刮痧,如脊椎,脊椎上都是骨頭,如果力度掌握不好是很容易受傷的。

有些人認為,刮痧時出痧越快說明身體越不好,出痧越多越好,其實這是不對的。“出痧”快慢並不代表效果好壞,而與皮膚是否敏感有關,有的人刮痧之後,皮膚上看不出什麼,但表皮的毛細血管可能已經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