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年味---畫家筆下的「年」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越來越淡的年味裡,是越來越多的懷舊、思念、遺憾。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大家歡聚、團年的好時光,祭祀、守歲、掃塵、貼春聯、年畫等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作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白麵發;二十九,滿香斗;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年初一出來熱一熱。”總之要把年過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才能慰一年的辛苦奔波。這麼一個重要的日子,畫家筆下自然有所描繪,這些留下的是是味道,是傳統,是每個人心裡繞不過的記憶。

無論多淡,或者多遠,心有思念。

(北宋)趙昌《歲朝圖軸》

漸行漸遠的年味---畫家筆下的“年”

北宋趙昌的這幅作品是現存最早的宋代《歲朝圖》,以實地寫生的構圖,畫湖石、立石兩座,前後茂密地穿插了茶花、長春、水仙及梅花,勾線一絲不苟,硃砂、胭脂、白粉的花色,石綠填葉,而以石青襯底,構圖整肅,色彩明豔,極其富麗堂皇,正適合宮廷掛壁。

(南宋)趙孟堅《歲寒三友圖》

漸行漸遠的年味---畫家筆下的“年”

此圖截取松、竹、梅枝幹的局部,從畫幅的左下角斜插進入畫面。全圖清而不俗、秀而淡雅,表現了作者的清高與超脫。松針用淡墨撇出,梅枝用筆挺勁、簡潔,寥寥幾片竹葉卻濃墨闊筆,表現出了傳統文人畫的審美意趣。

(明)朱見深《歲朝佳兆圖》

漸行漸遠的年味---畫家筆下的“年”

圖中鍾馗犀利的目光緊盯著飛來的蝙蝠,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頭;小鬼雙手捧著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盤,寓意“百事如意”。懸掛鍾馗像是年節時一項重要的風俗活動,用以驅鬼辟邪,此畫可以看作是一幅祈祥祝福的宮廷年畫。

(清)趙之謙《歲朝清供圖》

漸行漸遠的年味---畫家筆下的“年”

此畫為海派大師趙之謙所作,通幅為長條型構圖,描繪的草木花卉皆為案頭清玩之物。畫面上部描繪一高立的花架,花架上擺有一盆盛放的水仙,盆中亦有秀石與水仙相映成輝,花架下有蒲草、靈芝,寓意吉祥。整幅畫給人春意融融、滿室生香之感。

(清)樊圻《歲寒三友圖軸》

漸行漸遠的年味---畫家筆下的“年”

此畫描繪的是水仙,梅與山茶。梅枝以墨線鉤勒,染以赭石,略加點苔。山茶及水仙葉叢以沒骨之法寫出,柔和潤澤。中間奇石以積墨法渲染而成,厚實凝重,不以線勾,卻以留白做線勾畫形狀層次,脫俗絕倫。畫面韻雅氣清,顯“三友”之高貴。

吳昌碩《歲朝圖軸》

漸行漸遠的年味---畫家筆下的“年”

《歲朝圖》中瓶和瓶花是反覆出現的構成元素,用於祝願一年的平安幸福。瓶子的意象主要是取其“瓶”與“平”諧音,並與其它物象一起表達吉祥寓意,如瓶插牡丹喻“平安富貴”; 在瓶中插上象徵四季的花卉,喻意“四季平安”、“歲歲平安”等。

潘天壽《梅鶴歲華圖》

漸行漸遠的年味---畫家筆下的“年”

此畫的創作年代應為20世紀六十年代前後,正是潘天壽創作旺盛期。他的繪畫風格更強烈了,那種強骨靜氣的雄風,鋼筋鐵骨般的現代結構美,產生了巨大的力量感。特別要強調的是他的指墨畫登上了高峰,並伴隨著他走過了輝煌的藝術人生。

飣餖錯菹果,餞歲方尊開

漸行漸遠的年味---畫家筆下的“年”

在歲朝圖中,蔬果常作為年成豐收的喻體。這種帶有實用性和功利性的祈願是世俗心態的真切流露,體現著人們對天祈年豐的功能追求。歲朝圖所展現的豐年喻象正是“民以食為天”觀念影響和催發下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