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接連自殺,說好的「身在公門好修行」呢?有門學問太缺失了!

官員接連自殺,說好的“身在公門好修行”呢?

官員接連自殺,說好的“身在公門好修行”呢?有門學問太缺失了!

近年來,官員自殺的消息已不新鮮。僅僅一週左右,就曝出了三例官員自殺事件。據網易網消息稱,7月29日上午,張家口宣化區住建局副局長武愛民被發現在單位三樓衛生間自縊,警方在其衣物中發現有抑鬱症的醫院診斷書;接著的7月31日,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所所長宋立志試圖通過注射超量胰島素的方式自殺,這次算是自殺未遂。8月6日上午,梅州市政法委書記彭耀新在家自縊身亡。又據“梅州發佈”消息,彭耀新當前職務並非梅州市政法委書記,而是梅州市政協黨組成員。

在武愛民自殺案的相關新聞裡還報道稱,警方在死者武愛民的衣服口袋裡發現了抑鬱症診斷書。這個細節很讓人費解,一個即將要自殺的人,為什麼非要把診斷書裝在口袋裡,是想用診斷書替代遺書?還是想通過診斷書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自殺是因為抑鬱?那麼,到底是抑鬱導致了自殺,還是剛剛在醫院確診了抑鬱症之後,武愛民被這個病徵給嚇死了?當然,案件的詳細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不宜在此妄加揣測。

官員接連自殺,說好的“身在公門好修行”呢?有門學問太缺失了!

螻蟻尚且偷生,不管出於任何原因,要讓一個人放棄對生的渴望而選擇以自殺的方式擁抱死亡,這的確需要巨大的勇氣。壓力、傷痛、恐懼、絕望,任何一種不良情緒都能轉化為放棄生命的巨大能量。但不論自殺的動機如何,作為一個衣食無缺、工作穩定,受過高等教育,且並未遭遇重大人生變故的官員們來說,選擇自殺或許是最無奈但是也是最懦弱的行為。

究竟是什麼將這些鮮活的生命逼上了絕路?答案只有一個:是自己。

人常說:“沒心沒肺,活著不累”。這句話的確是至理名言。現實中,那些心思單純甚至沒有受到教育活著受教育較少的人,一般都活得輕鬆自在,高自殺率往往伴隨著高學歷、高收入。因為絕大多數的心理問題都發生在高學歷、高收入人群中間。有人對此解釋說,這是因為越是緊密的東西越容易出問題,粗糙、簡陋的,多半結實耐用。這話或許有理,但不完全如此。

官員接連自殺,說好的“身在公門好修行”呢?有門學問太缺失了!

我們從小到大平常所學的知識,包羅萬象、五花八門,有讓我們認識自然的,有讓我們認識社會的。有了這些知識,我們學會了如何順應自然、利用自然,如何在社會中和別人相處,如何適應社會。但自小到大,從來沒有一種學問是教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的心靈,並如何與自己的心靈和諧相處的。而與自己相處、讓自己的心靈安適的學問,卻恰恰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學問。

心靈是自由而不受束縛的,但肉體要受到來自自身和外界的各種約束以及障礙。心靈依託肉體,一切心念必須藉助肉體來實現,但肉體常常力不從心,不能完全滿足心靈的指令。例如慾望無法滿足、情感無法宣洩、夢想無法實現,等等。於是,作為一個人的第一層衝突就產生了。第二層衝突就是心靈本身的衝突,思想、觀念、情緒、感情等等。這兩種煩惱幾乎伴隨每個人的一生。這種衝突輕則表現為焦慮、煩惱、躁動,中度則表現為抑鬱、瘋狂,重度之下,那個因為對自己本身不滿或者肉體不滿的心靈就會發出指令,讓肉體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自殺,除非是以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相要挾,否則都可以歸結為心靈危機乃至崩潰。一個人要是不願意死,唯一的途徑就是讓外力殺死他。

官員接連自殺,說好的“身在公門好修行”呢?有門學問太缺失了!

所以,心靈的調適對於一個人實在是太重要了。心靈的調適包括對自己本身的認識,例如自己是誰、自己需要什麼、擁有什麼、做得了什麼等,對自我認識的不完全就表現為迷茫、空虛,過度自卑或者狂妄;也包括在內心發生衝突時有一把尺度或者規範來讓矛盾調和,在慾望、恐懼、貪婪等不良因素佔據上風時懂得宣洩、化解和壓制。一個成熟的、健康的人,既可以與外界、他人保持良好的關係,更能與自己保持和諧穩定的關係。

那些自殺的官員,大多已過而立之年。所以,何哥建議那些身在職場的人或者所有的人,都能在過了三十歲之後學一點佛學。相比其他學問,佛學在心靈調適方面,是有著唯一而且高深的方法的。佛學可以教我們什麼呢?佛學可以教我們對治心靈中的貪婪、嗔恨、痴迷、狂妄、傲慢的方法;佛學可以讓我們心靈充滿慈悲;佛學可以讓我們淡泊、高遠,“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業”,不至於被自己並不需要的物慾、情感迷失方向,甚至自掘墳墓,將自己逼到人生的絕路。

那些官員的自殺,不論是對其本人還是其家庭都是一場無法否認的悲劇。但願,這樣的悲劇從此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