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閱讀推薦-《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閱讀推薦-《父母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 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1、學會做孩子的律師

如何真正的尊重和了解孩子

好的關係勝過好的教育,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或者師生關係,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真諦。要培植良好的親子關係,就要從自身出發,改變觀念,調整位置。千萬不可做孩子的“法官”。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我們要對孩子施加影響與教育, 不瞭解其內心世界是無從談起的。而要了解孩子,第一要訣就是要呵護孩子的自尊,維護孩子的權利,成為孩子值得信賴與尊敬的朋友。

優秀的“律師”總是能從自己的當事人角度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當事人” 的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這樣才能打好“官司”。所以,要積極影響孩子,就要先當孩子的“律師”。

如何建立父母的威信

父母的威信決定家庭教育的效率。什麼是“威信”?“威”指的是對原則的堅持,“信”指的是對承諾的信守。

有關專家對父母權威的來源進行了長達四年的研究,認為只要從“來源”出發,注意自己的言行,即可在孩子的心目中建立威信。

父母威信的四個來源:“誠實守信”、“責任心”、“從容的態度”、“善於妥協”。

2、學會做孩子的啦啦隊

如何發現並讚美孩子

發現孩子閃光點,把孩子做對的事情從平凡的生活中挑出來,進行讚揚;讚美要清晰且及時有效,讓孩子明白對錯並將成功歸結於自身努力,要有依據、適度、適量;讓讚美成為生活中的常態,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笑臉、一個動作。小孩子喜歡父母的擁抱、親吻、撫慰或說一些親切的話語,而對大孩子,這一套可能就行不通,這時,你可以採用眨眼、豎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等方式。另外,也可以適量地對孩子比較大的進步進行物質上的鼓勵,比如送一個小禮物,但不能濫用,不能讓孩子輕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

在漫長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正因為如此,所以如何面對失敗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失敗就是指預定的目標沒有達到或者達不到,或是受到打擊或者陷入困境等,父母親應當和孩子共同學會面對失敗和挫折。在挫折面前,父母與孩子是同一條戰壕裡的戰友,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鍛鍊強健的應對挫折的能力。

3、學會做孩子的鏡子

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而人是很難認識自己的,認識自己都是依據他人的反饋而實現的。孩子的自我意識的提升過程就是學習進步的過程,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需要父母的“反饋”作用,也就是鏡子的作用。

如何和孩子溝通

如果能傾聽孩子訴說一次,那麼你與孩子的距離就會拉近許多,同時給孩子傾訴的機會,讓孩子宣洩心中積鬱的情感,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把握懲罰的分寸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其實,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長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遠超出大人的想像。但是,懲罰絕不等於體罰,更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讓你覺得難堪,打擊你的自信心。懲罰是個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

首先父母要保持冷靜,懲罰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變得更好;其次,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讓錯誤不再犯;然後,在父母幫助下讓孩子改正錯誤。

父母閱讀推薦-《父母只做三件事》


第二件事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其中培養人品是最最重要的,毫無疑問,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 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習慣是經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們頭腦中建立起來的一系列條件反射,這種條件反射是在重複出現而有規律的刺激下形成的,並且在大腦中建立了穩固的神經聯繫,只要再接觸相同的刺激,就會自然地出現相同的反應,所以說它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反覆強化的產物。

如何培養孩子的習慣,幾個關鍵點:起點要低,從小事做起;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相互學習共同成長;重點培養人格化習慣。

2、通過培養習慣鑄造人品

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

父母閱讀推薦-《父母只做三件事》

第三件事 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1、是不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是不是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不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不是沒有科學用腦?是不是我們阻礙了孩子愛玩的天性?是不是沒有意識到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

2、如何誘發孩子的求知慾?

興趣、質疑、夢想...............

如需獲取全文,請私信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