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白家橋頭肥腸粉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天色微明爐火熊,橋頭賈客過匆匆。

肥腸湯滾加椒水,一碗銀絲暖融融。

百年肥腸粉 一碗成都味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肥腸粉來自四川成都雙流縣白家鎮,是成都名小吃之一,在當地小吃中的地位不亞於龍抄手、擔擔麵。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時白家鎮橋頭,有挑扁擔售賣肥腸粉的商販,一碗肥腸粉引來食客紛紛。所以 ,對吃貨而言,通往肥腸的道路上,都是兄弟沒有敵人。

好吃的肥腸粉=紅薯粉+肥腸+高湯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不要小瞧了這碗粉,煮這個粉真的很考驗技術,粉軟了沒勁道,粉硬了磕牙。硬是要煮的軟硬合適,入口嫩滑才能稱得上一聲正宗。肥腸粉用的紅薯粉都是純手工揉出來的,這樣出的水粉才能夠有韌勁。出水粉,是技術活,也是力氣活,師傅來自成都,手法嫻熟,敲打出來的粉條粗細均勻。將粉團裝入漏勺,一手高舉漏勺,一手握拳,用力捶打粉團,在打的過程中還要不停地變動位置,使粉落得均勻,不會成團;每漏好一勺粉團,就需要迅速將鍋中的粉條撈出過涼,並泡入涼水保存。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既然要吃肥腸粉,怎麼能少得了肥腸。為了讓大家能吃到這麼美味的肥腸粉,全一流四川廚師團隊,每天早上花費將近3個小時處理肥腸,豬大腸、豬小腸清洗乾淨之後,和大量的豬棒骨放在一起燉煮,煮至湯香濃郁、湯色潔白時就可以了。

如果說正不正宗在於粉,那麼大腸和小腸的味道是一碗肥腸粉兒的靈魂,香不香,綿不綿,是判斷肥腸粉兒好壞的標準。這裡的肥腸,耙、糯、入味,在口中有油脂爆漿,油潤滑喉之感,脈脈春濃。一碗肥腸粉的水平高低全看這肥腸。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常來的食客都說這裡的肥腸粉吃起來麻辣鮮香、後味兒很足。紅薯粉與少許豆芽放入竹漏在高湯氽下,一勺滾燙的骨湯倒入碗中,再放入現切的大腸,香氣立馬沖鼻而來。不管你是老饕還是小饕,絕對躲不過它的誘惑。

肥腸粉的標配,鍋魁切開四個瓣兒

吃一碗肥腸粉,加兩個冒節子,一個牛肉鍋魁,一份拌滷肥腸,這算是標配中的標配了。

與肥腸粉搭班兒的是鍋魁,這似乎是種不成文的約定,賣肥腸粉的小店必有現做現賣的鍋魁。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做好的鍋魁雛形要先用小火浸炸,待色澤金黃時放到兩邊炕至表皮焦脆。但要想吃起來更加酥脆可口、不油不膩,還要放入爐子內烘烤直至餅內的油份全部被逼出才可以。這樣做出來的鍋魁外皮烤的焦酥酥,內裡的肉餡鮮香四溢,肥瘦相間的肉不會覺得膩味。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肥腸的軟糯,紅薯粉的嫩滑,結子的入味,鍋魁的酥脆,用四川話說:要的就是耙溜耙溜的感覺。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如果這還吃不過癮的話,那就再來一份麻辣夠味的龍抄手吧!抄手必然要吃紅油的,皮薄餡大,個大色美,而且肉質非常的鮮嫩,拌上蔥、姜、蒜、花椒、辣椒等,入口麻辣鮮香,濃濃的四川味道。悄悄告訴你,抄手每天都是限量的哦,來晚了你就吃不到這正宗味道了。

其實這家店不單單有肥腸粉和鍋盔,還有高湯加秘製醬料滷好的大腸;麻辣鮮香嫩的口水雞;顏色紅亮、軟糯入口的夫妻肺片;口感爽滑脆嫩的天山蓮子筋(素肥腸);最後再來碗解辣神器,涼涼甜糯的冰粉。這些地道的成都特色美食,一定可以俘獲你的胃。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小店整潔乾淨,總是不乏各路食客的往來與相聚。暖黃色的燈光、綠翠翠的植物、牆上的一句句吃貨名言總想讓人多看幾眼。在這裡約上三兩好友,讓這地道的成都味帶給你味蕾驚喜。

我花了20塊,在鄭州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