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楼市调控政策频出,8月楼市是否「立秋」?

近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发布调控新政,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购买商品住房。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表示,虽然在一系列调控下,深圳房地产市场基本平稳,但市场投机炒作仍比较明显,特别是新房市场,近期出现了企业参与炒房、个人借助离婚炒房、利用商务公寓炒房等现象,对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7月楼市调控政策频出,8月楼市是否「立秋」?

王锋表示,近期一些热点项目以公司名义购房的数量占到了房源总套数的20%以上,部分手握大量资金的买家通过注册公司摇号购房,对刚需形成挤压。

在新政限售措施方面,对于购买公寓,要求自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商品房方面,自取得不动产权利证书之日起3年内禁止转让。

王锋指出,2017年,产权两次转移时间不满3年的住房占二手房总成交量的46%,二手房炒作较为明显。

除此之外,新政另一项重点则是限制“假离婚”,提高首付比例。王锋表示,通过“假离婚”获得首套资格、税费优惠,是造成“假离婚”购房案例增加的原因。

楼市调控将保持从紧态势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7个月,主要城市房地产调控累积次数多达260次,较2017年同期上涨80%。从7月单月来看,全国楼市调控密集程度再刷新历史纪录,合计超过60城市,发布了超过70次各类型房地产调控政策。

房地产调控不是放松而是要继续从紧。此中深意在于:

一是确保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所释放的资金能最大限度地用在刀刃上。

长期以来,“只涨不跌”的房价使房地产企业成为社会资金的最大、最安全的使用方,产生了房地产与其他实体经济部门失衡的结构性矛盾。而且,中国经济一直盛行“房地产工具论”,即经济过热时,严控房地产;经济趋冷时,刺激房地产。时至今日,倘若再走老路,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内部各产业部门失衡矛盾,也会使优化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防范楼市泡沫再次吹大。

近年来,楼市调控取得一定成效,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一定控制,但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以限售、限购、限价、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被称为“史上最严”。

7月楼市调控政策频出,8月楼市是否「立秋」?

在从紧调控下,热点城市房价绝对值仍处高位,部分需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引发当地房价过快上涨。高房价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倘若此时放松调控,不仅之前调控成绩付诸东流,而且房价报复性反弹会引发难以估量的社会效应。

三是着力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可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厚实的“安全垫”。

经济转型升级内涵之一就是摆脱房地产依赖症和土地财政模式。这需降低房地产部门社会资源占有率,理清房地产金融体系,有效实现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可以预期,楼市调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从紧态势。短期在于维持政策刚性,长期在于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后者仍待制度改革深化,包括且不限于户籍制度与土地供应模式改革;租售并举制度可操作性落实;金融信贷政策差异化实施;房地产税改革系统性考虑等。

7月楼市调控政策频出,8月楼市是否「立秋」?

楼市调控不力坚决问责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辽宁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在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参会各城市未来房地产调控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一、加快制定住房发展规划

各地要加快制定实施住房发展规划,抓紧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和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对楼市调控不力的城市坚决问责

各地切实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系统分析当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施策,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市场稳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要严格督查,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再次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