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信号揭开楼市走向,新一轮楼市调控放大招

房地产正迎来一个全新时代,而一切的变化也都源于房住不炒、房子回归居住属性的定位。

近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楼市:这次真的不一样”为题举行分论坛,对房地产、楼市话题展开讨论。这次主题也足以说明大家对楼市变化已经非常明确,而重要的是哪些方面会巨变呢?

三大信号揭开楼市走向,新一轮楼市调控放大招

01

国家对“房住不炒”的重视程度超出以往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谈及当前的房地产行业表示,需要从两方面看现在的市场:

1、政策调控力度和以往经历的政策周期大不一样;

2、行业整体确实到了不同的阶段。

他讲到的一是调控政策,二是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两个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十年以来,在货币金融层面的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实际上把房地产作为一个重要资产的价格承托起来,房地产是多方的因素,但是这次确实是不一样了。那么在新阶段的投资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智,不能再依托过去的老思想和惯性逻辑。

国家对房住不炒落实的决心和力度是空前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

02

不再放任房地产来支撑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房地产以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磨灭,由此也让我们患上了依赖症,过分对投资的依赖必然导致各种不良反应。

如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宏观上已经不缺房了,意味着这个时候如果放任让房地产来支撑经济的发展,这个是不合时宜的,这个阶段已经过了,所以城镇化发展的阶段不一样。

同样说的还是这个道理,这次真的不一样,调控变了,我们对房地产的依赖性也要变。在我们接受放低经济增长速度更重质量的前提下,房地产必然不能任由其发展。

03

买不起房是常态,住得起才是根本

香港瑞安集团罗康瑞表示,现在在香港的年轻人基本上没办法买得起房子了,现在开发商做到15平米还要卖几百万,那15平米怎么住呢?所以我相信我们大陆不会走向这样。但是怎么去做好长效机制?现在我们国家有房子的人还是很多,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积累财富的一方面,那怎么去平衡呢?市场的改变现在刚刚开始。

未来买不起房的人可能还会很多,但是肯定不能买不起房就完事了,而应该在落实房住不炒的基础上,让大家不再为住房发愁。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下,我们将会满足更多的买不起房的人有房住。这才是根本,降房价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让大家有房住。

三大信号揭开楼市走向,新一轮楼市调控放大招

新一轮楼市调控都有哪些大招?

3月份以来,已有10多个城市出台了新一轮的楼市调控新政,内容涉及限购、鼓励和保障公积金贷款、摇号购房、扶持刚需买房等。

业内人士指出,在“分类调控、因城施策”这一基调的指引下,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调控力度不断加强。在加强各城市分类调控的基础上,房地产市场的长效发展机制开始发力,显著表现如住房租赁市场建设提速,中央及各地政府正在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些都有助于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则表示,通过对各房地产政策系统分类研究,几个关键的字眼集中在“限购”“户籍”“贷款”“稳定”“调控”“共有产权”“租购并举”“租售同权”“房地产税”等。具体来看,调控政策共性集中在土地、租赁、税收、保障、金融等5个方面。

克而瑞研究指出,长效机制的目的是既要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又要保障居民住有所居。长效机制应当长期发挥作用,从而规避房地产市场短期内大起大落。

2018年,房地产长效机制将由理论层面进入实践层面。长效机制的出台将逐渐纾解经济增长与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矛盾,抑制房地产泡沫,实现房地产市场长期达到“持续、平稳、健康”的目标,实现住有所居。

克而瑞认为,未来3~5年长租公寓的兴起、集体土地的入市以及去年大热的共有产权住宅政策,势必会对市场供需、房价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三大信号揭开楼市走向,新一轮楼市调控放大招

集体土地租赁房来了,房价会降吗?

近日,北京传来的消息: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这4家银行,作为集体土地租赁房长期贷款政策的首批试点,完成具体贷款方案的出台。

大家都知道,盖房子烧钱,特别像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这种回报周期长的项目,更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投入,否则想法再好,也只能落在纸面上。

而现在,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得到了四家银行支持,这就意味着不缺钱了,钱落实了,下一步就是让政策真正落地!

可能有人会说,集体性租赁住房又不对外销售,所以并没什么用。价格低廉的集体性租赁房对现有商品房价的冲击将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大量的集体性租赁住房将减少商品房的客户需求,并压低市场租金,进而抑制房价。

其二,大量低价高品质的租赁性住房出现,也会压低市场的房租租金,而租金走低也会间接抑制市场二手房房价的走高。

其三,在银行眼中,与租赁型租房比,价格高企的商品房将成为高风险资产。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大量的租赁房入市和租赁时代的到来,自住商品房需求将相应减少,房价也将遭遇重大狙击。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再次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