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邊 景 昭

生卒年不詳

字文進,沙縣興義坊(今鳳崗鎮)人,祖籍隴西(今甘肅),為明初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家。明成祖永樂(1403-1424)間召入京師,值武英殿,為宮廷作畫。至宣德(1426-1435)間仍供奉內殿。他為人夷曠灑落,博學多才,能詩,善畫,尤長寫禽鳥、花果。其畫勾勒精緻,有筆有墨,敷色豔麗而沉著,描寫花之嬌笑,鳥之飛鳴,葉之正反,皆神采栩栩如生,謂宋元以後第一人,是明代早期院體派花鳥畫開山鼻祖。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邊景昭像, 蘇文 繪

一代院體花鳥畫宗師邊景昭

中國花鳥畫在唐代已經成熟,並形成獨立的畫科。五代出現了“徐”“黃”二體,宋代花鳥畫達到了新的高峰,“黃家富貴”一路寫實畫風占主導地位。

自1126年北宋遭“靖康難”,政權南遷浙江臨安(今杭州)後,中國的繪畫中心南移。從此150年間的浙江杭州,既是南宋李、劉、馬、夏院體山水畫派興盛,也是曾在北宋取得很高成就的院體工筆花鳥畫繼續興盛的時期。元滅南宋後,其翰林圖畫院畫家主要散落三處,一是臨安,二是松江,三是永嘉(今浙江溫州)、福建和廣東沿海一帶。從此南宋院體畫家們在這些地方傳藝授徒。但因元代趙孟頫強調“古意”力排南宋近體,故南宋畫院的後傳弟子們大多不甚聞達。明滅元,朱元璋不喜元代文人畫風而提倡唐宋風格,於是那些後傳弟子們有了藝術發展的新機遇。來自福建沙縣的邊景昭即為其中之一。

邊景昭的出現,對工筆花鳥畫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放棄了元代王淵、錢選的樣式,直接師承宋人,在構圖、技法、題材等方面都有所繼承和發展,對其後以林良、呂紀為代表的明代花鳥畫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明 邊景昭 竹鶴圖 軸 絹本設色 180.4×11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邊景昭的畫遠宗五代黃筌,近承南宋院體,開創了明代院體花鳥畫的新風格。他繼承和發展了南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畫風嚴謹細膩,其作品工整清麗,筆法細謹,賦色濃豔,高雅富貴。邊景昭的墨線氣力十足,變化豐富,精謹細微,柔韌相宜。他精畫禽鳥、花果。深入生活,體察細微,注重物象的形神特徵,其筆下的花鳥,飛鳴之態均豔麗生動,工緻絕倫;其藝術追求既承繼宮廷花鳥畫的傳統特色,又摻入了明代皇室平民化的貴族品味,在取材、立意、構圖、筆墨、格調等方面都有所反映,開創了明代院體花鳥新風。

既然邊景昭是院體畫家,那他在宮廷畫院中地位如何呢?

據《常州府志》記載:蔣“永樂間徵入京師,時以趙士鐮虎、邊景昭翎毛,並子誠人物為禁中三絕”。景泰朝任閣臣的蕭巍亦詩曰:“宣德年間邊景昭,彩色翎毛稱獨步”。可見早在永樂年間,邊景昭就因其擅畫翎毛鳥羽,而在宮廷畫院中位列“禁中三絕”。關於邊景昭的畫技,明韓昂《圖繪寶鑑續編》中對此有論述:“邊景昭,隴西人,善翎毛花果,花之嬌笑,鳥之飛鳴,葉之正反,色之蘊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墨無不合宜,宋元之後,殆其人矣。”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明 邊景昭 花竹聚禽圖軸 155×99cm 上海博物館藏

宣德至弘治間的吳寬(1435-1504)所著《鮑翁家藏七十七卷》中有詩曰“藝苑閒評到葦齋,一時邊氏是朋儕”句。葦齋是“永樂中徵入畫院”的宮廷畫家範暹的號,其畫為當時“館閣爭相器重”(《明畫錄》卷六),《圖繪寶鑑續編》說其“工花竹翎毛,人多尚之”,《畫史會要》卷四亦從其說,《太倉州志》卷一三說“逞藝精,負鑑賞,一時愛重之”,《水東日記》卷四說其“善花鳥,有談論”,說明範暹是一位永樂朝卓有成就的花鳥畫家,而“一時邊氏是朋儕”,表明了永樂朝的邊景昭與範暹是平起平坐的同輩,亦佐證了永樂朝時的邊景昭花鳥畫影響之巨。

另外,邊景昭不但有“絕技”之謂,還有“當代邊鸞”之盛名。解縉《送邊文進歸閩》詩云:“當代邊鸞最得名,幾回待詔話西清。春風作伴歸鄉郡,若見房山為寄聲”,其中將邊景昭與唐代開創花鳥畫這一畫科的邊鸞作比,飽含了解縉對邊景昭花鳥藝術的深深欽服。而“春風作伴歸鄉郡”正說明永樂年間的邊景昭藝術才情勃發,正是其前途最春風得意之時。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明 邊景昭 王紱 竹鶴雙清圖軸 紙本設色 109×46.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邊景昭善繪仙鶴,其中有一幅《竹鶴雙清圖》有著很高的藝術水平。該作落款自題“隴西邊景昭同孟端王中書為誠齋寫竹鶴雙清圖”——孟端王中書,即當時的書畫大家王紱(1362-1416)。王紱號稱明朝“墨竹第一”,是吳門畫派的先驅人物,明成祖時任職中書舍人,因其惜墨如金,被時人詩評為“舍人風度冠時流,筆底江山不易求”,而王紱甘願與邊景昭合作一圖,也可從側面說明邊景昭畫藝之高超拔塵,成一時之選。

一般人看來,在文人官宦們的眼裡,宮廷畫家只不過是畫工畫匠而已,與畫工畫匠們交遊,顯然有失這些清高的文人官宦們的身份與面子。但是,明代宮廷畫家的生存狀態卻並非如此,尤其是在永樂(1403-1424)至正德(1506-1521)這近120年的明代宮廷繪畫黃金時期——由於明朝並沒有設立獨立完備的宮廷繪畫的機構,畫家入宮最主要的方式並不是通過考試,大多是靠舉薦、徵召人宮成為宮廷畫家,而舉薦這些宮廷畫家的人員大多都是官員,故而入宮後他們之間仍會有交往。而一旦某位宮廷畫家由於受到皇室青睞,自然也會引起其他官宦對這位宮廷畫家的另眼相看,所以越是畫技高超、名聲顯赫的宮廷畫家,與其交往的官宦也就越多,且身份地位一般也較高。宮廷畫家與士大夫間能夠交遊,還有一個不同於以往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明代宮廷畫家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可以說他們本身也是文人——《閩書》中就曾言邊景昭本人即“博學能詩”。

既然如此,那麼邊景昭在文人群體中人氣如何?

可謂“如日中天”。

上文提到的那位直呼邊景昭為“當代邊鸞”的解縉,不僅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還是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並主持編纂了中國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可謂官宦集團金字塔最上層的士大夫。如此地位的士大夫,不僅與邊景昭交遊,還為其歸鄉特地寫來送別詩,足可見邊景昭永樂年間于禁中風頭之勁。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明 邊景昭 三友百禽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現存明人詩文集中可知,邊景昭與江西的解縉、胡廣、周孟簡;浙江永嘉的黃淮及福建老鄉高棣、鄭定、楊榮等人都交好,這些人基本都是當時學界、政界的風雲人物。

邊景昭與解縉、胡廣、黃淮等人的交情,從他們為邊景昭永樂四年回福建老家所寫的送別詩文中可以得到集中體現。解縉、胡廣、黃淮三人的送別詩文都完整地保存在他們的詩文集中。胡廣的送別詩文題目是《送邊文進序》中稱:“晉唐以來善畫之士有名於載籍者,至今幾三百人而已,今之畫士求超然可以上下於古人者,亦才數人耳,餘得邊文進,蓋其一焉。……文進每圖一禽一鳥,狀其飛鳴倪啄之態,曲盡其妙,蓋其心神融會,致思精巧,得古人之高韻,故能如此。餘知異時論名畫與薛稷、郭鷂、黃筌、崔白輩同稱者,文進將必不能遺也。”解縉還在《送邊文進歸閩》中直呼邊景昭“當代邊鸞”。而黃淮的《送邊文進還鄉》更是直接詩讚其:“畫師滿眼如公少,贏得聲名海內傳。”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明 邊景昭 杏竹春禽圖軸 153.1×88.2cm 上海博物館藏

宮中風靡,士子追捧,我們不免要問了:“邊氏花鳥”的影響力到底多大?

答案是: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邊氏花鳥的影響都很大。

首先,邊景昭影響的第一人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寶繪冊》中說:“國初邊景昭有八節長春之景,當時御筆亦多仿其意,於令節賜大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宣宗主動仿邊景昭的畫並將其作為賞賜在節令之時贈與大臣,這就相當於統治階級對邊氏花鳥畫法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推廣,收效必然甚偉。其次,受影響者為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林良 ,《廣州府志》記載:“時復繪花草,曲盡其妙。雖祖黃筌、邊景昭,然榮枯之態,飛動之勢,頗有心得,遂成一家。”今上海博物館藏《山茶白羽圖軸》的白雉工筆重彩法,是風格接近邊氏的代表作,廣東省博物館藏《松鶴圖軸》的畫鶴造型亦淵自邊氏。再次,受影響者為成化、弘治年間人稱“明朝花鳥畫第一人”的呂紀,他在初期即是宗法邊氏花鳥畫法。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明 林良 山茶白羽圖軸 152.3×77.2cm 上海博物館藏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呂紀 雙雉圖軸 128.4×84.9cm 上海博物館藏

此外, 據《閩書》、《沙縣誌》等記載,邊氏的家族及其弟子繼承邊景昭的畫風者眾多,僅在他的家鄉就形成了“邊景昭畫風”的群體,如邊楚芳(邊景昭長子)、邊楚善(邊景昭次子)、張克信(邊景昭女婿)、俞存勝(邊景昭甥)、俞奇逢(存勝後嗣)、俞必興等。這是邊景昭畫風對宮廷外的影響。

對於邊景昭院體花鳥畫對明代宮廷的深深影響以及與唐宋傳統的有機聯繫,宣德進士徐有貞《題邊文進花鳥》一詩意味深長,詩曰:“邊公花鳥冠當時,內苑皆稱老畫師。留得宣和遺蹟在,令人披玩動哀思”。

被明朝宮廷奉為一代院體花鳥畫圭臬的邊景昭,自福建走出,一朝踏入宮中畫院,便以一手宋代院體風格,開創有明一代宮廷院體畫新局面,將“花之嬌笑,鳥之飛鳴,葉之正反,色之蘊藉”描繪得精謹細微,柔韌相宜,乃至影響了後世諸如林良、呂紀等一大批傑出畫家的畫風與創作,實在是居功至偉,實為閩人永恆之驕傲。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明 邊景昭 四喜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桑蓮居|邊景昭:當代邊鸞最得名

關於邊景昭的相關歷史記載

▎摘錄自畢崇旭《明代畫家邊景昭身份略考》

現存資料對邊景昭的生平提及不多,其家世亦無從考證;儘管資料不少,但有些材料經過輾轉傳抄,不免有大同小異之處。為了較全面地提供關於邊景昭的生平材料,本文儘量全文摘錄。這些資料經過統一編排以後,大致能夠說明邊景昭的歷史狀況、藝術成就、社會地位和界內影響,以及明清以來一些文人、畫家對邊景昭所持的不同態度。為了較全面地提供關於邊景昭的生平材料,現將關於邊景昭的有關歷史資料編列如下:

1.邊景昭,字文進,夷曠灑落,博學能詩,精花果翎毛,宣德間召至京師,授武英殿待詔。子楚芳、楚善,並世其業。楚芳佔籍錦衣。至其婿張克信、甥俞存勝,亦能之。鄧文明、羅績、劉琦、盧朝陽俱邑人,善翎毛,工巧處,間似景昭。——《閩書》

2.邊文進,字景昭,隴西人,授武英殿待詔,畫禽鳥精妙,宛若生動,敷色汕然,毛羽並佳,幾希大雅,致自不俗,是一時高手。——《詹氏小辨》

3.邊文進,字景昭,隴西人。花果翎毛工緻過殷氏。授武英殿待詔。今所傳紅綠大著色者,皆贗本,不足觀。——《畫史會要》卷四

4.邊景昭,隴西人。善翎毛花果,花之嬌笑,鳥之飛鳴,葉之正反,色之蘊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墨無不合宜,宋元之後,殆其人矣。迄今人爭購之。其子楚祥,雖不及父,工緻猶過殷氏焉。——《圖繪寶鑑續編》

5.邊文進,字景昭,隴西人。宣德年間供事內殿,甚得主眷。其所繪花卉翎毛,極其工緻,與呂紀齊名。子楚祥,能世其業。——《無聲詩史》卷二

6.邊文進,字景昭,隴西人。博學能文,宣德中被徵,官武英殿待詔。花果翎毛,妍麗生動,工緻絕倫。或謂字文進,名景昭,沙縣人。子楚祥、楚芳、楚善,俱能傳父法。——《明畫錄》

7.邊景昭,沙縣人。怡曠灑落,博學能詩。精花果翎毛,宣德間召至京,授武英殿待詔。子楚芳、楚善並世其業。婿俞存勝得其粉墨法門,遂為沙陽畫家宗祖。——《延平府志》

8.邊文進,字景昭。善繪事,尤精於花鳥,其於花之嬌笑、葉之正反、鳥之飛鳴、色之蘊藉,殆第一人矣。子楚芳,亦善畫花果翎毛,後佔籍錦衣。——《福建通志》

9.邊景昭,興義坊人。怡曠灑落,博學能詩,尤精繪事,著色滿紙,經久不變,備極花鳥情態。宣德間召入文思院,直謹身殿待詔。子楚芳、楚善,並世其業,名聞於時,佔籍錦衣。婿張克信、甥俞存勝,得其粉墨法門,遂為沙陽畫家宗祖。——《沙縣誌》卷

配圖主要參閱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