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凌晨三点,兰州市政巡查员赵兰生已在路上

本文转自: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首席记者张学江

「记者体验」凌晨三点,兰州市政巡查员赵兰生已在路上

赵兰生记录巡查情况

「记者体验」凌晨三点,兰州市政巡查员赵兰生已在路上

赵兰生在马路上巡查

8月12日,凌晨3时,夜阑人静。

兰州的街头,凉风沿河吹拂,黄河水在遥远的夜灯下泛着金色波涛,这座城市连同他的市民都沉浸在香甜的梦乡之中。

就在此刻,兰州市政工程服务中心东岗设施管护所巡查员赵兰生,像往常一样出门了。 赵兰生驾驶着一辆黄色的皮卡车,拉着井盖、警示锥等设施工具上街巡查。每当发现路面破损、坑槽、井盖缺损等情况,他都会拍照上传单位信息平台,并在第一时间安排修补。

风雨无阻,5年如一日,在赵兰生管辖的每一条道路,都布满了他的足迹,留下了他的汗水,每天行程都在260公里以上……

8月12日凌晨3时许,兰州晨报记者跟随赵兰生,上街体验了一名市政巡查员的一天。

1 凌晨3点的市政巡查员

夜凉如水,凌晨的兰州,高大的建筑和橙黄的街灯,都笼罩在淡淡的烟岚之中,街头空空荡荡,偶有车辆疾驶而过,在静夜里传出履带摩擦地面的声音,像梦境一样绵软悠长。

一辆标有“市政巡查”字样的黄色皮卡,行驶在城关区的街道上,成为这座城市后半夜独特的风景。

车内,58岁的赵兰生精神抖擞,一边凝神开车,一边注视着前方及两侧道路情况。每当发现路面坑槽或井盖缺损迹象,他便立即停车,打开陪伴多年的手电筒,在现场俯身仔细察看,并用手机拍照上传图片、上报大致情况。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描述,分分钟搞定,随后又匆匆驾车前行,继续下一个点巡查。

这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市政工程工作人员。在他的手机储存卡里,不仅有专业的线人,还有多个工作群,随时对辖区路况信息实时上传。不到2分钟,另一头负责平台的养护科联络员便给予回复“收到”。

3时04分:东岗货场新路北段,人行道天桥北侧约30米处,有道路下沉拥包,面积约10平方米。

4时04分,团结路对面黄河堤岸方箱涵正常。

4时39分,东岗西路(广场东口东行车站以东约30米处)道路坑槽,面积2平方米。

4时47分,东岗西路兰州饭店对面,由西向东车道,道路坑槽面积6平方米。

5时00分,东岗东路烂泥沟桥东侧,道路下沉面积2平方米……

赵兰生的微信上,存满了这样的工作简报,每条信息都记录着准确时间、地点、道路病害情况并配有现场图片甚至视频。

6时许,他进入雁滩路地界巡查……

7时许,返回单位。他烧水泡茶,稍事休息后,又投入紧张的书面记录和联络处理工作。

9时前,在单位签到后,开始一天的日常工作。因为他是管理科科长,还肩负着很多管理工作。待单位办公室工作忙完后,他再次上街巡查,深入现场,并负责落实凌晨巡查维修进展情况。从上报道路病害到维修,都在6小时以内完成,路面大修需要晚上作业除外,这中间需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安排、领料、装料、路面协调等环节。

2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

“定西南路、红星巷、排洪路、东岗西路这几条路段餐馆多,下水井容易被油污堵塞,东岗路全线是轨道交通1号线、火车站东路,这些路段路面破损较多,主要是工程车辆和重车较多,压损严重。桃树坪、东坪大道、雁滩一些路段人行道和道路问题较多,尤其夏天天气热,路面柏油被晒化,容易形成拥包,行人不注意容易摔倒……”

对管辖区域情况,赵兰生如数家珍。

凌晨3时,从平凉路到东岗镇双向来回巡查,下午还要去桃树坪、进入榆中地界的东坪等路段。赵兰生说,“每天巡查路线都不重复,最远的支干道也要保证两天去一次,市政道路设施完善是行人出行、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赵兰生在巡查的辖区,每天至少要走260公里路。除了开车外,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或者小巷道机动车无法进入的情况下,他就骑自行车或徒步巡查。

他的领导梁涛说,赵兰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也是一个高度敬业的人,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精益求精,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被同事们广泛称道,苦活、累活总是抢在前,每天早起,坚持下基层,现场工作成习惯,连续奋战无怨言,不计个人得失是他工作的“真实缩影”。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不论严冬还是酷夏,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3 市政工作就是“永远在路上”

有人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精就是不简单。赵兰生作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市政人员,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凝聚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他曾经是一名军人,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性。1981年,他到地方参加工作,至今已39个年头。参加市政工作以来,他了解了做市政工作的苦与乐,也让他深感市政人员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时刻都不能松懈的重大责任。

用赵兰生的话说,市政工作就是“永远在路上”。

在他的车上,经常拉着井盖、警示锥等工具和设施,如果在巡查中发现问题,他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能在现场解决就会现场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即上报平台。如果安全隐患较大,他就会放上警示锥,并联系维修人员。

2018年7月以来,兰州市区多次强降雨,防汛工作任务艰苦,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考虑到赵兰生平时很辛苦,也想让年轻人多承担一些,应急小组名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单位也没有通知他。但赵兰生每次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立警示标志,帮忙打开井盖排水,在大雨中一忙就是几个小时……“工作是大家干的,这是大家的事情,就像一个家里一样,我有经验,我更应多分担些,多尽些责任才对。”赵兰生说。

因为长期在外跑现场,无法按时吃饭,单位领导和同事都知道赵兰生有胃病,经常关心他的健康,叮嘱他按时吃饭,就连食堂的两位大姐也常常抢时间让赵兰生尽可能吃到合口饭菜再上路工作。这一切都让赵兰生心里暖暖的。“领导关怀、同事友爱、家人支持、亲友理解,这是我最大的动力,舒畅的工作环境让我工作起来有劲,现在的我很知足,我不能没有担当和责任。”赵兰生说。

4 “工作敬业到没有‘朋友’”

“工作敬业到没有朋友”,这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触碰到了赵兰生的痛处。不过相比工作获得的成就感而言,赵兰生觉得有失有得,虽然牺牲了个人的时间,但工作带给他充实和快乐,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人们的出行安全。“我的工作做到位了,市民和车辆出行安全有保障了,这就很值嘛!”亲友聚会、同学聚会,他都顾不上参加或者参加到一半离开是常有的事,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一接到线索,他就匆匆赶赴现场去了。

“你干着多大的事业,居然这么忙?”有些亲友起初不理解,觉得他太“工作狂”,后来,亲友们慢慢懂得了他所做的一切,也开始支持他的工作,甚至从一看到路面破损、井盖破损等情况,便第一时间给他发信息或打电话反映。

赵兰生的妻子是一名园林工作人员,几年前因病退休。三个月前买菜时不慎摔伤骨折,住院期间都是女儿照顾,赵兰生想去医院陪护,结果被妻子和女儿劝了回去:“你把工作干好就行了,不要操心家里。”“说真的,欠妻子和女儿太多,但她们总是说我工作干好了就是对她们的一种回报。”赵兰生说。

不过,妻子起初对他起这么早出门巡查颇有抱怨,他早起时影响妻子休息,晚上一回到家里,手机也响个不停,不是微信提示就是来电,全是工作的事儿。后来,妻子见他这么执着,这么投入,也就慢慢理解了他,还发动亲友一起为他提供市政方面的线索。

凌晨上路巡查的赵兰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说,这头是他在巡查,那头是24小时值班的联络员,还有时刻关注城市出行安全的热心市民、一起努力的同事、支持他关怀他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凌晨3时出门,在忙碌的巡查中,不知不觉就会迎来早晨的第一缕曙光。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张学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