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輕奢品牌排行榜

2018輕奢品牌排行榜

輕奢,在英文中通常被稱為Accessible luxury或者Affordable luxury。對於輕奢的定義,雖然各家說法不一,不過,所有描述的重點在於:瞄準中產階級、定位廣泛、價格合理。輕奢侈品的誕生,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市場結構也趨於完善和優化,這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商品基於人的需求得以存在,並有著自身的界限和範圍,在人的思維認知之下,其效用被給予了一種表面性的客觀價值,從而被特定的人群以一定的思維普遍接受。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人們的追求會超越物質的實用性,甚至是超越物質層面的欲求,傾向於將更多的錢和時間消費在無形的價值上,從而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

傳統的奢侈品一開始就是為那些處於富裕階層的少數人而誕生的,當傳統的奢侈品大牌將不斷龐大的中產階級人群拒之門外時,也意味著其生存空間具有了一定的侷限性。如今,各方面的形勢都在變化,擁有數百年曆史的奢侈品品牌難以獨善其身。奢侈品行業與GDP增速顯現出趨同性的特點,從1994年到2016年,奢侈品的兩次負增長分別對應著當年全球GDP增速降低或負增長。而新一代消費者又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去Logo化,他們更願意為品質和個性化的消費買單。加之,互聯網的普及使得信息交換加速,極大促進了時尚理念的同步,消解了所謂“奢侈”的神秘感,人們對大品牌少了盲目的崇拜,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較之以往,更多了幾分自主與理性。在奢侈品出路艱難的情況下,“可負擔的奢侈品”應運而生。輕奢侈品從一開始就有著自己獨特的客戶定位:年輕化、收入達到中產水平。其兼具高質、低價的特性,迅速籠絡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

輕奢侈品成功拓展出了一片新的市場,填補了奢侈品和大眾消費品之間的市場空間。可以說,它的出現不僅是經濟環境變化下傳統奢侈品另闢蹊徑的一種自救方式,也是各品牌面對消費者需求變化順勢而為的“成果”。

輕奢侈,價格從來不是至勝法寶

輕奢侈品在設計上具備一定的設計感,在品質上具有奢侈品的質感。當然,與奢侈品相比,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價格。儘管如此,那些著名的輕奢品牌並非是靠打價格戰而得以成功的。

作為輕奢品牌的鼻祖,Coach的品牌發展歷程並非一帆風順。當面臨LV、Gucci等品牌的威脅時,Coach推出了“唾手可得的奢侈品”(輕奢)這一定位, 鎖定美國處於頂端的20%的家庭,而在當時,其他歐洲品大概只鎖定了3%。Coach的定位與發展帶動了整個輕奢行業。當越來越多的品牌擠佔輕奢侈品市場時,Coach不再以品質、設計吸引顧客,而是利用折扣優惠留住客戶。在逐漸失去品牌定價權、銷售額持續下滑後,Coach意識到了戰略上的錯誤,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為現代奢華,削減促銷活動,並花高價挖來有多年奢侈品從業背景的Stuart Vevers來主持設計工作。Vevers最終成功革新了這個沉睡的英倫品牌,使之成為輕奢品牌的典範。

與大眾品牌相比,輕奢品牌面向的消費群體仍然較為小眾,經歷數度沉浮的Coach用事實告訴我們,無論何時都應堅守自己的定位。唯有精準把控細分市場,保證優良的品質和推陳出新的獨特設計,才能在輕奢行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無論是一線品牌的轉型,還是平價品牌的高端化,在輕奢侈品的戰場上,價格永遠不是決勝的關鍵。

2018輕奢品牌排行榜

讓消費迴歸理性

每個傳統奢侈品牌的背後都有各自的文化積澱、不同的人文歷史和歷史環境。可以說,是時間成就了奢侈,讓品牌具有了豐富的文化附加值和與眾不同的氣質。輕奢侈品有著奢侈品的“基因” ,儘管它不需要像奢侈品那般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但輕奢侈品同樣代表了一類人對於高品質的追求和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人們對於某種品牌的鐘愛,更多始於對品牌氣質的迷戀與尊崇,並期許將這種氣質附載於自身。

其實,無論是奢侈,還是輕奢侈,重點都在於人們的認知及其相關的消費理念。在中國人眼裡,“奢侈”二字等同於浪費、揮霍、貪慾,即便如此,大部分人還是選擇為面子買單,因為這些品牌已成為社會地位和身份的一種象徵,中國也由此成為了奢侈品消費大國。對於大多數中等收入的人群而言,豪擲千金去擁有心儀的奢侈品是超出其經濟能力範圍的。而對於收入水平更低的人而言,即便是“可負擔的奢侈品”亦是無法作為日常消費品來承受。對於與自己經濟能力嚴重不匹配的高消費行為,即便購買的對象是輕奢侈品,在某種程度上也屬於一種無法負擔的“奢侈品”。

非理性的執迷,信貸系統的不斷髮展,催生了一群隱形貧困人口的產生。無論是想要追尋一種品質生活,還是為了滿足單純的虛榮,或者是某種社交需要,都應在理性、適度的範圍內,這才是對生活該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