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影視公司觀察,「看片投資」已成過去式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作者|漢尼拔叔叔

暑期檔接近尾聲,2018年也過去大半,受到個別事件以及稅收新政影響,不少中小級別影視公司正面對著關門倒閉的窘境。至於那些影視行業裡的領頭羊,似乎也並沒有好過到哪裡,有的正努力維持正常運轉;有的沒躲過政策風險,影視項目暫被擱淺;有的公司股價則跟著電影熱度坐過山車,暴漲暴跌;還有剛剛放出收購新麗消息,就破發的閱文集團。

根據文娛商業觀察的市場調研顯示,16家樣本公司中,除了橫店影視之外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股價下跌,其中歡瑞下跌近7成,此外幾家也都顯出主線業務疲軟的狀態,且隨著影視公司所持股權的減持、拋售,潛藏已久的行業泡沫逐漸暴露,如何升級主線業務,成為幾大巨頭亟待解決的戰略方向。相比之下,像北京文化這樣以投資、出品、發行為主要業務的影視文化公司,股價很容易隨著投資電影的成功而水漲船高,但《我不是藥神》熱度褪去,北京文化股票下跌,似乎也暴露了影視圈的一些潛在問題。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電視劇政策風險不可控,影視公司受影響

以電視劇為主線業務的歡瑞世紀,從被證監會調查到頭部劇被撤檔,這一年可謂命途多舛,。其花費1億元從星匯天姬買下劇本使用權,以及電視劇、網劇永久改編權的大IP《天下長安》,邀請到張涵予、李雪健、舒暢等演技派演員加盟,加上服、化、道上大量的資金投入。《天下長安》整體耗資不菲。但該劇突然撤檔並且面臨刪減,給公司造成很大沖擊,甚至影響後續的開播。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歡瑞今年另一部熱播劇《天乩之白蛇傳說》,是在去年以3.3億將網絡獨家播放權授予愛奇藝。所以按照歡瑞世紀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在4800 萬元~5200 萬元,而去年同期虧損3963.4 萬元,同比增長221%-231%,那麼大部分收入來源仍為劇集和藝人經紀的主線業務。

今年下半年,歡瑞的儲備影視劇《盜墓筆記2》、《封神》、《錦衣之下》、《秋蟬》、《天下長安》將會為歡瑞帶來部分收益,加之今年歡瑞旗下籤約藝人增長,預計在年底達到50人左右,隨著藝人經紀收入增加,有可能會實現止損。

經歷股票下跌,補拍《巴清傳》的唐德影視,上半年營收1.86億元。雖然營收同比增長99.7%,但其中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巴清傳》的海外電視播映權的轉讓收入,以及電視劇《戰時我們正年少》、《東宮》版權轉讓收入和電視劇《脫身》聯合攝製分賬收益。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除了《巴清傳》要重新“處理”,唐德今年還有《東宮》、《阿那亞戀情》、《北部灣人家》已進入後期製作階段。電影還有《深空法則》已進入後期製作;公司參與投資的電影《日記》正在拍攝中。電視綜藝方面,有《築夢中國C計劃》和《聲音治癒館》等正在開發中。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2018年唐德計劃投資、拍攝的電視劇、電影項目

國內影視製作遇到政策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明星主演影響劇集播出的尷尬事情也有發生。但堅持主線業務發展,研製高質量的爆款劇集,同時拓展藝人經紀,提前預估風險,才能減小風險帶來的影響。

主線業務下滑,投資收益來支撐

影視股集體下跌,電影行業巨頭也未能倖免,尤其前段時間處在輿論風口的華誼兄弟。2018年上半年華誼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22931.69萬元~25942.41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28.5%-158.5%,其中《芳華》與《前任3:再見前任》為華誼貢獻了18.6億元的票房收入。

雖然華誼兄弟的盈收數字亮眼,但實際上卻是九年來最尷尬的成績。在扣非淨利潤代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方面,即核心競爭力。華誼業績如同過山車一般,2014年華誼半年扣非淨利潤3269.81萬元,相比於2013年的1.49億元下降77.99%;2015年半年扣非淨利潤2.01億元,相比於2014年又增長了417%;2016年扣非淨利潤相比於2015年下降65.46%;2017年又增長了44.27%,數據的漲跌既反映了影視行業的大小年,也反映了華誼電影作品的不規則狀態,即主線業務出現問題,需要依靠遊戲等方面的投資收益來維持,間接證明了泡沫的存在。

在華誼發佈的第六季“H計劃”中,下半年有徐克導演的狄仁傑系列電影《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找到你》、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還有“鬼吹燈”系列電影《雲南蟲谷》。在國際領域有是枝裕和的金棕櫚之作《小偷家族》,還有《22英里》和《驚濤駭浪》。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未來一年,華誼還有管虎導演的戰爭片《八佰》,馮小剛的《手機2》,非行導演的“鬼吹燈”系列電影《龍嶺迷窟》,李蔚然導演的《陰陽師》,陸川導演的《749局》,陳正道的《循環》,以瀧田洋二郎的《聞煙》、以及田羽生、潘安子等導演的新作。電視劇方面,華誼參投了《好久不見》、《七月與安生》、《邊境》、《絕密者》、《孤獨之生死營救》等。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除了影視劇作方面的投入,華誼還在建設影院和電影小鎮。今年《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的首映禮就是在蘇州的華誼兄弟電影小鎮舉辦,雖然沒有當年東方影都邀請小李子那般豪氣,但也是接著徐老怪的片子和諸位明星,給自己的線下娛樂佈局做了宣傳。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與華誼一樣通過投資收益拉動業績的還有光線傳媒,光線上半年淨利潤20.4億元-21.4億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4億元淨利潤增長409%~434%。但在報告期內,光線有拋售所持新麗傳媒的股份,大幅度拉動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約為18.7~19.1億元。刨除這部分投資收益,光線2018上半年扣非淨利潤僅為1.03~2.7億元,同比下降50%,這也就意味著光線的主線業務遇到了危機。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光線的2018年上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光線確認收入的影片有《熊出沒.變形記》、《唐人街探案2》《大世界》、《英雄本色2018》、《金錢世界》等9部電影,這些電影要麼票房成績不佳,要麼不是自己主控的項目,所以整體收益並不樂觀。再加上丁晟聯合多家投資出品方手撕光線,讓光線再次遇到品牌危機。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今年上半年,光線有6部電影上映,累計票房50億元。但是這50億中,萬達出品的《唐人街探案2》佔到約60%,按照公司投資比例分配,光線可以從這部影片的營收中獲利3700萬元~4800萬元。 從儲備項目來看,光線的影視項目達到60多個,其中包含《三體》和《悲傷逆流成河》等不知何時能夠與觀眾見面的作品。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光線儲備電影項目

當前影視行業正處於敏感時期,或許光線也早早意識到了影視行業的不確定性,於是增持貓眼,發展互聯網宣發,提升電影票房;同時還砸百億資金到實景娛樂上,從2014年開始建設中國電影世界項目,邁出與華誼一樣的步子。

電視劇與電影兩方面綜合實力都很平衡的華策影視,上半年受政策風險似乎較小。在最新公佈的2018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中,華策上半年預計實現淨利潤2.47億元至3.16億元,同比變動-10%~15%。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規模持續擴大,預計經營活動產生的淨利潤同比有所增長;同時因非經常性損益減少、股權激勵攤銷費用增加等因素綜合影響,預計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華策的內容分佈相對均衡,電影方面有參與投資、宣發、推廣《勇敢者遊戲》、《南極之戀》、《祖宗十九代》和《瑪麗與魔女之花》,主投主控的畢贛第二部長篇《地球最後的夜晚》是集結湯唯、黃覺、張艾嘉等演員,並且入圍了戛納一種關注單元的重要項目。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網劇方面,華策上半年播出《初遇在光年之外》、《談判官》、《老男孩》等7部作品,新開機的有《絕代雙驕》、《我只喜歡你》等5個項目。其中《橙紅年代》、《絕代雙驕》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確認收入,繼續推動全年度業績增長。除影視佈局,華策還製作出品音樂推理型綜藝《異口同聲》,以及真人秀《青春同學會》已在浙江、東方衛視和網絡平臺播放。

不論營收如何,能否讓投資者開心。整個影視行業的不確定性和泡沫目前都已暴露,如果不斷依賴投資收益來支撐公司業績,遲早會有崩塌的一天。所以,堅持內容為核心,在兼顧投資的同時,把控、升級主線業務,才是根本之道。

散戶對影視公司作用負面,看片買股成為過去式

相較以上幾家影視文化公司,北京文化在《戰狼2》與《我不是藥神》兩爆款上映期間股價暴漲而被外界關注。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北京文化是一家以影視投資、宣發以及酒店旅遊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去年《戰狼2》上映期間,北京文化股價從13.49漲到了22.42,66.2%的漲幅,市值約50億。但不久北京文化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丁江勇、副總裁鄧勇、副總裁杜揚、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陳晨、財務總監於曉萍向公司提交《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43.65萬股。隨後,北京文化股價開始下跌近9.79%,市值約15億元,跌幅最高達50%。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這種低迷的狀態持續很久,直到《我不是藥神》公映。按照北京文化發佈的第一季度報告來看,雖然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78%,但相較上年度末,公司總資產有所減少2.21%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我不是藥神》這樣現象級的電影出現,再次拉動北京文化股價上揚。電影點映到正式公映,股價從9.44飆升到15.97,漲幅近53.8%,市值約36億。但北京文化在公告《我不是藥神》的暫時利潤後,股價一路下跌近36.4%,市值被蒸發掉42億,彷彿是拿了與《戰狼2》一樣的劇本。

對於很多關注影視股的股民來說,只要聽說什麼併購、開發新項目,或是什麼電影票房大爆,都會跟著熱度買其背後影視文化公司的股票。就像《小時代》剛開始出現時,樂視股票上漲一樣,很快就形成了一個看片買股票的規律,但是現在這種規律被北京文化直觀地打破,看片買股已成為過去式。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華龍證券經理牛陽解釋說:“對於影視公司,票房就意味著業績。影視作品大賣,股價有所表現是正常現象。但是但對投資者而言,由於是資金的抱團行為,所以不宜重倉參與,控倉波段參與可能更安全。爆款對於一家上市公司的知名度是有積極影響,但是大量遊資、散戶的加入對於公司股權結構會有非常負面的作用。”

對於影視公司來說,爆款僅是一個漂亮的外殼。北京文化雖然依靠《戰狼2》與《我不是藥神》獲得最大關注,但其投資保底的《二代妖精》留下3000萬的壞賬,還有《英雄本色2018》、《脫單告急》、《我不是潘金蓮》等電影都未達到票房預期。

看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北京文化投資、宣發有李少紅導演的《媽閣是座城》,徐浩峰導演的《刀背藏身》與《詩眼倦天涯》,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和甯浩、張一白監製的劉曉世電影《時間之外》等,極有可能成為下一爆款的電影。但同時,也有很多不同類型,會成為院線市場炮灰的電影。

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头部影视公司观察,“看片投资”已成过去式

不論是華誼、光線,還是北京文化,都證明了僅依靠爆款是無法得到穩定、可持續、可規模化的一個發展。如果缺乏對保底影片的調研和精準預估,不能夠穩定投資質量,即便一年有一部爆款作品出來,也不過是給公司長遠發展的過山車買票。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