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時貸》播出第一期 暢談合規備案下的互金時代

《互金時貸》播出第一期 暢談合規備案下的互金時代

近日,由一點資訊廣東打造,面向全民普及互聯網金融投資知識的深度訪談互動類欄目《互金時貸》正式啟動錄製。首期以“合規備案下的互金時代”為主題,由網貸頭部平臺民貸天下獨家冠名播出。

民貸天下CEO 李海青作為重磅嘉賓出席現場,與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愛君,廣東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副總經理覃振杰以及南方都市報財經新聞部副主任、南都金融研究所首席內容官陳穎三位嘉賓聚焦行業熱點,共論行業前沿。

6、7月份行業集中爆發了風險事件,這些事件事出何因?我們應如何正確看待風險事件?

李海青:第一,在“去槓桿”的經濟形勢下,整個實體企業資金流轉能力越發緊張,實體經濟借款端問題頻發,導致部分平臺發生系列逾期和壞賬事件等,令經營能力不善的平臺崩盤;第二,真正的P2P平臺是一個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信息撮合平臺,不存在擠兌情況,而在整個行業雷潮當中,P2P為某些不是真正撮合信息的龐氏騙局類平臺背了“罪名”;第三,隨著備案的延期,一些中小網貸平臺面臨著合規成本不斷增加、經營能力備受考驗的情況,最終只能選擇良性主動退出。

覃振杰:在全國蔓延流動性風險的影響下,個別平臺也難以獨善其身。另外,投資者的教育程度仍然不到位,在發生流動性風險情況下,很多平臺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加速了平臺資金的流動性風險。

陳穎:止血的關鍵在於投資人信心的重建。監管應該給這個行業信心,平臺也應該去重建投資人對行業的信心。

作為平臺方,民貸天下在這段時間數據怎樣?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來恢復投資人的信心?

李海青:作為平臺方,目前從後臺的數據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的資金基本處於流出狀態,這說明投資者對平臺的不信任增多。

因此,平臺除了需要做好平臺的穩定工作和行業正面教育外,重點要做的是投資者的教育,需要讓大家意識到,6、7月份以來發生的風險事件,無論是對投資者還是對行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是一個正本清源的過程,可以更高效地、更優質地去幫助投資者選擇留存的平臺。

目前我們除了做線上投資者教育外,還讓投資者深入參與我們的日常事務管理,比如我們最近成立了投資者監督委員會,邀請全國各地二十個投資者成為我們的監督代表,讓他們真正監督我們的業務進件、放款、貸後處置機制,考察我們數據的真實性等,讓投資者真實感受我們合規運營的態度。

投資人該如何甄別靠譜平臺?

李愛君:投資者需要先了解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理性選擇適合自身投資的產品。其次,是否接入“銀行存管”也是衡量平臺網貸風險的重要標準之一,接入存管後,才能有效防止平臺攜帶資金“跑路”。另外,還要綜合衡量平臺的整體結構以及股東身份,包括學歷、個人經歷等信息,甄別平臺潛在風險。需要注意的是,對投資者來說,絕不可盲目迷信平臺的“金融協會”光環,債務人才是真正的當事人。用戶投資的時候必須要看清債務人的身份,如果資產端是一個真實的資產,債務人有償債能力且沒有道德風險,那麼大家的債權是能夠受到保護的。

覃振杰: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應儘量多瞭解平臺存管、電子簽章、三級等保、合規等方面投入情況;加深對平臺風險等級的理解。例如,年化8%、10%、12%以上的不同資產的風險等級是不一樣的,超過15%、18%的項目的風險是非常高的。

陳穎:第一,風控是人建立的,那麼投資人可以觀察打造風險體系的人的專業能力或者領導的從業經驗。第二,真正靠譜風控體系平臺是打從心眼裡敬畏金融,以高利率覆蓋高風險的盈利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三,平臺是否遵循暫行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只有合規意向的平臺才可能在“爆雷”潮中克服風險。

當前廣州互聯網金融環境如何?

覃振杰:相對於北、上、深等已暴露的風險來說,廣州受影響的力度是小很多的,這跟廣州市嚴格監管金融風險是分不開的。廣州市在去年就成立了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而前不久廣東省政府也發佈了廣東省網絡借貸的非現場監管系統的2.0版本,直接和平臺實時對接和採集平臺後臺的系統數據,將數據作為地方政府監管政策決策的依據。做好網絡輿情監控,有助於地方政府防範和化解風險。

李海青:現在全國也在陸續推廣統一性的數據披露平臺,企業可以主動向監管部門公開所有的業務信息、項目信息、投資信息等,利於監管部門及時發現企業的一些小問題、及時處理,逐步實現常態化的實時監管,推動行業信息透明化。在廣東乃至全國,民貸天下是第一家自動化接入監管系統實現實時數據披露的平臺。

P2P網貸能不能成為未來主流的投資渠道?如果P2P成為主流的投資渠道,目前還有哪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李海青:P2P能不能成為投資人主流的投資渠道,應該看行業的價值。網貸行業可解決銀行之外的未惠及到的客戶融資需求,幫助千千萬萬無法在銀行獲得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創業公司、個體戶、個人等,所以網貸很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另外,這些群體的數量很龐大,在未來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佔據重要位置,而未來成為老百姓投資的重要渠道也不足為奇了。

李愛君:在多方合力解決行業的信用危機後,網貸行業的風險將來能有所下降,並且,平臺在風控的基礎上繼續提高服務質量,達到“銀行不服務的,我也能夠服務,銀行能服務的,我效率又高”的效果,實際上是能夠走向主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