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史上十大搭档有哪些?

靖逸轩主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坦率的说,在相声界好的搭档是事业成功的一半。相声百年,自从相声祖师爷朱绍文首创对口相声开始到现在,诞生了无数的黄金搭档,下面就给您介绍一下相声史上比较成功的十对黄金搭档。

十,王谦祥 李增瑞


二人同为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的弟子,一起搭档合作长达五十年,是中国相声有史以来,合作时间最长的搭档。代表作有《罗成戏貂蝉》《笑得艺术》《方言外语》《换包装》等等。

九,赵伟洲 杨少华


杨少华在相声界辈分不低,他是郭荣起的口盟徒弟(不是正式摆支弟子),与侯宝林大师是平辈艺人,但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与赵伟洲合作,一段《枯木逢春》让这个蔫蔫巴巴的坏老头红遍大江南北。二人尽管合作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是作品很多,代表作有《枯木逢春》《八扇屏》《一举成名》《抬杠》等等。

八,奇志大兵

南派相声的代表人物,二人合作期间曾经红遍三湘四水,在当时的相声界有“北有牛群冯巩,南有奇志大兵”的说法,可惜的是二人因种种原因裂穴,让喜欢他们人都倍感惋惜。代表作有《喜丧》《楼上楼下》《白吃》《挑战主持人》等等。

七,高英培 范振玉

高英培是津味相声的代表人物,特点是台风火爆,语速急快,要给这样的艺人量活,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根本不可能,但是范振玉老先生做到了,二人合作了三十余年,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钓鱼》《不正之风》《跳舞风波》《下棋》等等。

六,姜昆 李文华


仅管姜昆现在饱受非议,但是不得不承认,其早期作品还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是与李文华老先生合作期间。姜昆作品中塑造的好多人物都是带点急躁的小青年,而李文华老先生是一位忠厚长者,二人嗓音一个高,一个低,风格一个晃悠,一个稳重,矛盾中互补,冲突中和谐,舞台效果极佳。二人的代表作有《打针》《如此照相》《谈情说爱》《夸家乡》等等。

五,李伯祥 杜国芝

李伯祥的相声特点是爆、脆、快、响。尤其擅长贯口。搭档杜国芝先生的敦厚老实,二人靠活佐料与逗哏较劲的神气,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被艺术评论界称为“李杜黄金搭档”。代表作有《报菜名》《看红岩》《谦虚论》《两面人》等等。

四,郭德纲 于谦

当今相声界最火的搭档,

公平的说,是于谦成就今天的郭德纲。老郭以前搭档不少,但就是火不起来,直到与于谦合作,二人形成了难得默契,才有了现在的如日中天。二人代表作有《西征梦》《败家子》《我要上春晚》等等。

三,侯耀文 石富宽

侯耀文、石富宽自1965年与合作以来,整整24年,从少年到中年,从一对不知名的小演员到名满全国的笑星。俗话说,同患难易,共富贵难。在名、利到来时候,他们经受住了考验,他们把艺术和友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代表作有《糖醋活鱼》《打岔》《小站联欢会》《侯大明白》等等。

二,牛群 冯巩


一句“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陪伴了多少人人的成长。那时每年的春晚,除了赵本山,最让人期待的就是牛群冯巩,二人创作了太多的经典,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太多的欢乐,代表作有《小偷公司》《点子公司》《瞧这两爹》《坐享其成》等等。

一,侯宝林 郭启儒

侯宝林是一代相声大师,给大师捧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话多了抢戏,话少了没存在感。而且大师的话还必须要接住,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郭启儒老先生就完美的做到了。代表作有《关公战秦琼》《夜行记》《打百分》《改行》等等。


靖逸轩主


额,只能选十对么?

如果只有十对的话,那些后生们可没有地方了

闲话少说,先来说最开始的

马三立、赵佩茹

人们都知道马三立的单口不错,不过,他的对口的几个搭档也是不错的。马三立先后有四位对口搭档,张庆森(早年关外演出,和回津及解放初期)、赵佩茹(张庆森去世后)、王凤山(赵佩茹去世后)和杨少华,至于最后一位别人承不承认的,也都罢了。毕竟,当时马三爷提携杨少华的时候,可真的是给了杨少华一个“吃饭”的机会。

侯宝林与郭启儒、郭全宝

侯宝林的搭档不少,从郭启儒开始,郭全宝、刘宝瑞、马季、常宝华、李国胜、姜宝林等人都有过合作演出。当然,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就属郭启儒和郭全宝两位大师。

其中《关公战秦琼》就是侯宝林和郭启儒合说的相声。两个人合作时间也是最长的。除此之外,就是和郭全宝合作的最舒服。《醉酒》《戏剧与方言》《卖包子》等作品也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醉酒》在电视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马季、赵炎

这对师徒的搭档演出还是比较受到观众的认可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电视相声的兴起也带火了一大批电视相声从业者。而马季、赵炎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马季作为一代大师,也创作了许多的讽刺相声,期间也和赵炎有过不少的经典。如《吹牛》、《五官争功》等等。

侯耀文、石富宽

同样是新时代的相声演员,侯三爷的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的传统相声的影子。出身相声世家的侯耀文没有给侯宝林丢脸。早年和石富宽也是创造了不少的相声段子。虽然有些是歌颂型的相声,但是存在即合理。怎样在那样的环境之下还能有所创新,也算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牛群、冯巩

牛群冯巩可以说是春晚舞台上比较亮眼的一对相声演员。早期的牛群冯巩虽然说的也是电视相声,但是两个人说的歌颂型的段子还真不多。(《亚运之最》之类的可以忽略)

更多的是讽刺兼搞笑的经典段子,比如《小偷公司》、《最差先生》、《坐享其成》、《瞧这俩爹》等等

只是,牛群太喜欢折腾,以至于最后什么也没有办成。两个人的组合也是无疾而终。

王谦祥、李增瑞

这一对可以说是目前相声界合作时间最长的组合了,有人给算了一下,从他们合作至今有将近40年了。这份默契估计在相声界也不会找出第二对了。代表作品有《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天仙配》 、《老放牛》等。

姜昆、李文华

额,愿意不愿意的吧都会有他们

同样是新时期的相声演员,姜昆在属于他的年代可以说是红得发紫。《如此照相》、《对口词》、《看电视》、《战士之歌》等等作品都是他们的代表作。可以说,当时的姜昆在这方面无人可敌。

奇志、大兵

相声一直以来是北方曲种,南方人一般不听相声。直到奇志大兵的出现,人们才发现带点长沙口音的相声原来也很好听。《白吃》、《双簧开会》都是经典之作。

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两个人分道扬镳,从此南方相声也就没落了。

郭德纲、于谦

2004年两个人开始正式合作至今,没吵过嘴、没红过脸,至今还活跃在相声专场里面的也就只有他俩了

看这个劲头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还可以继续的说下去

那就继续的说下去吧,创造下一个奇迹

第十对交给你,你来补充吧


蜜桔娱乐


一、马三爷和赵佩茹

二、高范

三、苏文茂和朱相臣

四、侯石

五、田立禾和王文玉

六、赵伟洲和杨少华

七、李杜

八、常白

九、二赵

十、于宝林和冯宝华

我觉得选十对搭档,不是看名气,比如侯大师,没选侯大师不是他艺术不行,而是他的段子两位郭爷捧,都差不了太多,同样,马季,唐杰忠和赵炎还有于世猷差不了多少,少马爷和黄先生,其实少马爷和谢天顺更好,所以没选他们。我选的这十组,换了搭档,就效果大减,甚至没效果,比如赵伟洲和杨少华当年那几个段子,无论他俩谁换谁,都得泥。


天真君公83260442


马三立一王凤山,高英培一范振钰,候宝林一郭全保,刘宝瑞一郭启儒,马季一唐杰忠,杨振华一金丙𠂆,郝爱民一赵炎,苏文荗一马志存,刘文亨一王文玉,姜昆一李文华,侯耀文一石富宽,刘伟一冯巩,刘际一马云路,贾际光一魏兰柱,王志涛一冯景顺,常贵田一常宝华,笑林一李国胜,刘文亮一孟祥光!


鼾声如雷105004681


姜昆相声也是很好的,和李文华配的"售货员的两只脚丫子"那段相声,现在想起来也可乐,还有和唐杰忠的虎口遐想,困电梯里有水枪喝蛋花汤都是精典,只是现在年纪大了,心思不在相声上,所以才感觉比GDG差,但郭德刚老了不说相声了,是不是也会和姜昆一样打压后辈也不一定,要我说无所谓什么精典丶宗师,只要说的我高兴你就是玉帝也行


mran1164254291


我听过的

1 马三立赵佩茹

2 侯宝林郭启儒

3 马志明谢天顺

4 常宝霆白全福

5 赵振铎赵世忠

6 郭荣启朱相臣

7 高英培范振钰

8 侯耀文石富宽

9 牛群冯巩(李立山)

10 郭德纲于谦


也曾相识93569031


只谈搭配,不谈个人牛逼度:

马三立,王凤山。都是大家。

侯耀文,石富宽。相濡以沫。

姜昆,唐杰忠。姜的几个巅峰之作。

牛群,冯巩。颇有佳作,冯巩厉害。

马志明,谢天顺。后者搭得上话。

苏文茂,马志存。文哏颇有心得。

李伯祥,杜国芝。快嘴,配合默契。

郭德纲,于谦。没有后者,前者一般。

卢鑫,玉浩。如牛冯,值得期待。

岳云鹏,孙越。没有后者,岳不会说。

侯宝林搭档太多了,马季的也不少。

还有更多的大家,搭档谈不上匹配。

话说,为什么会有姜昆唐杰忠?

因为“虎口遐想”“特大新闻”“电梯奇遇”“楼道曲”,就这四个也够了。

论针砭时弊,“特大新闻”这个作品,是被中央拉黑了的,可比电视台不让播严重多了。

那个年代的相声,现在看,

很多所谓名家的都不好听不搞笑,

能有几个让人想的起来还好笑,足矣。


A相由新生


很多啊,一定要选十对,从我个人喜好来说:

马三立 赵佩茹/王凤山 ,侯宝林 郭启儒,马志明 黄族民,常宝霆 白全福,赵振铎 赵世忠,李伯祥 杜国芝,高英培 范振钰,侯耀文 石富宽,王谦祥 李增瑞,李金斗 陈永泉

排名无先后,本人偏爱传统段子,郭德纲也是我喜欢的之一,不过那都是在北纬路甲一号的时候,现在商演有些跑偏了,传统相声基本不说了,全靠于谦一家活着,德云社现在正经说相声的应该就剩高峰了


广陵鱼


侯寶林 郭全寶,馬季 趙炎,侯耀文 石富宽,高英培 范振钰,趙振鐸 趙世忠,王謙祥 李增瑞,牛羣 馮鞏,姜昆 李文華,魏文亮 孟祥光,李金斗 陳湧泉。

完全是个人喜好,绝无厚此薄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