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只有日系汽車公司願意對中國出售技術和平台?

饃饃就西瓜


當自己想生產一樣東西,但是現有技術又不能支持去做這件事的時候,拿來主義顯然是最快速有效的辦法,生產汽車也是如此。無論是技術還是生產平臺,絕對不是幾張圖紙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非常專業而且的龐大的團隊,經過長時間反覆試驗和調教才可以,外加一套專業化的生產線。

金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咱們拿著錢去找人家買技術,無論是馬自達也好,還是本田豐田也罷,人家絕不會因為誰給的錢多,就賣給誰。況且核心技術,人家是不會對外出售的,除非人家不想再幹這行業了。人家嘔心瀝血,花了那麼多金錢和時間去研發的技術,怎麼可能讓對方隨便花點錢就能買到。
平臺和技術,是一個汽車廠商的飯碗,無論是馬自達還是大眾,之所以能賣給咱們技術,除了金錢之外,還有其他條約和合作事宜。也就是說,您想買我技術可以,錢您是必須要給,因為我把商品賣給您了。但是,除了給錢之外,您還要答應我幾個條件,否則沒的談。具體是什麼條件,我在這裡就不透露了,人家畢竟是一汽大眾,一汽馬自達,一汽...你們懂的!


至於其他歐洲汽車廠商,我想核心技術不會出售給任何人。阿斯頓馬丁、瑪莎拉蒂這樣的歐洲老牌車企,人家經過幾代人才研究出現在的平臺和技術,就算經營不好虧損,要求被收購,也不可能買技術,這是底線。瑞典品牌薩博汽車停產之後,北汽把技術拿過來了,結果呢?依然無法複製薩博當年的光輝。巖哥的觀點:技術和平臺這個問題,就算人家肯賣,買過來也未必就能按照預先設想的狀態執行下去。有很多自主品牌車型都花重金去買先進國家的汽車技術,但是最後到國內有一半都呈現出“水土不服”的情況。所以,也並不是所有的“拿來主義”,都能水到渠成。

我是巖哥 如果您有關於汽車方面的任何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我哦!


巖哥侃車


只有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國外車企早就把中國這個大市場視為自己的錢袋子,期待著國外汽車公司對中國出售技術,就等於從期待他們從自己的口袋裡拿錢!

汽車相關的核心技術是永遠不可能賣的,允許使用發動機、允許使用底盤等零部件就等於出售技術了?當然不是,一汽是我國最早和國外車企合資辦廠的,和馬自達、豐田、大眾都有合資工廠,照理來說,經過這麼多年的技術融合,早就應該獨步天下了,可事實真的如此麼?現實是一汽的自有品牌仍然老樣子,從核心技術方面,一汽和奇瑞、吉利相比並沒有什麼優越性,這兩個車企的自主品牌早就百花齊放了,一汽呢?

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

使用馬自達的底盤、發動機,供應配件,然後換個汽車車身,根本不等於轉讓技術,而這些配件的組裝也基本談不上什麼技術含量。同樣,東風用日產的一些發動機、變速箱換個標生產的啟辰也只不過是市場行為罷了。除非馬自達轉讓了創馳藍天技術給一汽,我們可以認為其真的轉讓技術了。

早期,國產車企剛剛起步時,根本沒有能力自己生產發動機和變速箱,當時,國內能買到的發動機只有綿陽動力和三菱兩個品牌,而相比較之下,三菱無疑是佔有優勢的。因此,國內車企在萬不得已之下也只能選擇三菱,實際上就像一汽和馬自達一樣,三菱只不過給這些車企提供配件罷了,因此說不上技術轉讓。

實際上提供汽車零部件只是日系的一個戰略而已,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緊缺,但是日本的汽車工業發達,實際上日本為全世界的眾多車企都提供汽車零部件供應。而大眾或者雪鐵龍這些德系或法系的所謂的“保守”,只不過是其企業經營策略和日系不同罷了!

中國以市場換技術的政策出發點是好的,國內汽車也逐漸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但是客觀來看,國產的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其它零部件等方面還是與國際上有很大差距,只有自己自強不息才能不受制於人!


眾口說車


日本人精明得很,什麼技術出讓,把圖紙你,你也造不出來,因為你沒有那個材料你沒有,工藝沒有,圖紙和擦屁股紙沒有兩樣,當年豐田把夏利的全套圖紙給了天汽,包括經典的8a發動機,也就是後面很多國產車仿製的對象,包括吉利長城都仿製過,但是故障率和油耗功率都差一大截,為什麼,因為發動機裡面的一個器件叫活塞環,這個東西對材料有要求,對製造工藝的要求更嚴格,你要和他一樣,OK,生產線得引進,人員要培訓,生產線管理軟件要二次開發,這些都是卡脖子的東西,比圖紙更重要,所以,很多情況下技術轉讓就是大坑,花了幾個億還得幾十個億去配套,這也是中國高鐵燒錢硬是把技術吃透也拒絕引進生產線的的原因。


非要我改名字


日本從跟我們建交後就一直在幫助我們的民族工業成長,涉及到各行各業,從家電,輕工,化工,電子電氣,重工到汽車工業,不誇張的說,我國民族工業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日本的幫助,你可以說日本人另有目的或者心懷鬼胎,但是我們的民族工業水平確實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反觀歐洲包括很多腦殘日夜膜拜的德國,就一個大眾,打著市場換技術的旗號進來,三十多年過去了,除了在2000年以後給提供了一個八十年代的奧迪100平臺(就是紅旗名仕和世紀之星),對我們的民族汽車工業有過任何幫助嗎?僅憑這一點,我支持日貨,抵制大眾!

補充:一年前的回覆,這幾天又火了,我只想告訴那些質樸的可愛的人,這個世界國與國之間沒有無私的幫助和奉獻,收起你們的天真,關鍵在於,我們不管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只在乎我們得到了什麼!


rqtommy


如題所問,日系車其實是將技術借給它所在的中國合資工廠,相信他們會派自己的的員工過來,指導進行相應的技術生產,其實核心技術都是掌握在他們自己手裡,如果合作破裂,當他們的人離開之後,技術也會被毫無保留地帶走。



因為目前的汽車市場日系車只能在第二梯隊,它們迫切希望能突出重圍,與第一梯隊的德系,美系車掰掰手腕,所以他們會不吝嗇地提供自家技術,說到底,還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多掙錢。



如果在製造工廠待過,你就會明白,所謂的生產技術不僅僅是一堆圖紙,一堆標準,一堆參數而已,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如果照搬一套生產技術,你會發現成品完全是另一回事。比如說需要在發動機缸蓋鑽一個孔,這個孔的工藝要求是深度10mm,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加工,可能每次鑽到一半刀就斷了,這時候你發現,你所有的工藝流程,製造標準都拿到手了,可用什麼材料的刀卻不知道,這個東西,人家卻不告訴你,所以你沒法鑽出這個深度10mm的孔。



所以說日系車所謂的技術轉讓,無非是將一些不重要的東西告訴你,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永遠都握在自己手裡。


造車人說車


回答這個問題就想到了古人的智慧,智慧一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日本也好,德國也好是不會把技術全盤給你的。否則他們吃什麼?但多少總的給點,這就是上一代的落後技術,給你用去吧。姑且稱作合作雙贏。智慧二是,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是說學好技術關鍵靠個人。可惜咱那些國企不爭氣,核心技術還沒學到。倒是有些私企,開始了逆向研發,比亞迪逆向研發大眾渦輪發動機,缸內直噴技術,1.5T,2.0T發動機真不錯,低轉速大扭矩。而且比老師好的是不燒機油。奇瑞,吉利,長城都有了自己的發動機。學習技術靠自己,不要謀求他們的施捨。還有一個問題,國內汽車技術其實是發展很快的。那些老牌汽車強國汽車歷史上百年,而我國主流汽車私企也不過二三十年,在10萬元區間,自主車與合資車技術差不多,在電子配置方面反超。目前,我國新能源車發展如火如荼。連續幾年全世界生產和銷售的新能源車最多的都是國產車。在汽車界國人也該挺直腰板了。


秋生144815808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日系品牌真的那麼好心嗎?願意對中國品牌出售技術和平臺?

以現在的合資品牌來看,長春一汽在技術上沒少受到豐田的幫助,而東風汽車也沒少用本田的技術。但事實上,大多數日本汽車企業有這麼一個規定,凡是對外出售的技術或者平臺至少在國內現有技術能對外保持十年領先水平才能出售。也就是說,就算日系車“大方”的給我們技術用,那也是人家淘汰了十年以上的技術。

所以說,從汽車企業的核心技術來講,沒有哪一家是願意分享給別人的,頂多也就是相互合作,大家共同擁有這項技術。而且,當年國內自主品牌沒少吃三菱發動機的虧,那是自主品牌剛剛崛起,在發動機上缺少核心技術,無奈只能採購三菱淘汰的技術。日本本土的4G63發動機是性能相當強勁的一款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在當年也搭載在EVO上。但到了國內,這款發動機卻閹割了大部分技術,並且在發動機的參數上,也有明顯的不同。雖然這款發動機技術成熟,但同時它太過老舊了,以至於在油耗上的表現差強人意。後來,自主品牌紛紛自主研發自家的發動機,擺脫了對三菱的依賴。

商人都是逐利的,這是不變的真理。哪家汽車企業也不會輕易的把自己核心技術拱手相讓,當時北汽購買的薩博9-5平臺,也是人家淘汰的技術。所以說,日系車真的對中國出售技術和平臺了嗎?


高氏觀市


大家都只顧著罵小日本,也不想想日本技術為中國帶來多少技術上的便捷!當初平同志在找車企進來中國,唯獨鈴木進來了!你們現在所謂的自主研發發動機都是在三菱發動機上修改一下就說自主了!核心部件還得買別人的.先別說車,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很多都逃不過與日本的聯繫!有過那段歷史又怎麼樣?落後就捱打這道理大家都懂嗎?歷史上每個朝代的更新替代哪個不是這樣的?


巴比倫白玉


不涉及民族情緒,我談談我對日本技術轉讓的看法吧!

首先,不得不承認,日本在新技術應用方面還是落後德系車的,或者說日企喜歡把現有技術的潛力進一步挖掘,新技術多數是建立在原有成熟技術上的小升級,這樣的好處是在可以省下一大筆更換流水線的成本,而這部分節約下來的錢,也會體現在最終售價上!德國車企現在基本已經是民用車新技術的領航了,在新技術應用上一直走在行業領先,同樣,應用新技術的代價也同樣存在,首先新流水線的成本最終必然是消費者買單,其次,新技術的應用就意味著新問題的出現,很多問題還是不可預見的,對汽車技術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相關電子控制的程序,比如發動機噴油,變速箱官方邏輯等,都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才能做好的,所以方面大眾在國內DSG就因為不適應中國城市駕駛情況出現了大面積問題!

廢話了一段技術的話題,再說商業問題!日本和德國的技術在中國都有同一個問題,就是你給了我專利教了我技術,可是我們還是做不好!這不只是中國車企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配套產業的問題,車企的技術,精密度做得再好,但是很多定製配件的精密度未必能跟上,匹配度也沒法達到德日兩國的標準,這是整個中國車企面對的一大問題!而在德日車企看來,中國的技術進步也是非常快的,從越來越多的合資車就可以看得出來!而從國內車企的角度看待德日的技術,相對來說日本技術大多數都是在成熟技術上做優化的,無論從成本角度還是技術掌握難易度角度來講,日本企業的技術肯定更受歡迎。所以我覺得從技術引進方面講,先排除外企對中國技術壁壘的前提下,如果外企對中國全部敞開技術轉讓,國內車企也肯定會更多選擇日本技術!

再回過頭來看德日兩國的車企,他們對中國其實都有專利出售,無法否認的是,他們賣給中國的技術從來不是他們的新技術新專利,但是中國的汽車行業也的確是這兩個國家帶動起來!如今國內車企的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甚至已經有出口銷售了,對於這樣一個緊追而來的後輩晚生,技術壁壘是沒作用的,國內已經有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自主研發的雙離合變速箱,自主研發的電子系統,按這個趨勢,中國車企的技術進入世界汽車行業的主流水平遲早的事情,作為商人,手頭的技術肯定是趁現在還賣的掉就賣了啊,等到中國自主研發出同水平同質量的東西之後,就只能賤賣甚至未必賣的掉了!所以德日車企紛紛把自己的技術積累賣給中國,在出售的過程中,必然是把自然吸氣做得更極致的日本技術賣的更好了!相反,在新技術研發上,渦輪增壓和雙離合國內車企都在做,不是因為國內汽車技術已經可以和德國媲美了,而是因為新技術領域的專利壁壘沒自然吸氣發動機那麼多,無論從後期生產成本考慮還是從企業品牌提升角度考慮,自主研發新技術肯定對車企更有利,比如國內很多車企都把新能源車作為自己彎道超車的機會,而不是去死磕自吸發動機!自然吸氣發動機就不一樣了,日本車企太狠了,折騰了這麼多年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專利多數都是日本的了,國內就算想研發,看著這也有專利,那也有專利,明明技術我們都會的差不多了,但專利確都是別人的,而且就算研發出來了,中間花費了那麼多的資本卻未必有多大好處,所以對於自吸發動機的技術,肯定是買的更划算!

所以我的答案是,不是日本更願意賣給中國,而是中國車企更願意買日本的技術


烤麵包的胖紙


日系車輛是最早進入中國的,那時候我們沒有先進的汽車技術,只能依靠國外,後期改革開放引進日系合資生產,日本車企也看好中國的汽車市場,所以分分進入中國開始生產,日本對我們的技術也不是完全都給我們,給我們的也無非就是三菱那款機器和鈴木早期的機器以及豐田一些機器,只不過是後期發動機使用都成熟了,我們才自己生產了,日本人看到我們能自己生產了就把技術轉讓給我們,然後日本人在拿新的技術來中國,如果中國車企想要新技術就得和日本人談條件,條件大家都知道市場的利潤,這也就說很多車企的車輛簡配或是簡裝了,不要以為日本車企出售技術個平臺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其實日本車企和德國車企美國車企都是一樣的,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只是看好中國這個龐大的汽車市場裡的利潤,所以說我們的自主品牌要奮發的跟進,不要老是拿著那些日機在那改動完事說是自主機器,我們應該設計出我們真正自己的自主發動機來,這樣我們才能振興自己的汽車工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