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變態?

變態的高考作文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高考已經接近尾聲,等我寫完這篇日誌的時候我的學生們應該就走出考場了。文學是人學,而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自我。人生下來無知無慾,所以也就隨心所欲,痛則大叫,樂則大笑。一篇篇作文就應該是站在閱卷者面前鮮活的一個個少年男女。可事實並非如此。社會本來就在壓抑人性,可我們這些教育者還要推波助瀾助紂為虐煽風點火對學生聯合鎮壓。高考作文尤其變態,它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寫出腐朽的千面一孔的八股文,就是讓學生無病呻吟嬌柔做作,就是讓學生都“少年老成”,張口仁義道德閉口和諧社會。你知道高考作文有多變態嗎?

高考作文如何變態?

變態一:設置審題障礙,不讓學生知道寫什麼。

作文到底考的是什麼?答案是理所當然的,作文嘛,當然考寫作。可是命題者並不這麼想,他們更願意玩死學生。要麼弄幅四隻貓的漫畫,要麼弄一段國家經濟道德仁義的材料,先讓你猜出他希望你寫的是什麼。我一直想不明白,既然是要學生寫作文,為什麼要設置審題障礙?要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嗎?可是,前面已經有了那麼詳備的閱讀理解題啊,為什麼還要在這裡再一次讓學生去“理解”?給材料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嗎?可是,學生能夠自由的想象和聯想嗎?當然不能,一旦立意偏離了出題大人的本意,很多閱卷老師就會咬牙切齒,分數壓的很低。結果,考作文卻先要考學生們猜度領導意圖的能力,這對於培養小官僚還是非常有幫助的。你說高考作文有多變態!

變態二:鼓勵學生寫千孔一面的八股文。

那樣一個材料,關涉的都是道德國家之類的大話題,儘管題目的要求都是自選文體,可是那些題目距離學生的生活都太遙遠,他們很難寫的小,儘管高考作文中出現過一些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文,但那是鳳毛麟角,更多的都是寫議論文。而且,老師也特別鼓勵寫議論文,並且有一個經典的五段作文法,還被認為是教育成果,廣為推廣。被推廣的原因是這樣的作文好學,而且層次清楚,主題突出,能夠獲得一個理想的分數。結果大家都寫議論文,都在用同樣的素材,也都用相同的結構,這不是走向了八股文的道路嗎?作文本來應該是學生萬紫千紅各放異彩的機會,卻搞成了雕琢做作的盛會。不知道這是作文教學的失敗還是高考作文的尷尬。高考作文千孔一面,鮮有出奇者有個性者。厚厚一本高考滿分作文盡是矯飾賣弄之作,哪有幾篇有真情實感的呢?

變態三:以為學生都是道德評判家或者社會評論家,想讓學生都做政客。

說高考命題是一項教育任務,倒不如說是一個政治任務。命題者總是站在政治的高度,藉助考試表現他們的政治意願。除了政治,他們還希望看到學生深邃的社會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這一點尤其變態,應試教育讓這些孩子們一個月才回一次家,學校又努力的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哪裡來的深刻見解?這些人仍然幼稚的抱著精英教育的觀念,以為能有人寫出見解深刻的作文就理所當然的所有學生都應該寫見解深刻的文章。學生不是時事評論員,也不是政府公務員,他們只是處於成長期的孩子。

變態四:材料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寧要他們無病呻吟,不要他們抒發真情實感。

作文題目都很客氣的希望學生抒發真情實感,可誰都知道,那不過是最敷衍的客氣話,讓讓是個理,鍋里根本就沒有下米。作文被架到空中,成了試卷上的考試題,而不是來自生活的清泉。出題者根本不考慮題目是否貼近學生生活,以為自己成了魯迅,就得所有學生也成為魯迅。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的題目無疑就是在鼓勵學生無病呻吟,寫作已經和感情無關。

高考作文如何變態?

看看高考滿分作文就知道作文教學多麼的失敗了,何曾見到用真感情打動人的?精彩的不過是尋章摘句,賣弄文采。“為賦新詞強說愁”為文造情寫幾個華麗的句子用上排比段落就是好文章了嗎?高考閱卷者發現一篇篇作文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哪裡還有個人風格可言?這樣出題已經造成了唯議論文為正宗的事實,哪裡還有各放異彩?考場作文考察的是學生的作文能力,應該給每個學生施展自己寫作才華的機會。判斷一個作文題目出的好不好的標準應該是這個題目有沒有最大可能的激發寫作興趣,給每一個學生以施展的舞臺。什麼時候等學生走出考場相互問你寫的好嗎的時候就是作文題目正常的時候,而當學生走出考場相互詢問你怎麼立意的你覺得難不難的時候,這卻是高考作文最變態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