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邂逅與旅遊的融合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8月29日至31日,第十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在哈爾濱召開,“文化之都”論壇在部長會期間舉辦。本次“文化之都”論壇以“文旅融合,城市發展新動能”為主題,以文化之都為出發點,聚焦文旅融合。戴斌院長應邀出席並做了題為“文化的邂逅與旅遊的融合”的主旨演講。全文如下: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尊敬的文化和旅遊部領導杜江先生,

各位學界同仁、朋友們,

上午好!

自古以來,東亞各國都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出國旅遊尤為人民所向往,中日韓三國之間的民眾往來更是頻繁。中國旅遊研究院6月27日剛發佈的《中國出入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赴日本與韓國的遊客為735.6萬人次、417萬人次,穩居日韓客源國首位。在外國人入境旅遊市場中,韓國與日本分別位居旅華客源國的第3名和第4名。行走在異國他鄉,遊客固然看重名山大川、陽春煙景和日月星辰,也越來越願意近距離去探尋追索不同風土的歷史遺產和國家記憶,更願意切身體驗各擅勝場的多元文化和美好生活。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無論融或不融,文化就在那裡,靜等來自行者的邂逅。

我希望旅程中邂逅的是不同文明所承載的共同價值。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其生生不息、慎終追遠的文化之河。從《詩經》到《紅樓夢》,從《源氏物語》到《雪國》,從《春香傳》到《沈清傳》,我們追憶逝去的繁華,也理解民間的疾苦,更感受到了生命的溫暖。正是這些不同文化用最謙遜質樸的語言所表達的共同情感,讓我們哪怕一個人遠行也不會覺得孤獨。這些歷久彌香的文化基因既保存在古老的文字中,也鑲嵌當下的尋常生活中,京劇和太極的品味、插花和茶道的雅緻,以及婚喪嫁娶和升學就職的儀式感,都讓我們隨時感受祖先們無所不在的氣息。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我希望旅程中邂逅的是每個民族都珍視的國家記憶,時刻提醒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很多時候,國家記憶表現為領袖人物和重大事件所構成的宏觀敘事體系。在反抗外族侵略、戰爭、革命和建設的偉大進程中,很多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強盛和人民幸福而殫精竭慮,甚至流血犧牲。無論是文化公園,還是藝術作品,所有承載國家記憶的空間和載體,都是值得瞻仰和追思的。對於遊客而言,要真正理解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種文化,都不可能不去了解其近代化進程特別是重大歷史轉型關頭的主流思想和核心價值觀。當前,研學旅行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納入其國民教育和終生教育體系,並有相應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同樣在中國,在國家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體系中,紅色旅遊景點作為革命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殷殷期待的,正成為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其蘊含著的豐富政治智慧與道德滋養已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入境遊客參與其中。不瞭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歷史,就不可能理解今天的中國夢和中國人民為幸福而做的種種努力,這已成為廣泛的國際共識。儘管如此,如何讓一代又一代的的年輕人對國家記憶親而近之,傳而承之,依然是政府和公共機構長期思考的課題。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我希望旅程中邂逅的是國民的、大眾的、日常的關愛與溫暖。我想去北海道JR石北線看看那個“一個人的車站”,實地感受那名高中女生所受到的國家關懷。我想去首爾體驗聯通而便捷的無障礙設施,從細節上保障特殊人群的出行權利和生活尊嚴。我還想邀請各位來湖南的郴州,乘坐綠皮車去體驗一次免費運營的“菜農專列”,真實感受中國政府在精準扶貧領域的努力與堅持。事實上,正是這些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之外的日常生活場景,承載了文化對國民大眾的切實關懷。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我希望旅程中邂逅的文化是與時俱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文化。2018年一檔名為《這!就是街舞》的綜藝節目以其健康、陽光和活力元素,吸引了無數年輕人的關注與追捧。日本漫畫已從供少兒娛樂的“玩具時代”,發展到與國外遊客互動交流的“記號時代”。隨處可見的動漫海報、漫畫展和Cosplay,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在潤物細無聲地教化下一代的同時,也向世界彰顯了日本積極向上、勇於開拓的時代精神。K-Pop音樂,以及EXO、防彈少年團為代表的偶像文化則已經成為廣泛被接受的韓國旅遊形象。

文化的邂逅与旅游的融合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

當旅遊邂逅文化,融合發展的進程就不可逆轉地開始了。然而不論是“旅遊+”,還是“+旅遊”,都需要理論探索和理念引領,需要基於大數據的市場分析,需要廣泛的社會參與和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

文化和旅遊的融合應當是科技的、時尚的,也應當是市場的、商業的。北京的新日國旅面向日本客源打造的“夜遊天壇”項目,通過燈光、置景、多媒體等渲染手法,使遊客可以全新方位、多種形式領略傳統文化的現代魅力。因《雲畫的月光》大受歡迎的韓國“昌德宮月光之旅”,讓遊客跨越時空,實地感受歷代國王和王后的愛恨情仇。大型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吳哥的微笑》、《文成公主》等,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同時也為目的地培育了當代文化的新地標。更多的主題公園如迪士尼、方特、長隆、海昌海洋世界、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和冰上雜技,在為遊客和市民創造快樂的同時,同樣也在創造新的文化內涵。這些豐富多彩的實踐表明,文化的傳承、創新與融合,在旅遊業上形成的新表現方式與用武之地,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和時尚的引領,更離不開市場主體的商業經營。

文化和旅遊的融合需要向社會開放,向遊客開放,更需要向世界開放。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教育、文化、藝術和生活的品質是權貴和精英階層的專屬。而今,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等文化場所、設施和內容的公共化,以及文化權利的均等化,早已是現代文明的標誌,也是全球化的趨勢。在目的地,在城市和鄉村日漸成為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間的今天,國民休閒和公共文化資源也應積極向遊客開放。既可以像國家圖書館那樣,向中外遊客開放遊覽空間和使用功能;也可以像谷歌藝術基金那樣通過“互聯網+藝術”讓更多的民眾分享。在這方面,首爾的“貞洞夜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主客共享本土文化的成功案例。當地政府、公共機構和專業運營團隊開發了夜花、夜路、夜史、夜說、夜景、夜食6個主題,於夜間免費開放宮殿、教會、劇場、美術館和博物館等29處文化機構,有效促進了遊客對異地生活的融入,極大提升了韓國旅遊的品位和品質。文化開放對旅遊的促進還體現在海外文化中心對國家旅遊形象的建構,以及服務質量的品牌化建設。日本政府提出並實施“Cool Japan”的文化推廣項目,正是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去講述以人為本的故事,有力促進了日本入境旅遊的發展。

發展當代旅遊,我們必須滿足遊客既要欣賞美麗風景,更要體驗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必須把美好生活作為重要支撐的公共文化和藝術氛圍,培育成為優質旅遊的新動力;必須堅持主流價值引領的文化自信,也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文化事業,發展旅遊產業。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承載文化、傳承文化和創新文化的人永遠都是最美麗的風景。也只有真正做到見物見人見生活,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融合發展才會走向可持續的未來。(戴 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