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紀元丨曾兩次被當作「馬槽」的青銅器,被一人發現後成國寶!

科技紀元丨曾兩次被當作“馬槽”的青銅器,被一人發現後成國寶!

科技紀元丨曾兩次被當作“馬槽”的青銅器,被一人發現後成國寶!

科技紀元丨曾兩次被當作“馬槽”的青銅器,被一人發現後成國寶!

技術/工藝:虢季子白盤造型奇偉,原器高39.5釐米,上口呈長方形,口長137.2釐米,腹下斂,平底,曲尺形四足,口大底小,四壁各有兩個獸首銜環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盤內底部有銘文

111字,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故事:虢季子白盤於清道光年間在陝西寶雞縣虢鎮被當地農民發掘,因此物巨大,重達四百餘斤,被用來盛水當馬槽。而這一消息被縣令徐燮得知後,花幾個小錢“買”來,據為己有。在他迴歸故里時,把盤搬回老家常州收藏起來。至太平天國時期,護王陳坤書鎮守常州,大盤又易手成了護王的珍藏。


公元1864年,常州被清政府淮軍收復後,劉銘傳住進了護王府。某天夜裡,劉銘傳正準備安寢,卻聽到王府中院內似有金屬撞擊之聲,聲聲悅耳,清脆連綿。他覺察事有蹊蹺,便出屋查看,最終發現是戰馬吃草時,馬籠頭鐵環碰了馬槽發出的聲響。他趕緊叫人清洗乾淨,一看竟是青銅器,便讓人秘密押運送回合肥劉老圩村的老家。


然而此寶物卻給劉銘傳一家四代帶來了麻煩。在那期間,軍閥,日寇、國民黨官吏紛紛來索取。劉家不得不把盤埋於深土,舉家出逸。直至新中國成立後,劉銘傳第四代孫劉肅曾才將盤挖出,獻給國家。

科技紀元丨曾兩次被當作“馬槽”的青銅器,被一人發現後成國寶!

科技紀元丨曾兩次被當作“馬槽”的青銅器,被一人發現後成國寶!

關注FAST探索

每週帶給你最新的科技資訊,一起探索新鮮的科技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