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外匯逆周期調節三次出手 「政策底」逐漸明朗

一個月內外匯逆週期調節三次出手 “政策底”逐漸明朗

近些年裡,一些國際投機者試圖通過做空人民幣謀取暴利,事實證明他們嚴重誤判了形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7元關口附近上演了“千點反彈”。而這也是很多人擔心“美元會不會砸手裡”的緣由。

一個月之內外匯逆週期調節三次出手

8月27日早間,香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最高漲到6.7843元,連續第二日創出8月以來新高。此前一日(8月24日),離岸人民幣從6.9元附近疾升,最高至6.7996元,較日內低點反彈近1000個基點,收盤時上漲882個基點,漲幅達1.28%。

這是十天之內,離岸人民幣第二次出現超過800基點的上漲。8月16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反彈852個基點,漲幅1.23%。而在8月15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最低跌至6.9580元,距7元關口一度不到500基點。

逼近7元關口,人民幣對美元神奇反彈,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美元指數在8月15日創出14個月新高後出現一輪調整;與此同時,近一個月外匯逆週期調節舉措接二連三出臺。

據悉,8月16日離岸人民幣大漲,很大程度上與一則央行窗口指導自貿區銀行通過跨境資金池業務向離岸調出人民幣的業務的消息有關。人民銀行還於8月3日宣佈,自本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更早些時候,7月3日,人民銀行易綱行長、外匯局潘功勝局長先後就人民幣匯率問題發表看法,主動發聲穩定市場預期。這一系列的舉措,為逆週期因子重啟埋下伏筆。

中間價是”錨“逆週期因子直接作用於中間價

外匯市場存在一定的順週期性,市場主體容易受到非理性預期的影響,忽視宏觀經濟等基本面向好對匯率的支持作用,放大單邊市場預期並自我強化,增大市場匯率超調的風險。

針對這一問題,以中國工商銀行為牽頭行的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總結相關經驗,建議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並於 2017 年 5 月末由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佈正式實施。

2018年8月24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也稱“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行為”。

央行曾稱,匯率作為本外幣的比價,具有商品和資產的雙重屬性,後者意味著匯率波動可能觸發投資者“追漲殺跌”的心理,導致外匯市場出現順週期波動。

央行還稱,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週期因子”,可通過校正外匯市場的順週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將市場供求還原至與經濟基本面相符的合理水平,從而防止人民幣匯率單方面出現超調。

“ 中間價對於人民幣即期匯率而言,有點像股票價格的上日收盤價。”招商證券謝亞軒表示,一隻股票每個交易日能夠漲跌的極端價位是上日收盤價基礎上的±10%,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每日升貶的極端值是中間價基礎上的±2%。可以說,中間價決定了人民幣匯率每天“漲停”和“跌停”的極端價位,既是每日人民幣匯率的“錨”,也是一個時期人民幣匯率升貶速度的重要影響因子。

既然中間價是人民幣市場匯率的“錨”,而“逆週期因子”直接作用於中間價,其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及市場預期的影響不言而喻。8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快速拉昇走勢,就很能說明“逆週期因子”的“威力”。

外匯市場的“政策底”逐漸明朗

不少市場機構認為,人民幣對美元短期跌破7元的概率已進一步下降。“在保持匯率彈性的同時,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必要時通過宏觀審慎政策對外匯供求進行逆週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在2018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強調了外匯管理的“底線思維”。

很大程度上說明,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波動和價位水平已經觸及外匯管理的“底線”。可以預期,倘若當前人民幣繼續走弱,宏觀審慎管理將進一步加碼。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在經過連續4個月的上漲之後,也出現了上行乏力的跡象。市場對美元走勢的看法存在較大分歧,美元指數能否有效向上突破仍有待觀察。近期一些非美貨幣對美元均有所反彈,人民幣匯率在貶值風險得到釋放之後,面臨企穩運行的有利條件。

人民幣匯率能否有效企穩,最終取決於我國經濟運行形勢和發展前景。

央行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增長韌性較強,人民幣匯率有條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