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不仅有明君忠臣,还有后宫贤后

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很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忠臣名将也比比皆是:伍子胥、诸葛亮、寇准、于谦、海瑞、刘墉、孙武、孙膑、郭子仪、岳飞、文天祥。除了明军忠臣,历史上还有很多贤后。今天就来看看历史上的四大贤后。

中国古代不仅有明君忠臣,还有后宫贤后

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阴丽华。阴丽华生性宽容,阴丽华与刘秀婚配与刘秀登基之前,是其原配。恰逢乱世,不得已分离。再相聚时,刘秀称帝,且有其他女子和子嗣。刘秀为弥补阴丽华,欲立其为后,但她对光武帝说“我虽为你原配夫人,但你在征战四方之时陪伴在你身边的是郭圣通贵人,而且她还为你生下了长子,她比我功劳大太多了,应该立其为皇后”。足见阴丽华之宽容和温婉和善。另外,阴丽华绝不干涉朝政,这一点是很难得的。阴丽华被封中宫之主后,主理后宫,从未曾参与朝政,让刘秀专心国事,这才有了“光武中兴”。

中国古代不仅有明君忠臣,还有后宫贤后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长孙氏应该是最有名的贤后了,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时,尚是秦王的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以往站在李世民身后的长孙氏站在了李世民身旁,勉励将士。这种无所畏惧的姿态激励了李世民更激励了众将士,玄武门之变完胜而终。她曾训诫太子李承乾“身为储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长孙皇后御下平和,从不无故令人有冤。太宗长年行军打仗,脾气难免急躁。后廷之人常因小事触怒太宗。长孙皇后深谙太宗脾性,总能让在气头上的丈夫熄灭雷霆之怒。她身为皇后却抑制外戚,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为鉴,临终前仍然不忘嘱托丈夫不要给予她的家族太多。

中国古代不仅有明君忠臣,还有后宫贤后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马氏被封为皇后也一直保持着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同时,马皇后同样抑制外戚,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而且,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登基后,大肆屠杀开国功臣,若非马皇后的婉言规劝,恐怕朱元璋会更加没有节制,死伤功臣会更多。

中国古代不仅有明君忠臣,还有后宫贤后

清高宗乾隆皇后富察氏。提起乾隆的皇后,就想起了《还珠格格》里边的戴春荣老师扮演的腹黑皇后。但其实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却是很贤良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乾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对待皇太后也就是自己的婆婆如同亲母一般孝顺恭敬,娘俩关系十分融洽。正是因为富察皇后的贤良淑德,乾隆皇帝能够专心朝政。乾隆皇帝对他的“贤内助”更是恩爱有加,而这种爱直接体现在对他嫡子的身上。皇后一直为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譬如,乾隆在国事中最关心的事务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况。当时最了解皇帝无日不以雨暘为念的,莫过于皇后。膜旱而同忧,雨雪而同喜。乾隆在《雨二首》的注文中特别提到这一情形:“忆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中国古代不仅有明君忠臣,还有后宫贤后

成功男人的背后,看来都有女人在默默无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