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車上喝茶看風景,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近日,貴州進入高溫季,令人煩躁不安。然而,在動車上,按下按鈕,就有清涼的清潔用水和清澈的飲用水,那麼,是誰使“清泉車上流”?

筆者跟隨貴陽北供電段給水工區的職工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開展了一次“尋水之旅”。

8月6日上午9時,趁著氣溫還算涼爽,我們出發到貴陽北動車庫,來到列車上水前的第一站——進水閥井,檢查進水設備和供水管路。

“儲水量正常!閥門開關正常!”管道工萬貴剛下到閥井,仔細地檢查設備。

你在車上喝茶看風景,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檢查了閥井,我們一行人來到閥井旁的給水所。

管道工趙春和鄧光榮走進控制間,拿出記錄薄和參數對照表,逐一檢查控制屏櫃中的電流、電壓、水壓數據,觀察燈光指示是否正常。

你在車上喝茶看風景,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從控制間的窗口望出去,就是水泵房。

未走進水泵房,就傳來機器運轉的轟鳴聲。6組巨大的水泵系統,為貴陽北站的站房用水、列車上水提供充足的水能。管道工們逐一檢查各個重點設備。

趙春指著一臺泵機告訴筆者:“我們要檢查泵機是否正常運作,閥門是否正常開關,包括各連接部分的螺栓是否有鬆動,是否有鏽蝕,這些我們都要仔細觀察。”

兩處供水設備檢查完畢,花費了近2個小時,此時已是上午11時,我們帶著從進水閥井取來的水樣,匆匆返回工區。趙春顧不上擦汗,開始對水樣進行水質檢查。

“餘氯含量0.5,水質合格!”

你在車上喝茶看風景,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檢測完水質,匆匆吃過午飯,下午13時,我們再次出發,前往貴陽北站附近的山上水池。我們將要對山上蓄水池和供水管路進行檢查。

鄧光榮告訴筆者,步行上山和巡視管路,路很難走,雖然氣溫接近30攝氏度,但仍然要穿上一身厚實的工作服、防護背心和安全帽,防止被路上長著尖刺的草木劃傷。

你在車上喝茶看風景,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你在車上喝茶看風景,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在山上蓄水池,管道工們檢查了儲水量,同樣提取了水樣進行現場水質檢查。

你在車上喝茶看風景,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你在車上喝茶看風景,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上山容易下山難。我們順著給水管路緩慢下山,終於來到了動車所至北站的山腳邊,動車從山腳下飛馳而過,給水管路也從地下掩埋變成了地面明管。

管道工們告訴筆者,地下掩埋的供水管路最怕出現滴漏跑冒,不僅要根據給水智能模擬屏上的壓力變化來判斷大致故障點,還必須運用聽漏儀地毯式地排查,才能找到埋深1米的管道漏水點。

你在車上喝茶看風景,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下午17時,我們終於返回給水工區,而我們今天巡視的供水設備,僅僅是工區管轄設備的三分之一。每週,管道工們都必須巡視三次,一週以內將管內所有設備巡視一遍。

​當旅客倒上一杯茶,舒適地享受著旅途時,這群管道工們正行走在山間小路,他們用汗水換來了動車上的汩汩清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