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我見到了不一樣的IBM

人有很多面,企業亦如此。

百年企業,藍色巨人,科技巨頭,對於IBM,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一面;十年,1300多個公益諮詢項目,惠及40個國家、4100萬人口,IBM的這一面,恐怕很多人並不知道。

2008年,IBM成立了企業全球志願服務隊(Corporate Service Corps,CSC),從全球範圍內選送優秀員工,以志願服務的方式參與到跨地區、跨國界的社會服務項目當中,為當地社區發展無償提供亟需的專業技能和服務。

和 “捐款捐物”的公益活動有所不同,IBM CSC是一個特別的企業公益項目:服務隊成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具備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技能,帶來全球的經驗;項目著眼於當地社會發展大局,在經濟、環境、健康、教育等領域尋找課題,無償提供商業領域的優秀人才和技能。

道理我們都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經過十年發展,IBM CSC已經成長為所有企業國際志願服務項目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組織,成為彰顯企業社會責任的典範,為員工、企業和社會帶來了積極、廣泛和持續的影響。

IBM CSC的中國情緣

IBM CSC在中國也發生了很多故事,尤其在成都。

2009年4月,第一支派遣到中國的志願服務隊來到成都,服務於汶川地震後災區的發展性建設工作。2018年5月7日,IBM CSC向中國派出了第40支服務隊,這次的目的地還是成都。

這支IBM CSC服務隊的13位成員分別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巴西、印度 、菲律賓、荷蘭、波蘭、德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包括IBM的市場營銷專家、財務分析專家、軟件工程師數據安全、數據隱私保護專家、項目管理項目設計師、IT架構師、Studio總設計師、雲計算解決方案專家等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

在成都,我見到了不一樣的IBM

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技能,這“13羅漢”卻有著共同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四周時間裡,13位成員將分成五個小組,參與到“社區發展治理、青年創客培養和助殘事業創新”三大主題中去,並於服務結束時提交頂層設計、工具創新、產品優化以及能力訓練等成果交付。

6月1日,由IBM和新希望集團共同舉辦的“創響中國”企業社會價值創新論壇,暨IBM“企業全球志願服務隊”十週年成都之行成果彙報會在成都隆重舉行。經過短暫的四周時間,“13羅漢”已經取得喜人成果。

“13羅漢”、三課題、五小組

Wellington Carvalho,來自巴西,這位IBM雲計算解決方案專家、軟件架構師曾經服務過巴西銀行、意大利電信、巴西國家石油等大型商業機構。在四周時間中,他與IBM Studio德國伯布林根總設計師Katrin Heintze一起,參與到了新希望集團的食品安全模塊項目中。

在成都,我見到了不一樣的IBM

2017年6月,新希望集團入選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是入選企業中唯一的農業龍頭企業。新希望雙創示範基地涵蓋兩個服務體系和六個功能模塊,社區食品安全與食品營養創新創業平臺是其中之一,旨在保障社區食品品質,提供雙創的市場驗證和成果交易平臺。

兩位專家在第一週採訪了新希望乳業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參觀了乳業工廠,瞭解了現狀和利益相關者的意圖;第二週,採用了IBM設計思維的工作方式,梳理出來了項目的關鍵原則,以及未來的場景和設立了相關目標;第三週和第四周撰寫研究報告和建議,以及向合作方提供研究結果。

儘管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短短四周,兩位成員將IBM的經驗融入項目之中,在人力資源、工作流程、科學技術等方面均取得了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標準化、可複製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架構,並探討推出更多相關服務,比如食品安全和營養教育服務,來貫徹食品安全理念、創造社區就業機會並改善民生。

服務隊在新希望集團的第二個項目是“新希望雙創孵化模塊”,由來自波蘭的IBM金融行業資深專家Malgorzata Stanczyk和來自哥倫比亞的IBM中美洲大區軟件銷售主管Luis Bravo Castano負責。該項目旨在為社區和學校提供服務,在社區致力構建社區創新創業生態,在校園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創新創業技能培訓,以及創業配套和支持。

在成都,我見到了不一樣的IBM

兩位成員為該項目提供了創新的想法,比如將“黑客松”技術應用於篩選創業企業,建議新希望採用淨推薦值NPS來評估服務的質量,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數據庫模型,以高級分析作為基本工具來支持新希望集團的運營、規劃以及報告。此外還提供了關於設計思維、項目管理、敏捷運作相關的培訓等。

來自荷蘭的IBM市場營銷經理Dennis Prang、來自巴西的IBM財務專家Carolina Araguez以及來自美國的IBM資深諮詢顧問Nina Kryza組成了第三個小組,參與了

成都創業學院項目。成都創業學院是由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組建運營的“青年創業綜合服務體”,集創業教育、實踐、服務、孵化等功能於一體。其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剛剛投入使用,目的是加快技術創新轉化為業務價值的步伐,從而促進業務升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在成都,我見到了不一樣的IBM

三位成員在深入瞭解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其他各大優秀孵化器之後,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製作出了服務手冊,包含5大類服務和18個標準流程,還組織了“設計思維”研討會,引導研究者和企業從消費者需求的思路思考問題。

來自美國的IT架構師William Marshall、IBM資深諮詢顧問Caitlin Anderson和來自巴西的IBM資深系統工程師Adriana Fernandes參與了成都智匯青年公益服務中心項目。成都智匯青年公益服務中心是一家公益組織,旨在凝聚各界力量,為初創企業提供創新創業相關的培訓和孵化服務,保證初創企業專注技術創新,追逐夢想,實現價值。

在成都,我見到了不一樣的IBM

三位成員評估了當前孵化器的管理流程,對標孵化器最佳實踐和使用案例進行差距分析,提出了工作流程管理系統,並組織討論了實施建議。還實地考察了四川大學武侯區協同創業孵化器,對兩個在孵項目進行現場指導。此外還專門組織了一場“項目管理和敏捷方法論”研討會,進行知識轉移。

來自印度的IBM軟件工程師Swetha Sivaram、來自法國的IBM數據安全專家Muriel Boissarie-Absil和來自菲律賓的IBM項目管理/設計師Emerson Lozanta則參與了四川圓夢助殘公益服務中心項目。該中心常年致力於扶殘助殘、殘疾人無障礙出行、開展殘疾人的文體活動和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創業服務。

在成都,我見到了不一樣的IBM

三位成員對該中心現有商業和運營模式進行評估,提出了有利於線上平臺可持續發展和擴展的商業增長戰略,制定了未來兩年的高層設計時間線。針對線上平臺,專家們提出了設計和技術改良建議,以便提升用戶體驗和實現網站無障礙使用;並建議將很多線下流程向線上遷移,加強平臺的交流和技能培訓功能,來提升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志願服務小組還對圓夢助殘公益中心的員工進行項目管理培訓,分享了一些行業最佳實踐案例,並搭建起分工和責任明晰、願景和目標定期分享的目標式組織架構。

——短短四周時間,“13羅漢”的五個小組在“社區發展治理、青年創客培養和助殘事業創新”三大課題中均能夠交付出頗具份量的研究成果,可謂是高效且專業。

這得益於IBM對參加全球企業志願服務隊的專家有著嚴格的內部遴選機制和複雜的流程,在項目開始之前,成員們需要接受大量的培訓,進行團隊建設、瞭解當地文化、社會現狀,以及服務機構。實際上,當這些志願團隊代表抵達成都時候,都已經做好了全方面的準備。

四周、三贏、意義深遠

2018年是IBM全球企業志願服務隊成立十週年,十年中,有4000名IBM員工參加了參加了服務隊,足跡遍佈全球40個國家。在中國,從2009年開始,IBM CSC陸續派遣了40支服務隊,有超過400名志願者,走過25座城市,完成了超過160個項目。

歷經十年,每支服務隊至少要投入數十萬美元的成本支出,一個員工從成功申請到最終派遣需要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IBM對CSC項目的支持不可謂不大。此外,IBM還一直在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三大方面,通過P-TECH新領教育、醫療健康志願服務隊、科技服務捐贈、“代碼行動”等方式持續履行其企業公民的責任。

正如原IBM董事長小托馬斯·沃森所說:“公司帶給人多美好的服務,自己就能活得有多好。利潤只是個計分器,最終的結果是,人人都能過的更好”。IBM曾經多次被中外媒體評價為“最受尊敬的企業”,所憑藉的並不只是其科技力量和市場佔有率,長期投入公益,履行社會責任,為這家百年企業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更佳的企業公民形象。

IBM大中華區品牌、傳播及企業社會責任部總經理林建剛指出:“ IBM致力於用創新技術和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回報企業所處的社會,為更多需要關愛的人群帶去夢想和力量。今後IBM將在社會價值創新上踐行更多、賦能更多、實踐更多,用行動讓世界更美好。”

IBM能夠屹立百年,其中一個秘訣就是注重“人”的因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一直是IBM的大課題,IBM CSC項目正是培養員工國際領導力的裡一個最佳平臺。

IBM企業公民部中國區負責人梁偉娜介紹說,被IBM員工認為最好的領導力培養項目並不是HR部門或是設計開發,而是企業全球志願服務隊——CSC項目的入選率不到8%,完全符合IBM對於優秀員工的標準。成員提前三個月就會組隊,學習一系列的課程,構建團隊精神,彌補文化上的差異,最終在四周內交付成果和報告,是對員工能力的一次全面鍛鍊。

“我們13位員工作為一個團隊,都增強了一些技能並付諸實踐。從設計思維、客戶諮詢技能到商務溝通技能再到戰略建議,這樣的經歷對於專業的人士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今天我們CSC團隊的夢想成真了”,來自印度的IBM軟件工程師Swetha Sivaram表示,對於每一個成員來說,這都是一段令人激動的旅程。

Katrin Heintze來自德國,是IBM Studio德國伯布林根總設計師,為IBM多項產品和服務提供了數字化設計及用戶體驗。但這次的CSC經歷,第一次讓她能夠將自己的專業技能應用於到社會場景當中服務社會,技能得到很大的拓新。“新希望的雙創項目讓我大開眼界,中國的客戶、中國的企業給我帶來了很不一樣的新鮮體驗和觀點”,Katrin Heintze說。

短短四周,CSC成員們所取得收穫並不能用數字來衡量,而對於成都本地的四家機構來,他們獲得並不僅僅是解決方案和諮詢報告。

“IBM經過上百年積累的管理的經驗和自己的職業訓練出來的優秀人才的影響力,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成都匯智青年公益服務中心創始人夏春芳表示,IBM將領先的設計思維、項目管理方法、技術、溝通習慣等帶到了智匯青年的日常工作中去,這種言傳身教、點滴滲透其實是更加難得的收穫。

四周時間,13羅漢,組成五個小組,深入三大課題,最終實現三贏結果:IBM 踐行了社會責任,加深了對中國企業和新興市場的瞭解;IBM員工獲得全球視野和國際領導力的拓展;中國本地機構得到技能培訓和發展,並引入了國際領先的思維、工作方法和技術。

在龐大的IBM中,企業全球志願服務隊只是一個很小的團隊;相比全球難以計算的需要幫助的企業和個人,過往只有過4000名成員的IBM企業全球志願服務隊更顯得小巧玲瓏。然而這支不大的隊伍卻能發揮出“槓桿”的作用,以IBM百年積累為支點,撬起巨大的企業和社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