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絕美古鎮--濯水

說到古鎮,不管是偏安於煙雨江南,還是紮根於茶馬古道,只要是時下熱門,無不是車馬喧囂,人潮湧動。想要感受古鎮寧靜與質樸的那些情懷早已蕩然無存。

不過,在渝東南,還有那麼一處古鎮,人少景美,如詩如畫。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绝美古镇--濯水

濯水古鎮,初稱“白鶴壩”,因當地白鶴多而得名,後因雄奇秀美的阿蓬江水在這裡變得清澈,且宜人沐浴而改為濯水。

古鎮群山環抱,風景秀美,是重慶黔江武陵山區少有的土家水鄉,也是一個集土家吊腳樓群落、水運碼頭、商貿集鎮於一體的千年古鎮,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和華夏文明曾在這裡交織、融合。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绝美古镇--濯水

跨過禹王宮旁的朝門,就正式進入古鎮老街了。街道全由青石板鋪就,街道兩旁全是木質結構的民居,有的是吊腳樓,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錯落有致,別有風韻。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绝美古镇--濯水

現存最為完整的建築是靠河沿建的民居,也就是古鎮下街龐大的土家吊腳樓群。民居之間有高聳的防火牆,窗花是精美的木雕,磉墩上有精湛的石刻,走在街上,猶如置身於一個多元民族文化的殿堂。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绝美古镇--濯水

倘佯在古鎮中間,為一個個曲折幽靜的庭院、一間間歷經滄桑的店鋪而駐足,為一根根粗壯的樑柱、一塊塊久遠的磚石而凝思,為一扇扇雕花的窗欄、一幅幅雅緻的門聯而讚歎,也為那神秘悠遠的故事浮想聯翩:“汪家的銀子(錢)、樊家的碇子(拳)”、“龔家的趕子(槍)、餘家的頂子(官)”等“四大家族“,江浙、湖廣、江西三大會館以及鎮江王爺廟、觀音閣、文昌閣等“三大寺院”。

且看餘家大門上的這副對聯,與世無爭中透露出書香門第的自矜和風骨。

“借融融月色,夢到阿蓬,詩文一脈傳香遠;將淡淡心塵,浣之濯水,風物百年沁玉清。”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绝美古镇--濯水

要說整座古鎮最引人的,莫過於那座橫臥阿蓬江上、飽經滄桑的風雨廊橋了。這座有“亞洲第一”之稱的風雨廊橋,純木製結構,牢固精密。上下兩層,一層可供遊人、市民通行,二層可供觀賞和休閒娛樂。佇立廊橋四顧,只見古鎮背倚巍峨蜿蜒的大山,面臨青綠若碧的江水,高山腳下的鐵路和懸架半空的高速路將古鎮左右挾扶,美景盡收。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绝美古镇--濯水

想要進一步瞭解古鎮生活的地方特色,就不能不聽一聽“後河古戲”了。它是這方鄉土生活的剪影,以一種“半臺鑼鼓半臺戲”的激昂傳達濯水人心中的悲歡,讓人難忘:“絲絃醉月,水袖裁雲,演古鎮傳奇,半臺鑼鼓半臺戲;韶樂繞樑,霓裳煥彩,添武陵神韻,百代風騷百代情。”

飽了眼福、耳福,再來飽飽口福。

濯水的美食最著名的當屬濯水綠豆粉和“馬打滾”了。

濯水綠豆粉歷史悠久,早在宋朝年間便有記載,宋人陳達叟將其列為鮮美的、無人間煙火氣的素食二十品之一。“一碗湯粉淋上用牛肉、雜醬、牛肚或肥腸熬製的臊子,聞一聞,濃香四溢;吃進嘴裡,口感爽滑,一碗下來,盡是滿足。”

“馬打滾“則是著名在”香“上,用湯圓粘上豆麵、白糖等而成,香甜可口,滑膩爽口。當然,這裡的美食還有很多,諸如金包銀飯、懶豆腐、煙燻臘肉、大格蒸肉、大鍋燴菜、油茶湯、雞蛋茶、團撒、炕洋芋、五香豆豉、咂酒、鮓廣椒、罐罐茶等等,讓人享用不盡。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绝美古镇--濯水

回望今天的古鎮,雖沒有物質的繁華,卻有精神的濯洗。古鎮濯水、濯心之地!

【貼士】

重慶北站—黔江汽車南站—黔江區濯水鎮(步行)—濯水古鎮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