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 珠海一中游泳队队员获得铜牌

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 珠海一中游泳队队员获得铜牌

获得铜牌的运动员周子復。 特报记者 朱习 摄

  近日,记者从珠海市一中获悉,珠海一中游泳队在8月举行的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游泳比赛中,为珠海代表团贡献了47.5分和一枚铜牌,实现了省运会(省赛最高级别)获得奖牌计划的目标。其中,在男子甲组100米蛙泳比赛中,以1:09.11的成绩获得铜牌的周子復同学,更是在该项目中,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一中游泳队实现奖牌突破

据悉,今年,珠海市教育局把本次省运会游泳甲组的比赛任务交给了市一中负责,在一中体育组王晓跃、孙东颖老师的带领下,最终在此次省运会比赛中,一中游泳队为珠海代表团贡献了47.5分和一枚铜牌,也是学校组九个大项唯一有奖牌贡献的队伍。其中,男子甲组50米自由泳中,姜承海同学以25.93的成绩获得第八名;女子甲组50米自由泳中,仇嘉欣同学以29.13的成绩获得第四名;男子甲组200米蛙泳中,何仲莛同学以2:38.05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周子復同学以2:39.12的成绩获得第八名。

另外,男子甲组100米自由泳中,姜承海以57.87的成绩获得第八名;女子甲组100米自由泳中,仇嘉欣同学以1:04.57的成绩获得第六名。男子甲组100米蛙泳中,周子復同学以1:09.11的成绩获得一枚铜牌,周子復在此项目中,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一中游泳队也荣获了第十五届省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称号。

奖牌得来不易,好成绩需靠平日中的艰苦训练。“在比赛前一年,两位老师就开始启动了集训,克服了训练场地、经费、学习训练时间等问题,王晓跃老师更是利用去年暑假的时间,带主力队员自费前往云南,跟训专业队近一个月。“这一年的训练中,老师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其间无论刮风下雨、期末考试、学生家长不配合、运动员选拔、训练场地保障等问题,一直都能保证一周两天陆上三天水上的训练计划。到今年暑假,王老师还进行了三十天的一天两练的训练计划。”校方介绍。

学生队员们精于钻研游泳技巧

近日,记者在市一中采访了几位参赛的队员,包括高三年级的蓝依旎、何仲莛、姜承海和周子復同学,以及高二年级的杨子寒、谢锦滔和黄为同学。在学校的训练房中,虽然刚比赛归来不久,但队员们依然忙于平日的训练,每个人都充满活力和阳光气息。

在采访中,王晓跃老师告诉记者,经过在校期间的长时间训练,队员们的游泳成绩与刚进校时相比,均突飞猛进。其中,周子復同学更是在训练两年中,蛙泳成绩提高了11秒。谢锦涛同学则在一年中,提高了9秒,在这次省运会中,更是刷新了自己的记录,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

说起为何能够进步如此大,帅气的男生周子復同学大方介绍,这得益于老师的科学训练,老师们会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设计训练计划,有的同学耐力强一些,有的同学爆发力强一些,老师们都会有不同的训练计划,同时,游泳队这个团队团结的训练气氛,带给了所有队员前进的动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中的同学们非常擅长动脑筋,利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想办法提高游泳的速度。

“比如,在游泳比赛中,选手在入水前都由跳台跳出。之后通过在水面下一系列的动作获得一个高于正常游进的初速度。由于人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在空气中的数百倍,因此我们设定‘完成相同的位移,在空中飞行是远比游进更省时间’这一前提。显而易见,跳出后飞行的距离越远,优势越大。”说起来提高速度的秘诀,周子復侃侃而谈,并介绍如何将物理课堂的知识与实际游泳技术结合,提高速度,把游泳时间设计到最短。

何仲莛同学同样善于钻研,他苦思如何减少阻力、增大推进力,提高上身力量和腿部力量。“我们会思考怎么样把腿部流线型做得更好,然后穿非常紧的竞赛泳裤、戴‘钢盔’泳帽等来减少摩擦。”他笑着说,还有队员在网上查阅资料,在技术上寻找突破口。

王晓跃老师还提到,队员们在训练中非常主动和刻苦,训练过程中时刻检测自己的心率,观察是否已达到极限,每个人都很拼。“这次成绩的取得,是整个队伍取得,训练的时候大家会喊口号,训练前先弯腰想目标,全力以赴。在省运会的比赛现场,大家更是把拖鞋非常整齐地摆在一起,团队精神很强。”

老师呼吁家长们坚持孩子的游泳训练

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采访中,老师们同样呼吁,希望家长们能够坚持孩子的游泳训练,为游泳队提供更多的游泳好苗子。“这次打省赛,各个市来的代表都由多个学校组成,但是咱们珠海只有一中的校队组成,梯队比较欠缺。”孙东颖老师提到,发现很多小学的同学有在练习游泳,可是到了初中就放弃了,中考前临阵练习,水平不够高,希望家长们能够多重视孩子的游泳,如果孩子这方面有特长,应该坚持下来。“希望能够涌现出更多的游泳好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