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不聊天也不删除是什么心理?

从前的交换名片,变成了互加好友;从前的点头之交,变成了朋友圈互赞。你可以每天三点一线不看新闻,但却一定会刷微信点赞;你可以出行不做攻略不写游记,但一定少不了一路拍一路朋友圈。

微信,正在延展着我们的社交,同时也依旧沿袭着我们的社交本质。

微信好友上千,经常聊天的还是那么几个。不聊天,不删除的,反而是大多数……

心理学:不聊天也不删除是什么心理?

1、 每一个留在通讯录里的头像,都是一段记忆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对儿子说:“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每个人都在专心的过着各自的生活,因为各种机缘相交过,又分离,于是,在彼此的通讯录里留下了痕迹。

不删除,大约是不想相忘于江湖吧。

很多年以前,在QQ、微信诈骗还没那么普及的时候,有一日我出差在外,突然接到多年没有联系过的高中同学的电话。

他在电话中叫着我的外号(我猜是不是他根本就不记得我的大名了),着急地问我到底出了什么事儿,要借这么多钱。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我的QQ账号先是向他借了几千块钱,他二话没说就转了账,然后我的账号收到钱后,又着急地继续找他借,这次因为数额大了许多,他才打电话过来确认。现在这种套路已经过时了,可那个时候的确就是这么骗钱的。

于是,我大惊失色的赶紧找QQ客服冻结账号,然而,钱是追不回来了。

因为这事儿,那段时间我和他在一个执意还钱,一个执意不收的来来回回中反倒互相多了联系,然后又因为各自的忙再次回归到在彼此的通讯录里沉默着的状态。只有老同学来聚时,他会发起,我必会到。

人生的轨迹不是一条直线,人与人的缘分也不会只有一个交点,我们会在各自的路上再次相遇,有些人,再见,仍是朋友。

心理学:不聊天也不删除是什么心理?

2、昔日恋人,分手就只能删除?

一段恋情的结束,是否只有删除微信、删除照片来表达决绝,否定自己曾经付出的真情呢?拥有过的爱情时光,无论怎样的“清空回收站”,也无法从记忆中彻底地抹去。

除非像韩剧中的狗血情节那般,在伤心欲绝之时,来一场恰到好处的车祸让这段爱情彻底失忆。

删除,是为了忘却,也是为了切断下意识的联系。

那些好聚好散的人不会删,因为即使不爱了、不聊了,也还是朋友。能够放下了的人也不会删,因为即便转身从此陌路,也总归不会是陌生人。

“生命不止,红尘无尽。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如此,而已。”“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心理学:不聊天也不删除是什么心理?

3、社交距离,亲疏有别

心理学有一个关于交际距离的概念,指的是沟通和交往时,人与人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交际距离也相应地不同。一般情况下,社交关系由近到远分为:

l 情友交际:包括夫妻、情人、至亲、好友,属于亲密型交际。

l 同事交际:通常是同级之间、下级之间,属于伙伴型交际,多数是工作上的交往。

l 业务交际:因业务关系而产生的交往,如: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合作谈判等,属于合作型交际。

l 公共交际:就是指在公共场所人与人发生的短暂交往。

除了第四类交际,以上前三类交际中所接触到的一些人,都会成为我们微信中的好友。而且,也会和我们平时社交关系中的身体距离一样,我们在微信中同样保持着一模一样的亲疏距离。

往来密切的,也就是关系亲密的这么些人。更多的,就是不聊天或是很少聊天的大多数,而这样的人际关系又决定了,一般是不会去删除的。

有时候,微信好友会突然发来一条没头没尾的消息:“***,我在清理微信僵尸粉,勿回!……”

心理学:不聊天也不删除是什么心理?

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回过去告诉对方:“我还在哦!”

后来,想想对方既然内存不足,不如做做好事,反正不大聊天,干脆删除算了,帮人省点空间。

但若对方属于第一类——情友交际范畴的,即便不聊天,那也是绝对不会删的。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