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使孩子喪失了安全感,請停止得不償失的行爲!

關注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家長們的必修課。實際育兒生活中,你是否有過度保護的行為?

說說身邊的一個事例。一天,和朋友相約帶著孩子一起逛超市,走到飲料區,朋友的孩子就不想離開了。我問他,你想要什麼?他只是搖搖頭。我問,想不想要酸奶,我給你買好嗎?他低著頭說媽媽講過只能喝水和鮮榨的果汁,其他飲料都是不健康的。我看向了朋友,朋友有點尷尬,說平時確實約束比較多,怕孩子生病擔心孩子磕著碰著了。我的孩子正在歡快地挑選著酸奶,而看著朋友孩子不知所措的樣子,不免讓我重新思考父母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定位。

過度保護使孩子喪失了安全感,請停止得不償失的行為!

父母對孩子的保護,是基於孩子對自己保護能力很弱的基礎上,但並不意味著孩子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更不意味著自我保護能力在未來不會增強。過度保護,恰恰是在扼制孩子的成長,孩子始終處於家長的約束圈內,自己的能力無法得到證明,在一件件小事中,自信心將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擊。

怎樣避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1. 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孩子自出生起,就一直在用自己的身體去探索這個奇妙的新世界。對於孩子的好奇心,我們要理解他的動機,沒有必然會發生的危險就不要輕易去制止。

過度保護使孩子喪失了安全感,請停止得不償失的行為!

2. 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大的空間。隨著孩子的長大,能力也隨之增長,我們要用動態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學會放手,學會給孩子更多的機會。

3. 允許孩子試錯和失敗。讓孩子做一些挑戰性的嘗試,哪怕你明知道結果是失敗的,也要允許孩子試錯。在失敗中,孩子往往能得到更多的收穫,要不怎麼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很多家長就是見不得還是失敗,越俎代庖,親自為孩子操刀,使孩子失去了嘗試的機會。

過度保護使孩子喪失了安全感,請停止得不償失的行為!

4. 鼓勵多於批評。在孩子遇到困難和失敗的時候,要鼓勵他繼續嘗試,不能洩氣,相信自己的成長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劈頭蓋臉的批評孩子。一次次在失敗中站起來的孩子,才能具備更加強大的能力,自信心才會與日俱增,在未來的挑戰中將更勝一籌。

5.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家長的過分約束,對於孩子是被動的。應鼓勵孩子自我約束,制定一些活動計劃或者學習計劃等,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將孩子放置於一個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上下級關係。如果一味靠外界壓力才能對自身產生約束力,就讓孩子無法得到自我約束的動力。孩子自律性的培養,決定著未來人生旅途的成敗。

過度保護使孩子喪失了安全感,請停止得不償失的行為!

孩子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自信心的樹立,透過自信可以獲得安全感,過度保護卻使自信心無法破土而出,安全感無法生根發芽。當孩子獲得了足夠的自信心,具備很好的自律性,保持了旺盛的好奇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才會獲得日趨強大的生活能力。反之,過度保護只能“保護”當下的孩子,反而會導致安全感的喪失,在未來得不償失,一個束手束腳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將會無所適從。

過度保護使孩子喪失了安全感,請停止得不償失的行為!

各位家長是否贊同我的觀點?飛揚奶爸在此恭候各位的回覆,歡迎關注我並一起來討論育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許下一篇討論的熱點就是你所關心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