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農業公園實現觀光破100萬人次,僅門票就達3500萬

這個國家農業公園實現觀光破100萬人次,僅門票就達3500萬

“國家農業公園”是繼農家樂、漁家樂及生態觀光農業園等鄉村旅遊業態之後興起的又一種新型鄉村休閒方式。有人給它下了這麼一個定義,說農業公園就是以經營公園的思路,利用農村廣闊的田野和綠色村莊,將農業生產、鄉村生活、農耕文化體驗相結合的生態休閒和鄉土文化旅遊模式。被稱之為未來我國農業產業升級的最高境界、我國農業領域的下一個熱點。

作為一種農業和旅遊產業相融合的高端業態,近年來,國家農業公園的熱度不斷攀升,受到各地各級部門以及投資機構等的廣泛重視和關注,各地紛紛利用自身的資源及區位優勢進行國家農業公園的建設。成功的建設案例如“山東臨沂市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當地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鄉村振興,引領農業農村走向了現代化。有數據顯示,2017年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遊客量突破100萬人次,門票收入達到3500多萬元。

這個國家農業公園實現觀光破100萬人次,僅門票就達3500萬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是蘭陵縣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大探索,其所承載的城鄉互動的休閒模式、田園生活的體驗模式以及融入農耕文化、鄉土文化的旅遊模式讓都市人有了不同以往的農旅體驗。“沂蒙山農耕博物館”裡農耕時空、耕種收藏、工匠技藝等十多個展區成為遊客的最佳拍攝地,朋友圈成為最好的宣傳平臺;“華夏菜園”裡重達200多斤的南瓜、立體無土栽培、未來農業場景展示讓孩子感知現代農業高科技的神奇……

這個國家農業公園實現觀光破100萬人次,僅門票就達3500萬

這個國家農業公園實現觀光破100萬人次,僅門票就達3500萬

作為全國首家農業主題公園,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通過與旅遊業的嫁接和貫通使農業直接從一產的種植農業升級為三產的休閒農業、觀光農業,探索出了農旅融合的新模式,讓遊客見識到高端形態的農業旅遊景觀。

有些人或許存在疑惑:農業公園不就是鄉村旅遊嗎,只是換了一個名字而已吧?其實,

農業公園與農業旅遊、鄉村旅遊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首先,由於農業公園是以經營公園的思路,利用農村廣闊的田野和綠色村莊,將農業生產、鄉村生活、農耕文化體驗相結合的生態休閒和鄉土文化旅遊模式。所以,他們的主體不同,鄉村旅遊依靠農民,而農業公園則是依靠企業。

這個國家農業公園實現觀光破100萬人次,僅門票就達3500萬

其次,二者以消費為帶動的農業增長方式不同。農業公園是以原住民生活區域為核心,融入低碳環保、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涵蓋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等內容。所以,一切都是按照旅遊的特色來打造的,不是按照生產要素來組織的。

此外,在規劃建設面積上,國家農業公園一般規模較大,少則上千畝,多則上萬畝,甚至更多者以平方公里來計數。就拿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來說,它的規劃總面積62萬畝,計劃總投資30億元。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共包含了10個功能分區,具有現代農業示範、現代種苗培育推廣、農耕採摘體驗、民風民俗體驗、休閒養生度假等多項功能,是規模和體量較大的綜合性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區。

這個國家農業公園實現觀光破100萬人次,僅門票就達3500萬

目前國家農業公園受到各地各級部門及投資機構等廣泛重視和關注,一個個規模龐大、風景優美、產業發達、民俗濃厚的“國家農業公園”正在鄉村誕生,吸引了大批的遊客紛至沓來。但是,究竟如何打造國家農業公園?

一、生態美是硬指標。要具有吸引力較強的田園美景、地貌美景等資源稟賦;二、要以特色取勝,比如:特色的飲食文化、特色的生產習俗、特色的生活習慣、特色的民間工藝、特色的建築人居等;三、要具有標誌性的展示傳統和現代農耕文化的場所;四、要具有健全的設施、比如,下榻接待設施、餐飲服務設施、娛樂休閒設施、購物消費設施、管理與導遊設施、通訊視訊設施和康療救護設施等等;五、要具有相對完善的管理機構;六、要具有特色鮮明、傳播力廣、美譽度強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品牌。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家農業公園”可能會成為農業領域的下一個熱點。但是,熱點歸熱點,當前大多數鄉村旅遊點普遍面臨業態單一、產品雷同的窘狀,與農業公園的“畫像”相差很遠。如何豐富活動的內容,成為“國家農業公園”發展旅遊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國家農業公園”一定要做農業裡的公園,而不是公園裡的農業。而在打造國家農業公園方面,土地和資金是兩個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所以,今後還需要加大對農業公園建設的政策支持,提升建設規劃設計水平,加強農業公園發展的分類管理和規範化管理。農旅融合,國家農業公園一定會成為未來我國農業產業升級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