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不爱皆是女人们的错觉

爱与不爱皆是女人们的错觉

无常的爱

洛尔迦 (西班牙)

没人知道,有一种香水叫永远,

它飘自你腹下的黑木兰。

没人知道,你的唇齿之间

戕杀着爱情的蜂鸟。

月光洒在你黑色的睫毛下,

千匹波斯小马沉入了梦乡。

接连四个夜晚,我紧紧搂住

你那融化万雪的腰围。

茉莉花盛开在斑驳的断壁前,

你短暂的一瞥摧发了我心头的种子。

我抚着胸膛,向你献出

象牙色的情笺,上面写着:永远。

永远,永远,我痛苦的花园,

你永远让我捉摸不透。

我嘴里含着你血管里的鲜液,

你的双唇暗淡得如我的死亡之甸。

爱与不爱皆是女人们的错觉

爱与不爱皆是吕蓓卡们的错觉


是不是那些终其一生追逐浪漫的女人都长寿,一直爱到最后的杜拉斯82岁,传说五毒俱全的萨冈也有71岁,时间和生命用来干嘛的,当然是用来挥霍的,以及83还在折腾行为艺术的小野洋子,艺术大概就是她们的春药。

英国悬念浪漫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1990年去世的时候,离83岁生日还有一个月,杜穆里埃的一生是非常孤独和寂寞的,这主要缘于她一直有着鲜为人知的双重性取向。留待后人评说,基本是个伪命题,可见一斑。

人生逆旅,何处不纠结?纠结做个好人需要的假模假样,明明早已心动,肉体凡胎仍坐如钟。禅机无垠,进得去出得来,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王摩诘的“不知香积寺...安禅制毒龙”,今时还是太轻飘了。

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介于高雅与通俗之间,故此读者甚众,《蝴蝶梦》自不待言,女人疯狂爱上男人,而且一拍即合,《浮生梦》偏重于男人疯狂爱慕女人,金庸曾说“相比《蝴蝶梦》,我更加偏爱《浮生梦》”。

爱与不爱皆是女人们的错觉

《蝴蝶梦》原名《吕蓓卡》,国内的习惯,电影名噪一时,所以小说原著出版也一律《蝴蝶梦》了,喜欢称之为《吕蓓卡》,女作家选其为书名,竟然成了一部女主没有登场的小说。

小说氛围有点悬疑,估计大多数国人窃喜的心理,漂亮的孤女啊,没有权势的丈母娘,暗合了贾琏杀了王熙凤,路上捡了小英莲,回荣国府,继续过上“幸福”小日子的故事。

与时俱进的是,小说里的吕蓓卡小了男主二十一岁还多,开篇伊始便活在神秘莫测之中,从未在书中出现,类似一个影子人物继续控制着庄园,直至把庄园烧毁。这种缠绵悱恻与绝望恐怖交织在一起的浪漫,已经不是爱情本身。

春风十里不如你,不知怎地觉得《吕蓓卡》更像魔幻版的《简爱》,故事的灵魂,得瑟疯狂热烈纵欲骚情的吕蓓卡无所不在,相比之下,那个第一人称出现的玛丽苏,即使如白莲花般纯洁,最后那场大火一烧,女主也只能在回忆中缅怀这段奇妙的日子了。

其实吕蓓卡这个无敌EX更像女主,也更像每个人心中挥之不去难舍的那块阴影,不要以为人人都被吕蓓卡的噩梦魇住,若是吕蓓卡在乎你我心中那点芥蒂,她也不会那么恣意狂欢地活着了。

爱与不爱皆是女人们的错觉

这样特别神魔一体的女人,即便如今,也罕有,更不会被什么所羁绊,最后的解脱,无非是男主也hold不住的结局。

非常有意思的是《吕蓓卡》中“我”的出现,因为第一人称“我”好像是吕蓓卡的继任者,娓娓道来所思所见,在舞会上穿着吕蓓卡曾经穿过的服装,不知不觉地差点以为自己就是吕蓓卡。

世间的人,包括小说中的女主和读者的我们,总是莫名的为未来神秘莫测牵肠挂肚担心不已。下雨了,起风了,车上傻站啊,又个凉凉潮湿,盛夏酷暑的夜晚,淅沥不停,今时的雨,昨天才出发。

某刻觉得终于熬过岁月拨弄,可以岁月静好了。除了早生华发,心绪不再,老眼昏花,命运仍是黑云压城,依然毫无道理,最后却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把曼佗丽庄园焚毁殆尽。

小说没有代入法,书本一合,就是别人的一地鸡毛,柴门狗吠。有时人生和小说宿命般的相似,梦魇太真,谁能够分得清呢?

爱与不爱皆是女人们的错觉

【 绘画:张月明(中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