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引言:這世上,情字難寫,性情二字,亦是難以捉摸。古人又是如何看待此二者的呢?

《小窗幽記》,語言清新雋永,充滿了古人對於生活、處世的智慧。小編我於閒暇時閱讀,整理了一些閱讀感悟。今天,我和讀者們分享此書中,一則關於情感的語錄,原文如下:

“情最難久,故多情之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之人終不失性。”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我認為其大意是:情,恐怕是世間最難持久的,因而多情的人,往往卻是最寡情之人;而人是有著一定的常性的,那些率真的人,始終不會輕易失去自己的本性。小編我覺得,寥寥兩句,已經把真性情說得很透。且聽我分享感悟: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一、多情之人的寡情

多情的人生性浪漫,看似有情,其實往往寡情。但是這寡情的背後,卻有著一些苦衷和深意。因為,多情的人,往往能真正看透感情的本質,他們明白,情有多甜,就會有多苦,而且往往不能長久。一旦用情至深,便會痛苦至深。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一個情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難捉摸的東西。世事易變,人心也是如此。感情中的快樂,可以說是人生的至樂之一,但它往往只是短暫的,所以才會顯得如此美好,令人懷念。而那些多情的人,他們往往會經受命運無情的捉弄,才會變得寡情。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我想,一提到多情之人,大家多半首先會想到唐伯虎。但唐伯虎恰恰才是那個用情最深的人,25歲喪妻喪子喪母,他一蹶不振,醉身青樓花錢買醉。28歲,他再次投身科舉,即將連中三元,卻被捲入科舉舞弊案。新入門的妻子卻選擇休書一封,他平靜地簽下自己的名字。

她辜負了他,他卻選擇成全她。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生活的希望再次離他而去。他的那首《百忍歌》聽得簡直心碎。有些人看似不正經,其實最深情。所以他才會感慨世人對他的不理解,也道出了許多人其實是不懂真正的情之所在。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二、任性之人的率真

我覺得,書中的任性並不等於放肆,而是返璞歸真而順隨之。物慾橫流的世界,有許多人早已喪失了本心,不知初心為何物。而人性在未受到外界誘惑時,本性是淳樸天真的,自由快樂的。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名利的角逐,利益至上早已泯滅某些人的本心。官場上和名利場上也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因此,率性而為的人才算沒有失去人的本性,而整日沉迷於物慾世界的人,卻因戀物而喪失本性。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面對誘惑,你還能保持一顆本心嗎?面對困難,你還能保持一顆初心嗎?在社會中,我們往往會因那些外在的物質因素,去不自覺地劃分等級高低。實際上,人人生而平等,生而貧窮並不意味著低人一等,身份高貴也不意味著高高在上。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無論何時,只要保持一顆率真的本心,率性、任性而為,我想,雖會受傷,會碰壁,但是,只要足夠堅持,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步!

《小窗幽記》: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

多情之人往往寡情,任性之人往往率真。但寡情未必真的無情,率性卻能留住本真。不過,無論是多情還是率性,我想,都是一種真性情的表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