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秋冻”了么?

今天,你“秋冻”了么?

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所以,秋衣角扎秋裤里,秋裤角扎袜子里,是对麻麻的操心以及冬天的低温最基本的尊重,为了这份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穿上秋裤前,还必须先聊聊“秋冻”这回事。

民间一直流传着诸如"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的说法,一些中医的书籍中有可看到类似的言论。但是,很奇怪,《内经》中没有记载,现代医学也没有准确的科学论证(比如循证医学)。那么,这样的说法到底正确吗?有没有什么注意的事项呢?

什么是“秋冻”

秋季是由夏转冬的过渡季节,也是天气逐渐转凉,气温随之降低的过程。而秋冻的做法则是稍微晚一点添加衣物,以此,给出机体一个信号(刺激),让我们的身体逐步适应天气的变化。

今天,你“秋冻”了么?

背后的道理(非科学论证)

“春捂秋冻”的真正机理上没有得到一个十分权威、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因此,这里只是按照一般的生理学变化进行推测。

夏季的酷暑时期,我们的身体毛孔张开,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快。秋季时,气温降低,毛孔、血管等都需要收缩。以便保留更多的热量。这样,可以提前适应冬季的寒冷,防止因低温造成的疾病。

当然,如果秋季的气温骤然降低,我们的身体来不及适应天气的变化,及时添加衣物是十分必要的。

冻归冻,但有些事情还是要说清楚的

有些部位绝不能"冻"

今天,你“秋冻”了么?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足部:

脚是人体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足部的温暖可以起到保障全身温度的作用哦~

颈部: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呼吸道部位的症状;如感冒、咳嗽等;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头部:

头部不易受凉,早晨起来,洗发的人群需要注意!

以上部位不但不适合冻,还应该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

有些人不应该乱“冻”

今天,你“秋冻”了么?

1. 心脑血管病人

外界气温、气压的变化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

今天,你“秋冻”了么?

2. 哮喘、呼吸道系统疾病的病人

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感冒、咳嗽,还会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对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另外,食物和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如:雾霾)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

有哮喘和支气管炎的病人,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感冒,因此保暖对他们很重要,要及时地增减衣物。

3. 胃病病人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特别是冷空气骤袭了胃肠,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胃疼真的很疼)。

而且有些人在深秋还吃冷饮,有些人则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这些饮食习惯都极容易引发胃病,尤其要注意。

原理:人体受寒冷的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4. “老寒腿”病人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时会使症状加重。老寒腿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

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常出现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肿胀,上下楼或下蹲时疼痛加剧。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5. 平日里手脚冰凉的女性

很多女性,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秋季务必要注意自己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造成宫寒、月经不调等疾病的侵扰。

最后,提醒广大朋友,就算对体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冻"也是有条件的。秋冻应逐步过渡,循序渐进。盲目"秋冻",切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