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它,你將明白什麼是客家族譜文化

當我們耳旁聽不見京胡鏗鏘有力的聲音,當我們眼前看不見草書龍飛鳳舞的筆法。當我們手中拿不到年畫鄉土氣息的圖樣,我們應該深思了:我們把老祖宗留下的精神家園變成什麼樣子?

客家族譜與國史、地方誌一起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如今,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作為海內外唯一一所,以客家民系家族史料為收藏中心的博物館,將大量分散在民間的族譜文獻收入館藏,極好地保護了客家民間文化遺產,以特有的血緣文化紐帶作用,在近年來的兩岸和海內外交流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看完它,你將明白什麼是客家族譜文化

族譜是以記載一姓或族、一房世系為中心內容的表冊文書,是珍貴的客家文化遺產。福建上杭縣是眾多姓氏的發祥地,在這裡保存有大量的族譜史料。

上世紀90年代初,在老一輩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上杭開始了客家祖譜的蒐集、研究整理工作,大量蒐集了閩、粵、贛、臺灣、四川等客家地區的族譜文獻,為客家研究、為分散在世界各地1億左右的客家人的尋根謁祖,營建了一座豐富的資料寶庫。

看完它,你將明白什麼是客家族譜文化

上杭境內大量客家一世祖的祖祠、祖墓和祖屋,構成了上杭“客家祖地”的特色,而各姓氏流傳下來的族譜,就成了後代裔孫認同上杭為祖地的史料依據。

根據現今可查詢到的族譜記載,歷史上曾有30多個客家姓氏的始祖在上杭境內開基創業,興盛發展之後,他們的後裔又從上杭瓦子街播遷到廣東、四川、臺灣等地。這些姓氏的裔孫每年都會自發地前來上杭追根溯源,而他們的依據便是從祖上傳承下來的族譜。

看完它,你將明白什麼是客家族譜文化

上杭的客家族譜博物館,館藏了153個姓氏近兩萬冊的客家族譜,它們大多時間只是安靜地躺在展示櫃裡,但作為可靠的史料依據,它們無數次為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客家鄉親找到了祖根。

客家族譜博物館的成立,猶如一座橋樑,溝通著海內外裔孫與祖地的聯繫。也為他們的追根溯源提供對接方式。2015年10月16日,“源源有譜:客家姓氏源流展”在臺灣展出,這是上杭縣第三次在臺灣舉辦族譜展。此次展出讓臺灣鄉親對血脈源流有了更深的理解。

看完它,你將明白什麼是客家族譜文化

客家地區,幾乎所有的姓氏,都會通過修建宗祠和編修族譜來紀念祖上恩德,加深族人之間的聯繫。而族譜作為宗族血脈延續的最直接反映,每隔幾年就需要編修一次。

兩宋時期,族譜官修的禁例被打破,民間修繕族譜的風氣漸盛,大批中原南下的客家先民,為了後代不忘祖根,便攜帶族譜,一路南下。經過長期的拼搏,這支民系不斷的興盛發展,這就需要不斷地修譜以延續血脈聯繫。

舉辦族譜展,邀請各姓氏宗親代表、客聯會代表進行族譜對接,這些都是上杭打造祖根文化的一種體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客家人通過族譜在上杭找到了他們的祖根,而血脈傳承的情感認同,也讓他們不論播遷多遠,始終心繫家鄉祖地。

客家族譜博物館以客家族譜為中心,涉及了客家宗族文獻、生活物件各類藏品體系,成為客家族譜文化、客家民風民俗的展示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