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疏草 第三版序言

按,這版是馬克思逝世那年的十一月出版的,序文是恩格斯寫的。

第三版序言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不幸已不能親自進行這個第三版的付印準備工作。這位大思想家——現在,連反對他的人也拜服他的偉大了【按,這點在現在的西方的一些經濟學,哲學的書籍中會看到。他們不能在忽視馬克思了,當然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需要任意修飾,篡改和胡編亂造出他們自己需要的馬克思。我摘錄了一位美國資產階級學者評論資本論的話,從而來證明美國這個資本主義最後的堡壘也不能忽視資本論的偉大意義:“《資本論》是一本令人驚奇的豐富之作。莎士比亞、古希臘、浮士德、巴爾扎克、雪萊、神話故事、狼人、吸血鬼,詩歌等都會在書中出現,同時還有不可勝數的政治經濟學家、哲學家、人類學家、記者和政治理論家。馬克思利用了豐富的資料來源捕捉他們,而且大都是具有指導意義和有趣的。有些參考資料往往隱晦難懂,因為他通常並未直接標註資料來源;雖然我多年來一直在教授《資本論》,但書中的很多關聯我至今還未完全揭示出來。例如在我開始教授《資本論》時,我還沒有讀過巴爾扎克的很多作品,後來當我讀到巴爾扎克的小說時,我發現自己經常會說,“啊,這就是馬克思節選的地方!”顯然他已經非常精細地閱讀了巴爾扎克的作品,而且在他寫《資本論》時顯然他已經非常精細地閱讀了巴爾扎克的作品,而且在他寫《資本論》時,已經確立了撰寫一篇關於《人間喜劇》的充分研究的雄心。同時閱讀《資本論》和巴爾扎克的作品會有助於我們對文本的理解。

另外,

你也將發現,《資本論》僅僅作為一本書而言,也是一本令人拍案叫絕的好書。當通讀全書時,你會發現它是一座非常令人興奮的文字宮殿。

摘自:《跟大衛·哈維讀《資本論》(第一卷)》 — 〔美〕大衛·哈維

在豆瓣閱讀書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25964841/

本作品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授權豆瓣閱讀全球範圍內電子版製作與發行。)

”其他的可能更多,我就不在搞粘貼複製了。總之,歷史發展到今天,這個不可迴避的馬克思在西方,在我們這裡恐怕也是如此,多少有些跟我們的孔子是一樣的。論語中的孔子分明也會莞爾一笑,但是我們後人卻在寺廟裡讓他端莊肅穆,孔子分明也有孩子,自然也做愛,但是宋人卻偏偏高喊“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已於1883年3月14日逝世【按,馬克思已經逝世了。】。

資本論疏草 第三版序言

我失去了一個相交四十年的最好的、最親密的朋友【按,兩個人的關係。只有這樣的關係才可以從事馬克思的後繼事業。】,他給我的教益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按,馬克思給恩格斯的教誨。謙虛的恩格斯。明顯的是第二把小提琴手。】。現在,不論出版這個第三版的任務,還是出版以手稿形式遺留下來的第二卷的任務,都落在我的身上了【按,這版工作是由恩格斯自己來擔任的。】。在這裡,我應該告訴讀者,我是怎樣履行前一項任務的【按,點出下文的內容來。】。

馬克思原想把第一卷原文大部分改寫一下,把某些論點表達得更明確一些,把新的論點增添進去,把直到最近時期的歷史材料和統計材料補充進去【按,可見,馬克思還是有很多新想法的,換言之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版,也不是他最滿意的。】。由於他的病情和急於完成第二卷的定稿,他放棄了這一想法【按,身體不允許。

】。他只作了一些最必要的修改,只把當時出版的法文版[17]中已有的增補收了進去【按,法文版的價值所在這是馬克思修改的部分。資本論第三版本身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

在馬克思的遺物中,我發現了一個德文本,其中有些地方他作了修改,標明何處應參看法文版【按,可以參考的德文本】;同時還發現了一個法文本,其中準確地標出了所要採用的地方【按,可以參考的法文版】。這些修改和增補,除少數外,都屬於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即資本的積累過程那一篇【按,最後一部分,資本的積累。以前馬克思重點修改的是前幾章商品的部分。資本的積累的部分同工人的現實聯繫更緊密些。】。舊版的這一篇原文比其他各篇更接近於初稿【按,應是第二版德文版的。就是說這篇在之前馬克思沒有怎麼修改過。】,而前面各篇都作過比較徹底的修改【按,可見馬克思修改的順序。當然對於包括我在內的普通讀者這部分不重要。】

。因此,這一篇的文體更加生動活潑【按,文風上。馬克思的文風本來就是非常生動活潑的。優點。】,更加一氣呵成【按,文氣。】,但也更不講究,夾雜英文語氣,有不明確的地方【按,這三條都是一氣呵成寫的特點,就是俗話說的比較隨性子寫。他是在英國度過後半生的,自然就寫了大量的英文語氣。】;敘述過程中間或有不足之處,因為個別重要論點只是提了一下【按,這是不足地方。】。

資本論疏草 第三版序言

說到文體,馬克思親自徹底校訂了許多章節,並且多次作過口頭指示,這就給了我一個標準去取捨英文術語和英文語氣【按,恩格斯不是胡亂修改的,是遵循馬克思的指示。對於資本論的修改當然要首先尊重第一作者馬克思的意見。】。馬克思一定還會修改那些增補的地方,並且用他那精練的德語代替流暢的法語【按,德語是精煉的,而法語則是流暢的,這點需要懂兩門外語的朋友點評了。】;而我只要把它們移譯過來,儘量和原文協調一致,也就滿足了【按,移譯過來,這是恩格斯的 一個方法。】。

因此,在這第三版中,凡是我不能確定作者自己是否會修改的地方,我一個字也沒有改【按,這其實是恩格斯修改第三版的原則。】。我也沒有想到把德國經濟學家慣用的一些行話弄到《資本論》裡面來【按,談術語問題。這是本版序言在幫助我們理解資本論的方面的有價值的指導。恩格斯沒有用當時同行的經濟學術語進入資本論,所以到現在我們都發現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概念是完全獨立於西方經濟學的。但是也是最能說明問題的,最準確的概念。

】。例如,這樣一種費解的行話:把通過支付現金而讓別人為自己勞動的人叫做勞動給予者【按,勞動給與者。】,把為了工資而讓別人取走自己的勞動的人叫做勞動受取者【按,勞動受取者。】。法文travail〔勞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職業”的意思。但是,如果有個經濟學家把資本家叫做donneur de travail〔勞動給予者〕,把工人叫做receveur de travail〔勞動受取者〕,法國人當然會把他看作瘋子【按,法國的例子。日常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糊弄的定義也是不被接受的。這種西方的經濟學概念,充滿了欺騙性的,當今可以舉出量化寬鬆的概念來,量化寬鬆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干預方式,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百度百科)然而物價的上漲,人們的憤怒的情緒,就是對這種量化寬鬆的概念的最好理解。你的肚子大了,褲帶鬆了,這個詞也可以用。而且可能更準確些。】。

我也不能把原文中到處使用的英制貨幣和度量衡單位換算成新德制單位【按,度量衡問題。這是個更為專業 問題。特別是對於德國人來說。

】。在第一版出版時,德制度量衡種類之多,猶如一年的天數那樣,馬克有兩種(帝國馬克當時還只存在於澤特貝爾的頭腦中,這是他在三十年代末發明的),古爾登有兩種,塔勒至少有三種,其中一種以“新三分之二”[18]為單位【按,封建制下的諸侯林立的產物。既然很多,我們也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在自然科學上通用的是公制度量衡【按,自然科學,公制度量衡。】,在世界市場上通用的是英制度量衡【按,當時英國國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一部幾乎完全要從英國的工業狀況中取得實際例證的著作來說,採用英制計量單位是很自然的【按,這是由書中所研究材料的背景決定的。】。這後一種理由直到今天還有決定意義,尤其因為世界市場上的有關情況幾乎沒有什麼變化,而且正是在那些有決定意義的工業部門——制鐵業和棉紡織業,至今通用的還幾乎完全是英制度量衡【按,這就是標準的意義。先進的國家是標準的制定者。近些年我國才知道這個問題。特別是5G標準的問題還引起不小的輿論風波。】。

最後,我說幾句關於馬克思的不大為人們瞭解的引證方法【按,引

資本論疏草 第三版序言

證方法。馬克思的特殊之處。引證中包含的學術史問題。】。在單純敘述和描寫事實的地方,引文(例如引用英國藍皮書)自然是作為簡單的例證【按,例證,通常的做法。】。而在引證其他經濟學家的理論觀點的地方,情況就不同了。這種引證只是為了確定:一種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思想,是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什麼人第一次明確地提出的【

按:學術史中的第一次。】。這裡考慮的只是,所提到的經濟見解在科學史上是有意義的,能夠多少恰當地從理論上表現當時的經濟狀況【按,史學意義資本論背後的經濟思想史這是一條值得我們注意的線。不過在大量的馬克思的引述的著作沒有被翻譯的情況下,國內想研究恐怕是很難。】。至於這種見解從作者的觀點來看是否還有絕對的或相對的意義,或者完全成為歷史上的東西,那是毫無關係的【按,這是說從馬克思的角度上看是否對,或者有多少含金量,並不是很重要,關鍵是第一個提出 ,並反應了當時的經濟狀況——荒謬的理論也可以反應經濟狀況。】。因此,這些引證只是從經濟科學的歷史中摘引下來作為正文的註解,從時間和首倡者兩方面說明經濟理論中各個比較重要的成就【按,這自然體現了馬克思對前人學術貢獻的尊敬和學習。馬克思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種工作在這樣一種科學上是很必要的,這種科學的歷史著作家們一直只是以懷有偏見、不學無術、追名逐利而著稱【
按,這是對西方的經濟學史的批評,我們自己則是一個字:抄!剛好發現了關於《工廠哲學》一書的研究論文:尤爾的《工廠哲學》對馬克思哲學發展的影響--《南京大學》2015年博士論文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84-1016004558.htm。總之,我們在馬克思資本論中看到的相當多的學者及其著作,我們是看不到的。自然也別提什麼研究了。誘餌的這本書其實是非常關鍵的,但是網上是沒有的。】。——現在我們也會明白,和第二版跋中所說的情況一樣,為什麼馬克思只是在極例外的場合才引證德國經濟學家的言論【按,外國商人的德國小販我們自己的外國學術的小販這個階段目前還是沒有過去。】。

第二卷可望在1884年出版。【按,宣告了下第二卷的出版情況。

按,本卷的重點無疑是三點,第一點是術語問題,其實這不是小問題,因為所有的科學的結果最終都要反應到概念上,就是術語上。術語其實是科學研究的結晶。因此,術語之分野正是學術之分野,正是道路之分野,正是階級之分野也。

第二點是度量衡的問題。度量衡之不肯妥協,無外乎是馬克思站在了當時最先進的國家來研究的結果。其背後之意就是資本論問題的先進性。

第三點是學術史的引證問題。馬克思科學對待先人,不因人而廢言。所謂大師無師,也可以說是轉益多師是吾師!

弗裡德思希·恩格斯。

1883年11月7日於倫敦

註釋:

[17] 《資本論》第一卷法文版是1872年至1875年在巴黎分冊出版的。——第30頁。

[18] “新三分之二”是十七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葉在一些德意志公國中流通的一種銀幣,值三分之二塔勒。——第31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