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有理?我不!

I

最近,杭州黄女士的宝马车被一辆送快递的三轮车撞了。15岁的少年王某当时正低头看手机。虽然黄女士一直按喇叭,甚至停下车来,但王某还是没反应过来撞向了宝马,把前车灯撞碎了。

交警判王某负主要责任,维修费用需要4000元,当天为了能赎回三轮车,王某哥哥所在快递公司的网点经理支付了1000元,剩下的3000元,王某哥哥答应一周内凑齐还上。时隔多天后,黄女士向王某索要剩余的钱,却被对方怼了回来:“你这么有钱,你也不差这点钱,为什么一定要让我赔,上次撞了保时捷都没有赔这么多,你为什么让我赔这么多。”

黄女士的回应:“我也可以不要求赔偿,但是犯了错误之后,以我穷,就不应该问我要赔偿,这个理念,让我很气愤,所以我这个必须要经过正常法律途径,还有媒体,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能道德绑架。”

II

穷,并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穷,不能成为置身事外的护身符,法律上人人平等,不会区分穷人富人。应不应该赔偿,这是首先要解决的事情,社会规则将会很明确地给出答案;而需不需要赔偿,这并非必选项,而是互相宽容理解妥协后的结果。赔偿责任的履行都未完成,又理直气壮地“倚穷卖穷”,如何能得到对方的谅解?我们会同情穷人生活的不易,但不会希望任何人去打破做人的准则和诚信的底线。王某哥哥言论中的保时捷车主,成为他们享受弱者红利的借口,当仁不让地要求宝马车主继续给予弱者红利,似乎事情一旦扯上贫富,对错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贫穷不是你的护身符,社会规则才是你的护身符!

III

同样年龄相仿,17岁的小陈在新密市骑电动车送餐时撞上了一辆豪华SUV,导致汽车后视镜损坏,还留下一条20厘米长的划痕。当时现场并没有其他人,但小陈还是留下了一封道歉信和身上全部的311元现金作为赔偿。“我不小心撞了你的车,我很不好意思,心里也很难受。我是个学生,寒假在城里打工。我给您留了钱作为补偿,我知道这不够,但我已经没有钱了。非常对不起。”当车主薛先生看到自己的车时,他非常生气并报了警,但当他看到留下的钱和信之后,他说道:“那些钱都很破旧了。我猜那个学生肯定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对他来说这可能是很大一笔钱。”小陈事后还是主动联系了车主薛先生,“我在汽车窗户上看到了车主的电话号码,但我不敢打。我害怕被责怪,所以留了一封信。打过电话之后我松了一口气,我应当承担全部赔偿的责任。”

事情的结果是,薛先生拒绝接受这笔总共13000元的修理费。此外,还提供10000元来资助小陈将来的学业。薛先生说道:“他是个好孩子,他的诚实应该受到奖励。”

IV

以往频频爆出的“为富不仁”的事件已经越来越少,而“贫穷有理”的事件的出镜率却有所上升。越来越多的富人已在反思自己是否“为富不仁”,而少部分自持“贫穷有理”的人仍在“倚穷卖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怜是现状,可恨是根因,根因不除,未来仍将会和现状一样,一辈子可怜下去。

人生来平等,物质上的高下并不影响灵魂的贫富。三轮车撞宝马事件中的当事人一再以穷人自居并挟持比自己物质条件好的“富人”,灵魂的贫穷已经一览无余了。反观电动车撞SUV的小陈,灵魂上不再贫穷,物质上的暂时的贫穷也将会逐渐远离他。

穷,正是因为对做人底线和社会规则的漠视,巴望着其他人都能纵容他一直享受弱者红利,一次次的炫穷,给他们带来了一次次的“满足感”,却不知已经一次次地把自己排除在文明社会秩序之外,长此以往,习以为常,越陷越深。能拯救他们的方式,唯有让其正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付出应有的代价,不再有任何的纵容。

善良本无错,还需准则和底线!

V

我们呼吁对身边的人更多的宽容理解,但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受到他人的道德绑架。强者有能力宽容弱者,弱者也不应当以弱者为荣。可喜的是,三轮车撞宝马事件中,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地为宝马车主站队,这实际上是为契约社会站队,为社会的公序良俗站队!社会的契约精神越来越强大,道德水平与时俱进,吃瓜群众不再随意吃瓜。

灵魂贫穷的人要勇于对自己说“不”!契约社会中的任何人也要勇于对贫穷有理的道德绑架说“不”!

贫穷有理?我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