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要适度,别让“过度保护”毁了你的孩子!

爱孩子要适度,别让“过度保护”毁了你的孩子!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过度保护孩子的情况,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只要家长能做的事情,绝对不 “麻烦”孩子,希望通过周全保护,让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远离所有挫败和伤

看过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的观众可能都知道,演员朱雨辰就是在妈妈过度保护中长大的。朱妈妈大事小事全部“包办”,生活中为儿子打点好一切,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儿子住宿舍帮忙整理床铺,甚至询问他的每一个室友会不会打呼噜;找儿媳要找“贤妻良母”,必须管好儿子的饮食起居……

爱孩子要适度,别让“过度保护”毁了你的孩子!

朱妈妈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把朱雨辰培养成了大家眼中的“妈宝男”,大事小情全由妈妈做主, 40岁依旧没有成家,甚至想过轻生;而朱雨辰的姐姐,在目睹母亲这么多年对弟弟做的事情后,变得恐婚不敢嫁人。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娅.克莱尔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才能避免对孩子过度保护呢?对此,斯坦福学者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在指出,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最好不碰以下三条红线:

爱孩子要适度,别让“过度保护”毁了你的孩子!

1. 为孩子做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2. 为孩子做他们几乎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3. 教养行为的动机是基于自我,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

同时,家长又要如何走出“过度保护”的误区,让孩子真正做自己呢?对此,朱莉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让孩子自由做游戏。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日程排得特别满,不是学这个就是学那个,孩子几乎没什么时间做游戏。但实际上,游戏是孩子成长要做的第一件事。真正的游戏,必须是孩子自己选择、自己主导的活动,并且要为了游戏而游戏,而不是为了实现跟游戏本身没有关系的目的。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会想出各种有意思的点子,也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爱孩子要适度,别让“过度保护”毁了你的孩子!

第二,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保持个人整洁、做家务等。哈佛大学教授认为,做家务会带来一种“能做、会做”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觉得自己是勤劳的人,而不是废物。一个人如果什么事都有人帮忙,那他就没机会培养控制感,导致“习得性无助”——当无法控制局面时,陷入被动。家长可以通过“自己为孩子做”—“陪孩子一起做”—“看着孩子做”—“孩子独立完成”这四步骤,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爱孩子要适度,别让“过度保护”毁了你的孩子!

第三,教孩子如何思考,让孩子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根本在于思维本身,简单说就是“把事情搞清楚”,以及“把知识应用到新情况中”。朱莉说,有时候家长只要就一个问题问孩子五次“为什么”,就可以帮他们理解事物的要义。不管孩子说了什么,家长都要持续提问“为什么”。通过和孩子对话,而不是给孩子答案或帮他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孩子要适度,别让“过度保护”毁了你的孩子!

第四,教孩子面对挣扎的人生常态。人生总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怎样才能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呢?最基本的做法就是给他们正确的示范,关心他们。同时,家长要给孩子具体真实的反馈,包括赞美和批评。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赞美孩子获得的成就,以及完成的具体任务。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指出孩子错误的行动和努力,告诉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做到对事不对人。

我们承认,每一个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都有一颗挚爱孩子的心。但是,孩子终将长大,我们总有一天会离他们而去,在那之前,我们不仅要好好爱护他们,更要教会他们独立生存之道,这才是负责任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