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修建的那麼矮,能抵禦敵人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原文標題:《長城修建的那麼矮,能抵禦敵人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從古代到現在,中國祖先為我們留下無數的文化傳承和物質寶藏,就像世界八大奇蹟長城一樣,它是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直到今天仍然有著特殊的意義。曾經一度,我們都相信了一個謊言,那就是在外太空,唯一能看到地球上的建築就是金字塔和長城。這個謊言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但其實是從側面告訴我們長城的宏偉巨大,外太空的說法只是為了誇張手法,便於人們記憶。

長城修建的那麼矮,能抵禦敵人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長城最初是軍事建築,在數千年曆史中傲立北方地區,又因抗日戰爭賦予長城新的意義,長城現在已經成為中華文明和文化的一個精神符號。現如今,有些人逆向思維在考慮,說當初為何要修建長城,如果建立一隻強大的軍隊,這樣豈不是更好嗎?長城到底起了怎麼樣的作用,一直以來都有很多讀者朋友研究討論。

長城修建的那麼矮,能抵禦敵人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戰國後期,秦國在征服義渠的時候,就認識到北方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和機動性,當時的秦國有楚國和齊國牽制,無法集中優勢兵力去抗衡北方遊牧民族,就開始在邊境屯兵修建長城。在建立大秦帝國之後,秦始皇更是認識到長城的重要性,一度派遣心腹大臣蒙恬親自督建。後經歷十多個王朝,各朝各代均投入大量資源進行長城的修建和修復。

長城修建的那麼矮,能抵禦敵人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其實很多朋友都再聊,大家唯一的相同觀點就是修建長城費時費力費錢。難道真是如此嗎?在大明王朝的時候,就有人算過一筆賬。大家如果看過這本賬單,就知道為什麼要修建長城而不是建立軍隊了。當時明朝北邊遭受蒙古各部的騷擾,朝廷在各個軍事重鎮駐紮軍隊,但警戒線過長無法掌握蒙古部落的行蹤,如果需要做好預警,則需要建立一隻八萬人的斥候部隊,這一年的軍餉開支大概需要白銀一千萬兩。

長城修建的那麼矮,能抵禦敵人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而修建和修復長城,則只需要一個階段招募勞工五萬餘人就足夠了,算上工錢和材料,只需要白銀一百萬兩。這樣的一筆經濟賬大家應該看明白了吧,而且這些勞工平日裡都可以墾荒播種,解決自己口糧和軍糧的矛盾,又不給朝廷添負擔,在危機時刻還能徵召入伍,比起養軍隊還是划算不少。

長城修建的那麼矮,能抵禦敵人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前面我們說到了長城是軍事建築,主要以烽火臺、射擊孔、瞭望臺和屯兵堡壘構成,數千裡都連成一線,盤踞在崇山峻嶺之中。因為北方少數民族逐水草而居,如果遇上自然災害就必然南下掠奪。這些少數民族以騎兵為主,機動性十分強大,中原地區的步兵在移動作戰上無法抗衡。於是朝廷就依靠長城為防守基地,阻攔北方的騎兵。

長城修建的那麼矮,能抵禦敵人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大家不要看長城現在這麼矮,在古代冷兵器時代,這高度完全符合戰略需要,而且城牆阻攔騎兵步伐,如果繼續南下必然下馬變成步兵,那麼雙方實力恢復到同一水平線。同時,長城的瞭望臺和烽火臺可以觀察敵情,不管敵人從那個位置突破防線,都可以提前預警,從而確保駐守將領做出防禦準備。

長城修建的那麼矮,能抵禦敵人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在中國古代,各王朝的統治者都明白,要想民族和平相處,既要有軍事方面的保證,也要有貿易通婚等柔和手段輔助。長城在關鍵位置都會有一個軍事重鎮看護,比如武威、山海關等地方都是如此,這些位置不僅僅是駐軍所在,更是各民族和各區域百姓開展交流和貿易的合法場所。在這裡可以交易絲綢、瓷器、鹽巴和生鐵,少數民族能夠獲取生活物資和奢華產品,而中原地區正確則可以購買軍用馬匹。在古代,朝廷都是將鹽巴、生鐵和軍馬貿易收歸國有,是不允許私下交易的,而長城則是最好的經濟控制線。現在來看,其實長城承擔不僅僅是軍事職能,也有著經濟封鎖職能的意思在其中,你們說當時情況下需不需要建設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