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馳騁歐亞只是因爲能打麼?其實並不是,其統治者開創了新制度

原文標題:《蒙古馳騁歐亞只是因為能打麼?其實並不是,其統治者開創了新制度》


在世界史上,成吉思汗能打是出了名的。遊牧民族的血液裡註定有野性的基因,加上蒙古人能騎善射,讓中原以步兵為主力的很多國家十分頭疼。其實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夠打天下還能守疆土,除了善於征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能夠時時更新自己的統治思路,不侷限於現有的政治制度,不斷改進治理結構和制度,將之系統升級為符合元朝的統治工具。

蒙古馳騁歐亞只是因為能打麼?其實並不是,其統治者開創了新制度

在世界史上,有很多遊牧民族開創的國家,但是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引領戰爭的精神領袖一死,國家就迅速滅亡和衰敗。當然也有強大的國家,曾經與元朝兵馬不相上下,但其存在就像節日的焰火一樣一閃而過,後來甚至淡出人們的視野。

蒙古馳騁歐亞只是因為能打麼?其實並不是,其統治者開創了新制度

成吉思汗本人在位時間比較長,最開始沿用了遊牧民族的“世選制”,這與蒙古族的生活習慣有關係。蒙古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追逐著肥沃的草原而生,居無定所到處遷徙。中原百姓通常定居或者耕田或者經商,所以依附城鎮而生活,形成一種穩定的管理結構和方式。蒙古族也世代形成了一種類似於城鎮管理的方式,就是“部落”。部落和部落之間可以聯盟,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團體,貴族們在權力交接的過程中,通過選舉的方式產生部落聯盟的下一代領導人。這種方式最大好處就是,部落和部落之間制衡發展,此消彼長相對均衡。弊端也因此產生,選舉過程中主觀因素太強,而且缺乏穩定的血緣傳承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沒有穩定的政治制度。

蒙古馳騁歐亞只是因為能打麼?其實並不是,其統治者開創了新制度

後來蒙古人發現這種部落和部落之間的鬆散關係不利於共同統治,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新的統治方式“兩翼制”。與其說是方式,不如說是“格局”。這種格局就是為最高統治者“汗王”配東西兩個副手,一旦汗王遭遇不測,兩個副手還能成為新的戰爭領袖,能夠短時間內保證部落的戰鬥力。

蒙古馳騁歐亞只是因為能打麼?其實並不是,其統治者開創了新制度

無論是世選制還是兩翼制,都顯示了戰鬥在遊牧民族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這種依靠評價戰鬥能力的制度非常不利於一個王朝的長治久安,而且在王朝內部先要打一下才能稱王,不利於王朝內部團結。成吉思汗非常聰明,發明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他認為要想打破部落之間的抗衡,首先要解散部落組織,創立了“戶”的制度,設立千戶長,讓自己的統治能夠通過這個官職直接下達到每個人身上。依靠對人口的劃分,形成了千戶、百戶和十戶,這就打破了原來的部落統治。這些新千戶領袖大部分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或者是親信。讓這些可靠的人完成自己的政令,成吉思汗就這樣成了草原帝國的皇帝。

蒙古馳騁歐亞只是因為能打麼?其實並不是,其統治者開創了新制度

成吉思汗和以往的蒙古大汗不同,首先他在位的時間很長,創立的“戶”制在管理本質上是對人口的有效控制,和傳統中原的人口管理相同,只不過採取的辦法更為符合遊牧民族的人口組織方式。而且這種“戶”的本質就是“直接統治”,讓政令能夠直接傳達到每個人。成吉思汗的這種制度其實就是中央集權。此外,成吉思汗也有“禁衛軍”,直接聽從他的指揮,可謂是精兵強將,不僅能夠保護自己,還能夠直接打擊目標。

蒙古馳騁歐亞只是因為能打麼?其實並不是,其統治者開創了新制度

成吉思汗的做法好使嗎?回答是肯定的。而且這種制度被後來的少數民族廣為應用。比如大清王朝的前身女真族,鬆散的部落聯盟似乎是所有遊牧民族的初級組織方式,後來努爾哈赤建立了“八旗”,非常有利於集權統治,所以後來皇太極才能非常順暢的帶兵進入中原。

蒙古馳騁歐亞只是因為能打麼?其實並不是,其統治者開創了新制度

在封建時代,能夠決勝千里的,不是個人的軍事能力,而是需要通過合適的政治手段來進行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