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靠科举选拔人才,那西方国家呢,他们为何没有科举?

原文标题:《古代中国靠科举选拔人才,那西方国家呢,他们为何没有科举?》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用来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一项工具。它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阶段,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前三甲就是我们俗称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了。科举制这样的制度就类似于现在的高考,但是那时候有机会念私塾的人少,考试也没有年龄限制,所以很多人一生都在赴考,历史上就有很多考试考到年逾花甲。虽然这种制度的不人性化之处为人诟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制度为古代的中国选拔出了很多有学识、有经验的人才,也为平头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古代中国靠科举选拔人才,那西方国家呢,他们为何没有科举?

科举制度在我国前后历经1300多年,但是我们却好像没听说过古代西方国家出现这样类似的制度。那我们可能就要疑惑了,科举制度有那么多可取之处,为国家提供便利,为什么欧美国家没有出现这种制度呢?

古代中国靠科举选拔人才,那西方国家呢,他们为何没有科举?

对于这个问题,有学者解释道:西方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明,每一个等级都要严格按照制度行事,而科举意在选出平头老百姓里有广博学识的人才,这些人才以后都可能一步登天,成为达官显贵。这种制度往往造成了社会等级的流动,并且是从下至上的流动,而这种流动性威胁到了古代西方的上等贵族,平头老百姓怎么能够跨越权力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呢,贵族们是绝不允许他们能与统治者相抗争的,所以无法实行科举制度也是情理之中。

古代中国靠科举选拔人才,那西方国家呢,他们为何没有科举?

如此看来中西方文化差异是非常大的。我们先来看中国产生科举制的原因吧。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统治者,也就是皇帝为最大,看似君王们天不怕地不怕,但他们最怕的就是有人谋反丢了皇权。从秦始皇大一统开始,分封的诸侯、亲王贵胄多如牛毛,这些贵族可能手握兵权或战功赫赫,有时功高震主,往往会威胁到君王的统治和地位。

古代中国靠科举选拔人才,那西方国家呢,他们为何没有科举?

而科举制造成的社会阶层和等级的流动,对君王来说则是最好的制约和压制贵族的方式,这是中国文化中庸制衡的思想最好的体现。任用家境贫困、出身低微的官员,平民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的肱股大臣,既能为君王处理政务上提供新颖的处理方法,又能削弱贵族的势力,稳固君王的权力,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对于统治者来说岂不是多多益善。所以科举制度能在制度更迭频繁、历经朝代变迁的古代中国屹立不倒。

古代中国靠科举选拔人才,那西方国家呢,他们为何没有科举?

在西方这种制度为何不能被统治者利用成为一种统治的手段呢?首先古代西方与古代中国不同,处于社会阶层下方的奴隶甚至普通老百姓往往不能接受教育,受教育的机会只留与贵族等上层社会阶级,即使平民们私下接受了教育或自学也没有“国考”来为他们提供机会。一些现在世界闻名的高校在几百年前只招收贵族学生,身份地位可比学识重要的多!

古代中国靠科举选拔人才,那西方国家呢,他们为何没有科举?

另外,贵族头衔多是世袭制,一代代下来贵族势力愈变愈强大,如此强大的贵族势力,统治者可没法用这样的手段来削弱它,古代西方的皇帝也都在宗教信仰的庇佑之下生存,他们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之上还有教皇。所以下层阶级的人通过一种考试制度就变成世袭的贵族是绝不可能的,因此科举制度在西方毫无用武之地,当然无法盛行。

古代中国靠科举选拔人才,那西方国家呢,他们为何没有科举?

所以总的来说,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文化、制度各方面差异都很大,某一种制度可能是我之饴糖,你之砒霜。就像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使用此种制度不仅能为朝廷增添新鲜血液,用尽天下有用之才,更能牵制达官贵胄,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在古代西方,贵族势力太过强大,权力无法集中掌握在皇帝手中,这种制度无法对抗已经形成的强大的社会等级。这就是科举制只在古代中国盛行的秘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