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古代做官的敲门砖,读书人们的升级打怪之路

导读: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社会的各个阶层等级都分的明明白白,什么样的阶层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并一直都有“士农工商”这样的说法。那么当然最高的阶层就是士阶层,也就是为官了。在隋朝之前呢,要当官是不太容易的,因为不单单考的是文采,还要有人脉、声望、家世等等。但是自隋建立科举以来,科举考试给许多平民子弟一个翻身的希望。

科举:古代做官的敲门砖,读书人们的升级打怪之路

如果只是粗略的了解一下的话,科举似乎和如今的高考有些像呢。一切用成绩说话,考中了就可以走上仕途,基本上就前途光明了。但其实科举考试的难度确实比高考难出了好几个度。简单想一下,科举是为朝廷服务的,所以选拔出来的人才只为朝廷所用,而每个朝代就一个朝廷,能任用多少人?所以在全国十几万考生中最终只能录取几十个人。这个录取率当真是低的吓人,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落魄书生了。这样一想,现在的高考当真是十分容易了。

科举:古代做官的敲门砖,读书人们的升级打怪之路

作为一个古代普通读书人,他应该如何一步一步通过科举,改变自身命运呢?第一步,参加院试,这算是入门考试了,参加考试者被称为童生,当然并不是指小孩子的考试,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参加这个考试,考试的地点是州县,考中的就成功晋级为秀才了。但秀才是不能坐官的,还要接着参加乡试升级才行。像是就属于省级的考试了,一般是三年一次的,考中者晋级为举人,第一名还可获得解元的荣称。划重点哦,考中举人就有资格当官了,但是一般都是等某大官翘辫子之后才可能有机会的。乡试之后的晋级考试就是会试了,这就是属于国家级的考试了,考中者喜提贡生,第一名会荣获会元之称。

科举:古代做官的敲门砖,读书人们的升级打怪之路

最后一级,就是殿试了,也是要直面皇帝大boss的终级考试,采取面试,也就是问答的形式,回答皇帝的提问,想想就很紧张呢。最终皇帝和面试官大臣们商议决定录取人员以及排名。这一关要是过了,那就恭喜恭喜了,你已经是一名待命官员了,坐等朝廷安排吧。另外殿试中的前三名都是有荣誉称呼的,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古代做官的敲门砖,读书人们的升级打怪之路

通关通到这里,就算完成一大半了,之后的成就如何就看个人如何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了。这里插一句题外话,科举里学霸可是不少的,比如唐朝的张友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元朝的王宗哲这些都是连中了三元的。啊嘞?这些人怎么都没怎么听过,按理说他们都是学霸中的学霸,但是名气嘛……所以说学习不好的童鞋们不要气馁哦,学霸真的有可能只是学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