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原本只是貴族活動,爲何從唐代開始流行?全靠和尚夜裡打瞌睡

原文標題:《喝茶原本只是貴族活動,為何從唐代開始流行?全靠和尚夜裡打瞌睡》

很少會有國內史學家去關注佛教文化對古代生活習慣影響,而美國斯坦福大學宗教研究系柯家浩教授卻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曾經提出一種觀念,那就是佛教對中國物質文化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還他還曾出書專門詳細介紹和剖析佛教對中國物質文化的影響,包括對中國建築、服裝和食品的貢獻。除開中國史學家不去關注佛教文化的發展,很多西方學者在撰寫中國歷史的時候,只是會提到佛教在中國古代信仰中的作用,但很少會主動提及佛教對於中國物質文化的影響。而柯家浩另闢角度,以佛教文化傳播與中國物質文化發展之間的聯繫為切入點,詳細討論兩者之間的關係。

喝茶原本只是貴族活動,為何從唐代開始流行?全靠和尚夜裡打瞌睡

而這個時候,就有很多朋友會問到,我日常並不是信佛,而且與佛也沒有過多的交際,佛教文化應該並沒有改變我們的生活吧。這個說法並無問題,但是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佛教傳入中原之後,因其獨特性讓我們祖先們有了不少新生活習慣。

喝茶原本只是貴族活動,為何從唐代開始流行?全靠和尚夜裡打瞌睡

比如我們日常喝茶,這時就有朋友說茶葉起源於中國,很早中國人就開始喝茶了,這跟佛教文化有啥關係呢?茶葉和茶文化起源在中國不假,在先秦之前,茶葉就只在貴族王公侯爵之間流行。最開始在浙江種植,隨著秦國統一中國,茶葉由浙江向四川擴散,從而遍及全世界。

喝茶原本只是貴族活動,為何從唐代開始流行?全靠和尚夜裡打瞌睡

但茶文化興盛卻是在大唐王朝時期,那個時候佛教文化從印度傳入中原,其中有一個流派主導日日夜夜的修行,但這種苦行僧的生活很少有人堅持下來,容易瞌睡乏困,這個時候僧人們發現喝茶可以提神,於是高僧講經之時就喜歡飲茶。平民百姓在供佛禮佛的時候,他們發現了這一個現象。於是在請教高僧之後,自己開始嘗試,隨著時間流逝就慢慢在社會流行開來。

喝茶原本只是貴族活動,為何從唐代開始流行?全靠和尚夜裡打瞌睡

再比如坐的問題。自秦漢開始,中國人一般都是席地而坐。後來到了唐代,隨著絲綢之路的復興,大唐的瓷器、綢緞和四大發明流入西域,而少數民族的胡椅胡凳也慢慢在中原開始流行。這種昂貴的物件跟茶葉也一樣,都只是在貴族上層流傳,而且在唐朝時期都只有坐床坐椅,並沒有椅背,椅背在唐朝末年才出現。

喝茶原本只是貴族活動,為何從唐代開始流行?全靠和尚夜裡打瞌睡

但寺廟的師傅們在清理佛教和典籍中發現,很多西域過來的佛像都是坐在寶座之上,這些師傅們為了求修行圓滿,就藉助椅子盤腿修行。這也是後來從僧人流傳到民間之中,民間百姓發現加椅背更舒服,在宋代得以推廣,於是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椅子。

喝茶原本只是貴族活動,為何從唐代開始流行?全靠和尚夜裡打瞌睡

再有一個就是關於吃糖這個典故,同樣是跟唐代的僧人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秦漢以前,我們古代祖先喜歡吃甜食,那個時候除開天然的蜂蜜,就只能從大米和小麥中提取提煉糖。那個時候百姓吃個飽飯都是一個奢望,更不要說吃糖啦。糖跟茶葉一樣,依舊是貴族的專屬食品。

喝茶原本只是貴族活動,為何從唐代開始流行?全靠和尚夜裡打瞌睡

後來到了唐朝,印度的甘蔗傳播到中原,國內開始批量種植甘蔗。甘蔗能夠提煉一種糖,而且產量非常高。當時僧人們講究清心寡慾,日常都以素菜為食,缺乏營養的他們發現蔗糖能夠提供能量,於是他們把這種糖奉為聖物。在唸經打坐疲憊之時,就來上一口,既可以提神也可以飽腹,還能保證自己的身體營養需要。後面的局面大家也都知道了,蔗糖隨著香客的奔走相告,在中國國內開始流行起來。而且在唐代後期出現了熬糖的技藝,在宋朝更進一步可以生產白砂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