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說趣史
清朝皇室發給嬪妃的月例錢,不能稱為俸祿,畢竟不能算是上班。
但是比起清朝一品大員的工資(俸祿),那算是多的。
清朝一品大員的年俸在180兩左右,這點錢放在民間普通老百姓家,那是筆鉅款,一年的柴米油鹽沒問題,還能置上很多畝地了,可以做個積善之家了。但是在京城裡,可以請一頓很不錯的客了,或者做一身很不錯的官服了。所以工資外收入才是清朝大官們當官的意義,畢竟光養廉銀一年都要過萬兩銀子。
而嬪妃們的收入,從皇后月例1000兩依次遞減,皇貴妃800兩,貴妃600兩,妃子300兩,嬪200兩。這也就是說,從皇貴妃到嬪,9600兩到1200兩不等。最低的嬪也是一品大員俸祿的6,7倍。
但是嬪妃們想靠這月例錢做點什麼,基本上聊勝於無。原因很簡單,由於嬪妃們無法出宮,所以這點錢基本上只能在宮裡花。民間1文2一個的雞蛋,內務府的報價是10兩銀子。所以嬪妃們的月例錢的實際購買力必須超乎想象地打折。
那嬪妃們的日子豈不出乎意料地差?特別是嬪以下的一個月只有幾十兩銀子的豈不得餓死?其實也不然。
因為月例錢說白了它不是工資,只是所謂的“零花錢”。嬪妃們實際上都是“包吃包住”的。
每天嬪妃的吃穿住,都是按照不同等級,住什麼房子,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樣的伙食,都是保質保量供應的。比如嬪妃裡最低一級的嬪,一天可以領6.8斤豬肉,2兩白糖,2升米,3斤面;一個月還可以領半頭羊;一年可以領1匹宮綢,2匹雲緞,3匹錦綢,等等。
總之只要達到嬪妃的級別,基本都有獨立宿舍,衣食飽暖絕對不成問題。
所以對於嬪妃們來說,月例錢的主要用途大都用來打扮自己,賄賂太監。
因為不同等級差別真的不是一丟丟。賄賂太監,自己的綠頭牌子就有機會在皇帝的晚飯後的盤子裡靠前頭些,多出現幾次。皇帝一高興,多寵幸幾次,生皇子的機率就多了,生皇子機率一多,晉升的機會就更大了。
清朝後宮的妃嬪這類正主,都不是憑空直接封的,而是對皇家香火旺盛有功勞才封的,沒有子嗣幾乎很難有機會被封為妃嬪類的正主。
所以清朝嬪妃們的月例錢用現代價值水平來測算都沒有意義。
有專家測算過清朝一兩白銀購買力相當於現在200元人民幣,那麼嬪妃們一年在24萬到192萬不等。炒米認為這個算法不能算嚴謹。因為按照內務府的雞蛋作為參照物,皇貴妃一年可以買960個雞蛋,嬪一年可以買120個雞蛋。現在市場上一個雞蛋1元人民幣,難道妃嬪們一年才120塊到960塊不等?
但是妃嬪們除了月例錢,吃穿用度按照內務府的賬算下來,那就是2400萬到19.2億都不等了吧?
炒米視角
清朝妃子按照品級,從上往下,分別是:
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
清朝一兩銀子放到今天大概等於200—300元之間。也就是說,即使是皇后,一年最多也就拿到30萬元(按300算)。而最低的答應一年不過9000塊。
是不是覺得很低?那是當然的,因為妃子根本不靠這個固定的薪俸活。
妃子拿到的錢真正的大頭在常例,這個也是有品級之分的。像貂皮,綢緞之類的多了。可以說日用飲食,不花一毛錢,全部包圓了:
以“妃”為例,除300兩銀子的年俸外,每年還能得到蟒緞1匹、織金1匹、妝緞1匹、倭緞2匹、閃緞1匹、金字緞1匹、雲緞4匹、衣素緞2匹、藍素緞1匹、帽緞1匹、彭緞3匹、宮1匹、潞2匹、紗4匹、裹紗5匹、綾5匹、紡絲5匹、杭細5匹、棉納5匹、高麗布5匹、三線布2匹、毛青布10匹、深藍布10匹、粗布3匹、金線10絡、絨5斤、棉線3斤、木棉20斤、裹貂皮10、烏拉貂皮20。像生孩子了,過生日了,把皇帝伺候開心了,都會有額外的賞賜,珠寶,錢財,物品都有。這個就叫做“賜俸”。
而且皇宮裡面,所有吃穿用度,按照品級,供給各個妃嬪,都是不用花一毛錢的(就說個最簡單的,今天清朝的皇家用的瓷器有多貴?一個花瓶一套房不誇張)。
在皇宮裡面,賺的錢就是攢下來的錢,因為妃子根本找不到花錢的地方(除非打賞下人,走走人情)。最近放的《如懿傳》裡面的嫻妃,不就是常常把錢貼補家用麼(皇家賞賜的東西不能給,否則是大罪)。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在清宮劇裡面,後宮嬪妃們一個個不愁吃不愁穿,打扮得花枝招展,競相爭奇鬥豔,獲取皇帝的歡心。其實,這些後宮嬪妃,上到皇后娘娘,下至答應,都是要靠領工資過活的。
按照清朝的後宮制度,在康熙時期趨於完善,有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若干(無定數,全靠皇帝喜好)。不同的等級,決定著不同的待遇。
等級最高的自然是皇后,為後宮之主,東西十二宮中可以任意選一宮居住,是為中宮。按例,皇后每年的工資為1000兩白銀。清朝1兩白銀的購買能力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3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皇后一年多工資大概相當於現在20萬到30萬之間,至少相當於中產階級了。
除了皇后之外,皇貴妃的年薪是800兩,貴妃600兩,妃子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按照這個工資,貴妃的年薪還能有個十幾萬,但是到了妃和嬪這個級別,年薪已經不足了十萬了。最慘的是答應,年薪已經降到1萬以下。
但是,這些年薪可以算是純收入了,因為這些後宮的嬪妃,都是包吃包住的。
皇后住的是中宮,皇貴妃、貴妃、妃這個三個級別的嬪妃,都可以住在東西十二宮的主宮之中,而嬪、貴人、常在、答應這幾個級別的嬪妃,雖不能住主宮,但是同樣可以住在東西十二宮的偏院中。
而每日的食物,也是按照各自的級別分發的 。比如說皇后每日可以領到豬肉16斤,羊肉1盤,雞鴨各一隻,米4升,面9斤,其餘蔬菜水果也是應有盡有。當然,像級別低的答應,每日就只能領到1.8斤百米了。
吃的有了,住的有了,接下來就是穿的了。以皇后為例,每年可以領到各種綢緞綾紗90匹、布60匹、貂皮90張,另外還有各種絲線若干等。而級別最低的答應,則只有絲織品8匹。
除了這些固定的收入,後宮嬪妃還能不定時的獲得皇帝的賞賜,最簡單就是給皇帝生孩子。比如說皇后生一個孩子,在嬰兒滿月時顆獲得白銀1000兩,衣物100匹;答應生孩子,嬰兒滿月時也有白銀50兩,衣物10匹的賞賜。
另外,在逢年過節,皇帝也會給嬪妃們進行賞賜。萬一皇帝心情一好,也會給嬪妃們進行賞賜。當然,所有的賞賜,都是和嬪妃的等級相關的。所以後宮的嬪妃們一個個想要往上爬,並不是虛榮心作怪,而是關係到她們的切身利益。
小鎮月明
清朝嬪妃們的月俸祿,其實也少的可憐。
當然,少也只是賬面上少,背後的財源還是蠻多的。
而且後宮的大美女們,是封建社會中最早實現社會主義的,這個很有意思。
首先看薪資。
皇太后:白銀2000兩。
皇后:白銀1000兩。
皇貴妃:白銀800兩。
貴妃:白銀600兩。
妃:白銀300兩。
嬪:白銀200兩。
貴人:白銀100兩。
常在:白銀50兩。
答應:白銀30兩
這個薪資水平,在清朝平均一兩銀子合人民幣200左右的時代,好像年薪並不高。對比一般農民年收入10-20兩來說,妃子們的收入還算不錯的。
即便是最低級的也有30兩,這個價格,嗯,大概如幽幽的小巷,裡邊有個點粉紅色的蠟燭的屋子,跟那裡邊的辛勤的工作人員收入差不多。
如果沒算錯的話,可能現在的農民一年種地收入也就大概如30兩銀子,當然,我說的不是富農,而是像我這樣的中下貧農。
當然,這些錢看這雖然不多,但卻是純利潤,沒有什麼額外開銷。比如當朝一品大員的工資,一年也就180兩,但是卻有一年兩萬左右的養廉銀,部分封疆大吏還有一年十幾萬左右的上貢。妃子們雖然也只有幾十兩到百兩,但她們用的花的都是公家的,薪俸是每年“白撈”的。
比如後宮每年會按等級發放很多布,絨,棉,金線,貂皮等等紡織物資,再比如鍋碗瓢盆燈桌椅等等日常生活物資,再比如米麵糖醋雞鴨魚羊肉乾果零食等等食用物資。這些都是按年按月分配的,各個等級有各個等級的發放標準。
因為等級是按照皇帝的臨幸程度決定的,所以這應該是後宮中最為合理的“按勞分配”,提前實現了社會主義。
當然除了這些,每逢生日,節日,或者懷了龍種,都會有額外的補貼。即便把皇帝伺候好了,也會有額外的紅包。
可見,後宮的生活,除了刀光劍影之外,還是有一絲溫情的。大概可以理解成,只有肯張開雙腿,就可以吃上皇糧了。
梁宇航
宮中等級森嚴,尊卑十分明顯,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清朝嬪妃的等級,因為不同的等級,待遇差距很大,只有分清等級才能算出這筆帳。
清朝後妃制度
清朝入關之前沒有建立后妃制度,妻妾一律統稱為“福晉”,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皇太極的時候,就相對講究了。
清朝12帝的后妃數量表
順治入關之後,后妃數量也增多了,如何加強後宮的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通過不斷的完善,終於建立起了相對成熟的後宮嬪妃制度。
清朝的后妃共分為八個等級,不同 的級別在宮中的膳食、冠服、頭飾、禮節、遇喜(生育)儀仗各方面都享有不同的待遇。
八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還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過夜的宮女,不在等級之內。)
通常情況下,皇后設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兩名、妃四名、嬪六名、貴人、常在、答應和官女子沒有固定的數額。
皇后由10名宮女侍奉、皇貴妃由8名宮女伺候、貴妃也由8名宮女伺候、妃由6名宮女伺候、嬪也有6名宮女伺候、貴人由4名宮女伺候、答應由3名宮女伺候、常在由2名宮女伺候。
皇后的年例,白銀1000兩;
皇貴妃的年例,白銀800兩;
貴妃的年例,白銀600兩;
妃的年例,白銀300兩;
嬪的年例,白銀200兩;
貴人的年例,白銀100兩;
常在的年例,白銀50兩;
答應的你年例,白銀30兩。
當然,這些只是年例錢,各種節假日、生日、生孩子、滿月,按照慣例,皇上都會另行賞賜。
例如,皇后的生日,皇帝會賞賜,黃金90兩、白銀900兩、上等綢緞45匹、蟒緞9匹、緞9匹、寧綢9匹、宮綢9匹、紗9匹、春綢9匹、綾9匹。
生孩子或者是孩子滿月,皇帝會發紅包:皇后白銀1000兩、幣300端、皇貴妃500兩、幣200端、貴妃400兩、幣100端、妃300兩、幣70端、嬪200兩、幣40端、貴人100兩、幣20端、常在100兩、幣20端、答應50兩、幣10端。
除了這些固定的收入,如果把皇上伺候舒服了,龍顏大悅,隨時都會發“紅包”,這些可能是年例的好幾倍,所以,就不難理解紅宮嬪妃花樣百出爭寵了,因為直接和經濟利益掛鉤。
那麼,她們的年例相當於我們現在多少錢呢?我們只能根據當時的購買力來做一個粗略的對比,因為通貨膨脹等各種原因,不可能太精確。
那時候的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人民幣300元,一兩黃金相當於3000元,按照這樣算的話,皇后的年例大概是30萬左右,而最下等的答應只有9000元,當然,再加上其他的收入,就會更多一些
我們看到的清宮劇中,這些後宮嬪妃錦衣玉食,衣著華麗,個個都是有錢的主,根本不用考慮錢的事兒,事實上真是這麼回事兒嗎?
當然不是,雖然吃飯、住房不用花錢(從皇后到答應,每天的吃喝用度另有一個分配方案,因為太過於複雜,這裡就不詳細表述,我們就知道她們吃飯不花錢就行了),我們也知道,除了吃穿住行,還有人情世故,對於後宮嬪妃們,這才是大頭。
這麼多人跟著你,逢年過節都要賞賜;買貴重首飾、漂亮衣服,打扮的光鮮些都要自己花錢;想接近皇上,把自己的牌子放到最顯眼的地方,同樣要賄賂管事的太監;皇上來了,做一點拿手好菜,留著皇上的胃,也要花錢。再加上國家發生個三災六難,皇帝為了裝面子,來個後宮帶頭節儉,年例說扣就扣;等級低的貴人和常在、答應,工資拖欠你幾天也很正常,而且,物價上漲,後宮的規矩卻多年不變,同樣影響收入。所以,後宮的生活並不像電視上演的那樣,品級低的後宮嬪妃,往往不夠花,還要孃家補貼,而且還要自己動手做針線活,補貼用度,一年下來,其實剩不了多少錢,因此,到了危急的時候,不得不變賣首飾救急。
而品級高的皇后、皇貴妃和貴妃們來錢的門路多,皇上賞賜的也高,而且可以運用自己的能量對皇帝的決策、官員的升降帶來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雖然外臣不準結交內宮,但是,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本無法隔斷,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通過各種途徑向後宮輸送利益也就非常正常了。但是,級別高,花銷用度也就相應增大,賞賜下人也就水漲船高,有時候,皇后的一個賞賜比答應的年例都多。
其實,現實中的後宮雖然沒有影視劇中那樣光鮮亮麗,但是,級別、寵幸直接和經濟利益掛鉤,和生活水平相關,後宮女子們為了上位各顯神通也就不難理解了,而後宮就是一個縮小版的官場,為了獲得地位,就必須有付出,侍奉好皇上、處理好與上級的關係,這樣才能一點點的爬上去,也就能獲得相應的待遇,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付出。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清朝後宮年薪分為九等,分別為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皇太后黃金20兩,白銀2000兩。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白銀800兩,貴妃600兩,妃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銀50兩,答應30兩。
如果用人民幣摺合算的話,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300元左右。而清朝的一個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費大致5-20兩。從上面來看,有些妃子的俸祿並不高,但是相比一般人來說好太多了。按照現在來計算,最低的妃子一年能拿9000元左右。而皇后差不多一年能拿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這筆錢放到現代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了。而答應最慘,一年才9000元,放到現代,估計會活的很慘吧。。
古今譚
老百姓的老婆不領工資,而是直接霸佔你的工資卡、信用卡。老公們才是領零花錢的。
在帝王家就不同了,老婆們(嬪妃)都是有工資(月俸)領的,而且還有獎金(賞賜)。
拿清朝來說:
大家看電視劇都知道,清朝後宮中的嬪妃們都是有工資的,而且還有激勵制度。服侍的好的除工資外,還有獎金。犯了事的嬪妃會被罰俸祿,更甭說賞賜了。那麼大家知道這些在後宮中養尊處優的嬪妃們的俸祿究竟有多少呢?
在清朝,後宮這些嬪妃們的工資從上往下分別是: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
從宋朝以後,中國社會才開始用銀子做貨幣,宋以前都是用銅錢或者鐵錢。
在宋朝,按照《金瓶梅》裡邊的描述,西門慶家旁邊有個磨鏡的老頭,一天收入幾十文,按照官方匯兌比率,一兩銀子兌換一千文,再比較現在的生活標準,一天幾十塊錢差不多是可以維持溫飽了,西門慶死後的遺產估計是十五萬兩,放到現在就是1.5億,在清河縣確實是個大富豪了。
到了清朝,冶煉技術提高,銀銅的產量也多,相對的就通貨膨脹了,所以清朝的銀子肯定沒有宋朝的銀子值錢,清朝的一文錢大概是現在的一毛錢,一兩銀子就是一百塊。
所以皇后的工資(零花錢)大概是十萬。那些答應就只有3k了,有點少啊,買個包包還得考慮一下。
俸祿差距好像看起來有點大?不過差距雖然差距很大但是後宮的嬪妃們並不是靠這些俸祿生活的。這些只是給嬪妃們“買買買”的,基本的吃穿住行,皇帝老公包了。
除了工資有等級,獎金也是按等級來賞賜的,吃飯的規格,衣服的規格,出行做的車輛,儀仗隊等都是按身份分配的。
大老婆吃得好住得好,小老婆們就一般了,與現在相反。現在是小老婆、情人穿得好住得好,正宮原配是不待見的。
倔強的磚頭123
皇后居中宮,協助皇帝管理後宮。這是在康熙時期才完善確定下來。除了皇后外,下有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皇貴妃1名,貴妃2名,4名妃子,6名嬪,其餘妃嬪沒有定數,想封多少,就有多少,全看皇帝個人精力。
等級制度一旦確定,妃嬪穿戴什麼,該享受怎樣的待遇,都有具體規定,比如皇后準戴東珠朝珠,而妃以及之上是蜜蠟或琥珀朝珠。
后妃的俸祿主要來自年例和日用,年例就是銀子、綢緞布料,而日用就是各種生活用品、食物等。如下圖,年例和日用以皇后為例。
按照今天的白銀價格3.39元/克,清朝一兩平均起來36.3克左右,皇后一年的薪水就是123057元,月薪是10254.75元。
除了這些銀子,壽辰、誕子嗣、受幸等,額外還有皇帝的賞賜。有時候皇帝高興,會賞賜后妃幾大盒金瓜子。
金瓜子屬於碎金子,一枚的重量在介於20克到30克之間,也就是67.8—101.7元。
至於具體多少?一是位份,位份越高,當時俸祿賞賜就多;二是受寵度。
一壺濁酒喜相逢,這裡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史小二記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早在戰國時期,宮中的女子們就對為妃為後趨之若鶩。想必大家也都明白,絕大多數女子都是為了那潑天的富貴。那麼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清朝,那些嬪妃的月俸祿是多少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下清朝後宮嬪妃的典制。
這裡採用的是康熙之後已經較為完備的典制:皇后與皇貴妃各一名,貴妃兩名,四妃六嬪,貴人、常在、答應不設數目限制。如此充盈的後宮,發放后妃的月俸祿等自然也是馬虎不得,當是有一定的規章制度給規定限制好的。
清朝時期使用的多是銀子,那麼后妃的俸祿也是按多少兩銀子來發放的:皇后八十三點三兩,皇貴妃六十六點六兩,貴妃五十兩,妃二十五兩,嬪十六點六兩,貴人八點三兩,常在與答應各約四兩。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有疑惑:我們泱泱中華喜好整數,為何后妃的俸祿偏愛使用小數點?
這裡就是我要敲黑板的了:我們估算的是月俸祿,月俸祿。我們以皇后的俸祿為例,每月八十三點三兩,那一年的俸祿可不就約是白銀一千兩?前面提到后妃俸祿的發放是有一定規定的,如此看來制定規定時應是以年為單位,然後按月發放。畢竟買買買是女人的天性,若按年發放難保會有些妃子熬不過那最後兩個月。
清朝後妃發放俸祿和我們現代的上班族結算工資如出一轍,那麼她們的月俸祿放在今天算是怎樣的水平呢?
首先,我們需要把銀子給摺合成人民幣。關於這一算法網上眾說紛紜,我在此列出一個較為客觀的算法:《清會典》記載當時的一兩銀子可以買大約不到一百升的大米,而那時的一升又相當於如今的一點五升,即當時一兩銀子放在今天至多可買一百五十升的大米,我們在此按一百二十升計算吧。
現在市場上的大米由於品牌等各種差異導致價格差異較大,但一般大米都在兩到三元之間,我們在此依舊折中按兩點五元計算。
一兩銀子可買一百二十升大米,再由大米價格我們不難知道一兩銀子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三百元。由此我們再將后妃的月俸祿四捨五入一下摺合成人民幣:皇后兩萬四千九百元,皇貴妃兩萬一百元,貴妃一萬五千元,妃七千五百元,嬪五千一百元,貴人兩千四百元,常在與答應一千二百元。從皇后到答應,這其中的差別真可謂天壤之別。常在與答應的月俸祿這麼低,放在今天的一線城市連房租都付不起,怎麼仍然有那麼多的女子擠破腦袋要入宮呢?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已入宮,又何嘗不拼一拼向更高品階努力呢?
再者,後宮妃子的穿著與吃食是不花費自己俸祿的,說白了,那些個俸祿就相當於今天的零花錢。
此外,我們日常工作還會有個年終獎呀,分紅之類的,待遇好的公司在員工過生日時還會舉辦小聚會。
清朝後宮就相當於一個待遇極好的公司,如有妃子誕下子嗣,則是“恩賜皇后銀一千兩、幣三百端......答應銀五十兩、幣十端”,遇上大喜事、逢年過節或者把皇帝伺候好了,紅包都是少不了的。
如此看來,清朝妃子固有的月俸祿再加上皇帝的各種紅包,即使是今天她們的生活也依然是羨煞眾人啊!
小小嬴政
在清代,後宮的嬪妃們也會有自己的俸祿。俸祿多少根據嬪妃的品級決定。
那麼從等級最高的皇后到品級最低的“答應”他們的年薪是多少呢?換算現代的工資標準又是什麼水平?
皇后:年薪1000兩銀子
皇貴妃:年薪800兩銀子
貴妃:年薪600兩銀子
妃:年薪300兩銀子
嬪:年薪200兩銀子
貴人:年薪100兩銀子
常在:年薪50兩銀子
答應:年薪30兩銀子
清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300元。以此換算,皇后一年的俸祿在30玩左右,而品級最低的答應,一年只有9000元,這個就非常的低了。
但是大家別忘了,清朝從康熙到乾隆年間,每升最為優質的大米價格在10余文,而一兩銀子等於1000文。據《清會典》記錄,當時的一升相當於現在的1.5升,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間,足夠買150斤最優質的大米。
除了以上這些俸祿外,後宮嬪妃們還有另外的福利:生日、生產、滿月,皇帝都會發個紅包慶祝。
如皇后生日,皇帝會賞賜:金90兩、銀900兩、上等綢緞45匹、蟒緞9匹、寧綢9匹、宮綢9匹、紗9匹、春綢9匹、綾9匹。之後的嬪妃按等級逐漸。
其實所謂的俸祿不過是嬪妃們的“零花錢”,畢竟她們都是包吃住的。這些嬪妃每天的吃穿都按照等級不同,分配妥當。
比如登記最低的“答應”:一天可以領6.8斤的豬肉、2兩白糖、2升米、3斤面;一個月還能領到半頭羊;一年另外還能領1匹的宮綢、2匹雲緞、3匹錦綢等等。
所以,嬪妃們的俸祿通常都是用來額外買些東西來打扮自己,然後賄賂太監,因為後宮等級的差別會影響自己的生存。賄賂太監,更容易讓自己的牌子可以往前靠點,更容易讓皇帝有機會寵幸自己,畢竟皇帝如果看到自己的牌子,多來次生皇子的幾率就更多了,晉升的機會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