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增效(一):如何理解小規模優質果園這個概念?

前言:

2018年舟山市林業處組織了一次以全市水果主體參加的培訓班,這次培訓中清揚老師講了一堂課,以中國果業兵分二路,規模與小規模,大眾與優質二條不同的技術模式並通過許多的在過去他所看到的事例給我市果農上了一趟關於果業發展趨勢的課。而我則以我市的小規模優質果園圍繞提質增效的話題講述了關鍵技術與路徑的課程。

而本系列文章以那次培訓中的課件為主要內容編寫而成,主要內容是本人對於小規模優質果園的一些思考以及提質增效這個永恆話題的一些建議,本系列文章共二十篇,一個長的連續劇,歡迎捧場並提出寶貴意見。第一篇先從小規模優質果園是一個什麼樣的果園說起。

在我公號以及這裡的很多文章裡,我把閱讀對象限定為小規模優質果園的經營者為主。我的公眾號的廣告圖片有這樣的一句話:關注小規模優質果園,與定海農業共成長。這句話的前一部分是指公眾號與業內交流的對象以小規模優質果園為主,思考在這樣的規模狀態下,以優質果品生產的果園的相關理念、技術和發展等內容,之所以在整個水果或農場中以小規模優質果園為主要對象,我想主要來自於本人曾經參與經營過12年的小規模優質果園的經歷,也與我所處的定海區是以小規模優質農場為主要服務對象,相對來說對這類果園較為熟悉。與定海農業共成長則說明了悠果農業立足於舟山市定海區這個區域範圍內,服務於定海水果主體和地產優質農產品的推廣。

提質增效(一):如何理解小規模優質果園這個概念?

昌隆農產品的陽光玫瑰

關於對小規模優質果園的理解,我認為可以通過字面來看:

1、是小(少)。對於小的理解一般來說主要與大相對應,這種小首先表現為面積小,一般在50畝以下;其次是人員少,強調經營者的親自參與,僱用的工人少;再次是種植的品種或產品少,往往只種植一種或幾種水果,比如只種桃子,幾個品種,就算種得東西比較多,往往也有一個或幾個是主栽的,其它都很少,賣出來的產品種類也不多;最後是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小,主要集中在本地市場,以發揮地產優質的價值。

2、是規模。與小相對,雖然小,但也必須有一定規模。一般來說,規模就要有一定的面積,比如我們說的大戶,一般認為20畝往往是一個大戶還是小戶的分界線(園藝類)。所以20畝是一個規模果園最低的限度,這個面積較小,主要的限制來源於農產品生產的用地和產量較低,總的收入總量和增長就會受到限制。同時由於一個優質規模果園所需要的附屬設施等用地佔用較大,而且面積小也缺乏未來發展和提升的空間,所以我認為少於20畝就不能說是有一定規模了。

3、優質。優質是當前果園一個很重要的屬性,優質的產品最主要是優質優價,同時也是參與地產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優質果品往往價格較高,這樣能夠使得面積較小的情況下,支撐經營者相對較高的收入要求,同樣優質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形成種植者品碑和品牌的最重要基礎。

4、致力於長久的經營。這也是這類果園的重要特點。對於只是種幾年的果園,我認為並不符合我對小規模優質果園的定義。只有長期的經營,把果園當成自己的工作,種植水果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當成一種事業,那麼就能夠更加的理解我所說的小規模優質果園的含義。

提質增效(一):如何理解小規模優質果園這個概念?

怡然農場的紅水晶火龍果

總結上面所說的,小規模優質果園即擁有20-50畝之間的土地;以生產優質果園為主,具有較長的土地經營期,以自己參與管理並控制產品質量為經營特點;果園收入能夠達到一定水平,並能夠使種植者成就一定的社會地位或生活質量的果園。

我覺得下面的幾個數字可以說明小規模優質果園的一種典型狀態:即擁有30畝土地,30年的經營年限;30萬果園經營利潤,一年3個月的相對空閒的時間。

由於經營品種、區域、或能力等不同,對於面積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那麼擁有多少的面積對於小規模經營果園較為合適,這個話題我們下一篇中進行討論。

提質增效(一):如何理解小規模優質果園這個概念?

舟泉的火龍果種植大棚

在本文結束的時候,再說一段我之所以關注小規模優質果園(講果園因為果樹是我的專業),或者說看好這樣的果園(農場)在未來農業發展中的地位或是作用的原因:

我認為在於我國消費群體對於農產品消費的多樣性,而大面積的機械化或者說工廠化生產的農產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土豆,包菜、洋怱、橙、蘋果等等。對於某些優質的果品,如入品即化的桃、形狀完美的葡萄等等,在離開了人工的細緻操作就沒有辦法實現。所以,中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在消費升級,或者說城市對於農業需求的多樣化升級的現狀下,小規模優質果園具有提供優質農產品,並且提供相應的城市農村生活發展的一種方式,能夠使從業者從一種身份走向一種職業。同樣,我們細觀日本的農業發展模式,可以看到,其最基礎的確是小規模優質農場,在中國很大一部分地區,也存在著人多地少,土地的細碎化和多樣化等情況,在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的情況下,小規模的優質果園(農場)其實是符合社會對於農業生產的需求,也為未來農業和合作化和專業化分工提供了最基礎的內容,沒有適度規模化的生產主體的發育和壯大,成為農業生產的主流,那麼要實現後面的合作化和社會化就基本上不大可能。我想這也是十九大後鄉村振興中提到發展種植大戶的重要考量。

再過十年,或者說再多幾年,可能我等的父輩可能就已經不在了,這是以土地為全部寄託的一代。我認為,未來沒有幾個人會只守著幾畝土地在農村渡過一身。而小規模的農場將成為重要的業態,而其中的優質果園(農場)將成為鄉村產業振興最中堅的力量。

注:配圖與文章沒什麼關係

作者簡介:邱立軍 高農,定海區農技推廣人員。悠果農業主創。關注小規模優質果園,與定海農業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