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一):如何理解小规模优质果园这个概念?

前言:

2018年舟山市林业处组织了一次以全市水果主体参加的培训班,这次培训中清扬老师讲了一堂课,以中国果业兵分二路,规模与小规模,大众与优质二条不同的技术模式并通过许多的在过去他所看到的事例给我市果农上了一趟关于果业发展趋势的课。而我则以我市的小规模优质果园围绕提质增效的话题讲述了关键技术与路径的课程。

而本系列文章以那次培训中的课件为主要内容编写而成,主要内容是本人对于小规模优质果园的一些思考以及提质增效这个永恒话题的一些建议,本系列文章共二十篇,一个长的连续剧,欢迎捧场并提出宝贵意见。第一篇先从小规模优质果园是一个什么样的果园说起。

在我公号以及这里的很多文章里,我把阅读对象限定为小规模优质果园的经营者为主。我的公众号的广告图片有这样的一句话:关注小规模优质果园,与定海农业共成长。这句话的前一部分是指公众号与业内交流的对象以小规模优质果园为主,思考在这样的规模状态下,以优质果品生产的果园的相关理念、技术和发展等内容,之所以在整个水果或农场中以小规模优质果园为主要对象,我想主要来自于本人曾经参与经营过12年的小规模优质果园的经历,也与我所处的定海区是以小规模优质农场为主要服务对象,相对来说对这类果园较为熟悉。与定海农业共成长则说明了悠果农业立足于舟山市定海区这个区域范围内,服务于定海水果主体和地产优质农产品的推广。

提质增效(一):如何理解小规模优质果园这个概念?

昌隆农产品的阳光玫瑰

关于对小规模优质果园的理解,我认为可以通过字面来看:

1、是小(少)。对于小的理解一般来说主要与大相对应,这种小首先表现为面积小,一般在50亩以下;其次是人员少,强调经营者的亲自参与,雇用的工人少;再次是种植的品种或产品少,往往只种植一种或几种水果,比如只种桃子,几个品种,就算种得东西比较多,往往也有一个或几个是主栽的,其它都很少,卖出来的产品种类也不多;最后是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小,主要集中在本地市场,以发挥地产优质的价值。

2、是规模。与小相对,虽然小,但也必须有一定规模。一般来说,规模就要有一定的面积,比如我们说的大户,一般认为20亩往往是一个大户还是小户的分界线(园艺类)。所以20亩是一个规模果园最低的限度,这个面积较小,主要的限制来源于农产品生产的用地和产量较低,总的收入总量和增长就会受到限制。同时由于一个优质规模果园所需要的附属设施等用地占用较大,而且面积小也缺乏未来发展和提升的空间,所以我认为少于20亩就不能说是有一定规模了。

3、优质。优质是当前果园一个很重要的属性,优质的产品最主要是优质优价,同时也是参与地产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优质果品往往价格较高,这样能够使得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支撑经营者相对较高的收入要求,同样优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形成种植者品碑和品牌的最重要基础。

4、致力于长久的经营。这也是这类果园的重要特点。对于只是种几年的果园,我认为并不符合我对小规模优质果园的定义。只有长期的经营,把果园当成自己的工作,种植水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成一种事业,那么就能够更加的理解我所说的小规模优质果园的含义。

提质增效(一):如何理解小规模优质果园这个概念?

怡然农场的红水晶火龙果

总结上面所说的,小规模优质果园即拥有20-50亩之间的土地;以生产优质果园为主,具有较长的土地经营期,以自己参与管理并控制产品质量为经营特点;果园收入能够达到一定水平,并能够使种植者成就一定的社会地位或生活质量的果园。

我觉得下面的几个数字可以说明小规模优质果园的一种典型状态:即拥有30亩土地,30年的经营年限;30万果园经营利润,一年3个月的相对空闲的时间。

由于经营品种、区域、或能力等不同,对于面积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拥有多少的面积对于小规模经营果园较为合适,这个话题我们下一篇中进行讨论。

提质增效(一):如何理解小规模优质果园这个概念?

舟泉的火龙果种植大棚

在本文结束的时候,再说一段我之所以关注小规模优质果园(讲果园因为果树是我的专业),或者说看好这样的果园(农场)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地位或是作用的原因:

我认为在于我国消费群体对于农产品消费的多样性,而大面积的机械化或者说工厂化生产的农产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土豆,包菜、洋怱、橙、苹果等等。对于某些优质的果品,如入品即化的桃、形状完美的葡萄等等,在离开了人工的细致操作就没有办法实现。所以,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在消费升级,或者说城市对于农业需求的多样化升级的现状下,小规模优质果园具有提供优质农产品,并且提供相应的城市农村生活发展的一种方式,能够使从业者从一种身份走向一种职业。同样,我们细观日本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看到,其最基础的确是小规模优质农场,在中国很大一部分地区,也存在着人多地少,土地的细碎化和多样化等情况,在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的情况下,小规模的优质果园(农场)其实是符合社会对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也为未来农业和合作化和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最基础的内容,没有适度规模化的生产主体的发育和壮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那么要实现后面的合作化和社会化就基本上不大可能。我想这也是十九大后乡村振兴中提到发展种植大户的重要考量。

再过十年,或者说再多几年,可能我等的父辈可能就已经不在了,这是以土地为全部寄托的一代。我认为,未来没有几个人会只守着几亩土地在农村渡过一身。而小规模的农场将成为重要的业态,而其中的优质果园(农场)将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最中坚的力量。

注:配图与文章没什么关系

作者简介:邱立军 高农,定海区农技推广人员。悠果农业主创。关注小规模优质果园,与定海农业共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